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淼

作品数:72 被引量:36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6篇降水
  • 11篇飞机
  • 10篇卫星
  • 9篇云结构
  • 9篇气象
  • 8篇温湿度
  • 8篇温湿度数据
  • 7篇微物理
  • 7篇反演
  • 6篇增雨
  • 6篇气象数据
  • 6篇过冷水
  • 5篇对流云
  • 5篇云场
  • 5篇云系
  • 5篇人工增雨
  • 5篇卫星反演
  • 5篇光学厚度
  • 5篇飞机观测
  • 4篇云参数

机构

  • 58篇中国气象科学...
  • 2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5篇中国气象局
  • 14篇山西省人工降...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河北省人工影...
  • 2篇河南省人工影...
  • 2篇吉林省人工影...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湖南省气候中...
  • 1篇湖南省人工影...
  • 1篇青海省人工影...
  • 1篇石家庄市气象...
  • 1篇珠海复旦创新...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作者

  • 72篇蔡淼
  • 48篇周毓荃
  • 15篇蔡兆鑫
  • 7篇胡志晋
  • 6篇毛节泰
  • 6篇孙晶
  • 4篇孙鸿娉
  • 4篇王飞
  • 4篇史月琴
  • 3篇朱彬
  • 2篇李军霞
  • 2篇杨俊梅
  • 2篇李培仁
  • 2篇游庆龙
  • 2篇欧建军
  • 2篇秦彦硕
  • 2篇彭冲
  • 2篇刘建朝
  • 2篇刘思瑶
  • 2篇蒋元华

