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建新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4篇蛋白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清
  • 2篇血压
  • 2篇缺血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发作
  • 2篇颈动脉
  • 2篇基因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病

机构

  • 10篇开滦总医院
  • 2篇江阴市中医院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0篇袁建新
  • 6篇杨秀平
  • 4篇倪立新
  • 3篇冯玉婧
  • 2篇薛飞
  • 1篇王广增
  • 1篇付国臣
  • 1篇赵伯阳
  • 1篇王颖杰
  • 1篇吕学海
  • 1篇王秀艳
  • 1篇王俊芳
  • 1篇皇甫春梅
  • 1篇吴寿岭
  • 1篇李宏芬
  • 1篇李广强
  • 1篇刘新平
  • 1篇姚林
  • 1篇李雪梅
  • 1篇邓彩云

传媒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51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术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51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有248例检出了脑动脉狭窄,占98.8%。共检出病变血管688支,前循环病变587支(85.3%),后循环病变101支(14.7%)。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老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颅内动脉,老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中年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青年组。结论本研究资料提示,前循环动脉狭窄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
倪立新袁建新冯玉婧杨秀平邓彩云
关键词: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1
2013年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进行性加重,在48 h、甚至7 d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其发病率占脑梗死患者的26%~43%〔1〕,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属难治性脑血管病,本文对本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以便早期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杨秀平袁建新何洪涛倪立新薛飞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不稳定斑块
醛固酮合成酶CYP11 B2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醛固酮合成酶是醛固酮合成过程中最后一步生化反应的催化酶,其编码基因为CYP11B2。醛固酮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王秀艳袁建新吴寿岭
关键词: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病心脏病脑血管病
轻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免疫球蛋白与甲泼尼龙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与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治疗轻症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11年12月92例轻症GB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52例采用IVIG治疗的患者为IVIG组,40例采用甲泼尼龙治疗的患者为甲泼尼龙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甲泼尼龙组与IVIG治疗轻症GBS效果显示,甲泼尼龙组治愈18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100%;IVIG组治愈24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均是治疗轻症GBS的有效方法。
倪立新袁建新冯玉婧
关键词: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吉兰-巴雷综合征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位点多态性和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位点多态性和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检测396例高血压病脑梗死患者和360名健康对照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位点和α-内收蛋白G460T基因多态性。结果 T174M多态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在两组中的分布明显不同,携带TM基因型及M等位基因者的患病风险是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的2.070倍和2.005倍。按高血压分层后,携带AGT基因174TM基因型及M等位基因者患病风险是174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的2.910倍、2.738倍;脑梗死组α-内收蛋白G460T位点的多态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将AGT基因T174M位点与α-内收蛋白G460T位点多态进行联合基因型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组合在病例-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性,TM+GT、TM+TT基因型组合在两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患病风险分别增加了3.253倍、3.791倍。结论 AGT基因174TM基因型和M等位基因可能为脑梗死的易患因素;α-内收蛋白G460T位点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可能与脑梗死无关;AGT基因T174M位点与α-内收蛋白G460T位点联合基因型TM+GT、TM+TT基因型组合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李广强李宏芬袁建新王颖杰
关键词:脑梗死高血压病血管紧张素原Α-内收蛋白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A)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5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d内血清ACA阳性率,并与进展性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ACA阳性率(60.8%)高于脑梗死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ACA阳性率(48%)明显高于脑出血组(21.8%)、正常对照组(17.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ACA阳性率(21.8%)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脑梗死组及进展性脑梗死组中年龄<50岁患者的ACA阳性率(59%)高于年龄>50岁患者(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ACA阳性率高,尤其是年龄<50岁者,提示ACA的升高与脑梗死的形成关系密切,对于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可能具有预测意义,从而对临床早期干预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皇甫春梅杨秀平袁建新
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脑梗死早期干预
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首发表现的脑梗死代偿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发病机制各异,且属急症范畴,如果处理不妥当,会直接导致患者症状进展加重,甚至梗死形成可能。本文仅通过1例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提醒神经内科医师在对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应将脑功能、脑结构、影像学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从网络的角度来研究脑功能,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
杨秀平袁建新何洪涛薛飞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发病机制侧枝循环
千斤拔对钳伤坐骨神经大鼠P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①目的探讨千斤拔的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②方法用钳夹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千斤拔治疗组、芬必得