传媒

  • 7篇大气科学
  • 6篇高原气象
  • 6篇第34届中国...
  • 5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干旱气象
  • 3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气象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山西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科技与创新
  • 1篇山西省气象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13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三维云场诊断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云场诊断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三维分布的大气温度场和大气湿度场,以及位势高度场;构建用于描述三维云场的三维坐标系并设定虚拟格点集;将平面坐标位置相同的虚拟格点归类为一组,按照海拔递增顺序构成虚拟格点序列...
周毓荃蔡淼刘建朝唐雅慧胡志晋
文献传递
中国空中云水资源和降水效率的评估研究
能量和水分循环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过程,云水作为大气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在气候变化、天气分析和人工影响天气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对云水的研究,包括云场的三维结构诊断、云水平衡和转化等基本问题,过去的研究很少。本论文利用Clo...
蔡淼
关键词:云水资源降水效率
文献传递
基于CERES卫星资料分析中国近15 a云量变化被引量:13
2018年
利用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Aqua/CERES卫星产品SYN云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分析近15 a我国总云量及中低云、中高云和高云的气候场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云量整体由东南向西北带状递减,最高值位于西南地区,可达80%以上,最低值位于塔里木盆地及蒙古高原西部地区,可低于30%。高云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区域,中高云分布与高云类似,中低云与总云量分布类似。除中低云外,总云量及不同高度的云量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且其区域特性显著。近15 a来总云量年际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趋势系数为-0. 15%·a-1,主要受较低层云量减少的影响,高云则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青藏高原上空不同高度云量变化趋势较其他地区显著,并以减少趋势为主。不同高度的云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总云量在春季和冬季变化较大,高云、中高云的季节变化较小,中低云在春季和夏季变化较大。不同高度的云量均存在2~3 a较短的震荡周期。不同类型云量均受到相对湿度的影响,近期地表温度的增加与高云增加、低云减少相关,高云与降水的相关性更高。
马茜蓉游庆龙蔡淼蔡淼周毓荃
关键词:云量
一次积层混合云系人工增雨作业的综合观测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利用2009年4月18日一次积层混合云飞机云物理观测和播云试验资料,结合卫星、雷达、加密探空和雨量等观测资料,对该次积层混合云系人T增雨作业条件作业效果和云降水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云系为积层混合云,云中过冷水丰沛,具有很好的可播性,强可播区占作业云体的主要部分;云的可播性与雷达回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C波段雷达回波的强弱与降水粒子谱有较好的相关性,与云滴谱相关性相对较弱;播云作业过后,云中小云粒子浓度减少,大云粒子和降水粒子浓度增加,雷达回波的相应位置出现亮带;提出了利用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的区域雨量变化率来分析作业效果的方法。此次过程的计算结果表明,作业过后3~4h内降水增加,雨量增幅为120%~180%。
蔡兆鑫周毓荃蔡淼
关键词:积层混合云
一种冻雨温湿度结构的分析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冻雨温湿度结构的分析方法,包括:读取冻雨发生情况下的原始气象数据并得到原始气象数据序列;根据所述原始气象数据序列得到标准温湿度数据序列;根据所述标准温湿度数据序列得到云层特征;根据所述标准温湿度数据序列得...
周毓荃欧建军蔡淼杨棋
文献传递
过冷水区的飞机云物理探测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过冷水区的飞机云物理探测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包括确定飞机搭载的云物理探测设备探测的物理量;确定所述物理量对应的过冷水识别方法;得到飞机飞行过程中,所述云物理探测设备采集的第一样本;根据所述...
周毓荃蔡淼宋灿刘思瑶
文献传递
北京“7.21”特大暴雨云降水结构及云雨转化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FY-2E静止卫星和MODIS极轨卫星反演产品,研究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云降水结构及云雨转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三阶段的云降水垂直结构不同。1)在暖区对流降水阶段,降水以暖雨机制启动,雨滴在暖区存在深厚的碰并增长过程,暖雨过程对降水起主要贡献。随着云体的发展,冷雨过程加剧。T-Re分析表明,-10℃层以下云滴凝结碰并显著,-10℃层以上为深厚的冰相增长带,云顶以冰相大粒子为主,云水向雨水转化迅速。2)在锋面对流降水阶段,降水系统为高度组织化的"低质心"强降水液态MCC(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系统。回波强度在冰水混合层增长较快,冻结层是此阶段成雨微物理的关键层。降水粒子在暖云区碰并增长较快,而蒸发或破碎过程并不显著。3)在锋后降水阶段,0℃层附近冰晶粒子与云水的碰并增长较为明显。前期降水存在明显的雨滴蒸发过程。随着云体的发展,暖区云水含量较少,降水粒子不能有效碰并增长。
周毓荃蒋元华蔡淼
关键词:特大暴雨多普勒雷达
一种云水路径获取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云水路径获取方法及装置,包括选取至少一个目标区域;获取各个目标区域对应的时空连续的三维云水场;所述三维云水场用于描述目标区域所对应的垂直空间的云对应的云含水量;获取各个所述三维云水场中的至少一个目标大气柱...
蔡淼周毓荃刘建朝蔡兆鑫唐雅慧
文献传递
一次超级单体强雹暴发展演变过程的观测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FY-2D/E卫星和TITAN雷达观测,对2011年4月17日广东一次超级单体强雹暴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由卫星云图和地面监测实况资料,可分析出云体初生、发展、成熟至消亡的整个生命史,从初生到消亡移动距离达到了600 km以上,维持了10 h以上,造成广东境内6个区县发生了降雹;云体在成熟期一直保持着一个孤立的椭圆形云团向东南方向不断移动,云体覆盖面积很大,长度达300 km以上,宽度达100 km以上,云体局部最低亮温达-75℃以下,为典型的超级单体强雹暴。从雷达回波演变图上看到,10-14时成熟期的回波一直保持"弓形",且"弓形"回波在整个过程中断裂过两次;雷达回波组合反射率图上出现"V"型缺口;整个成熟期出现了典型的有界弱回波区(穹窿)和其上的强大回波悬垂,以及有界弱回波区左侧回波墙;速度场上,东风和西风辐合是造成穹窿结构维持的原因,呈现了典型的超级单体特征。通过TITAN计算得到冰雹指数及风暴属性显示,该超级单体具有降强冰雹的潜势,其中降雹概率POH在10:10-14:10一直维持100%,这对超级单体风暴降雹的短时临近预报及人工防雹作业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李静周毓荃蔡淼
关键词:雷达回波特征卫星云图特征
一次低涡气旋云系宏微观结构和降水预报的检验被引量:6
2017年
利用GRAPES_CAMS模式对2014年5月9—12日一次大范围低涡气旋降水过程的云宏微观结构和降水进行预报,结合观测资料,从天气结构、降水、云宏微观结构等方面对模式预报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对低涡气旋降水的增雨可播区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无论48 h还是24 h模式均可预报出雨带的位置和移动趋势,且24 h预报雨量的量值、落区和降水时段与实测更接近;模式预报的大范围云系分布和演变与卫星反演结果较吻合;模式预报出了与实测接近的云层冷暖结构、降水性质、云带位置等特征,但云顶高度预报比实测偏高;模式预报的过冷水含量、降水粒子浓度与飞机观测结果接近。低涡降水云系基本为冷暖混合云结构,雨区主要分布于低涡北部、东部及东南部;低涡中心云顶温度为-25^-15℃,而其东侧和北侧云顶温度在-40℃以下,云系含水量大值区主要位于低涡东部和东南部,冷云催化增雨可播区主要位于700 h Pa低涡东侧和东南侧的西南气流中。
孙晶史月琴蔡兆鑫蔡淼周毓荃
关键词:云结构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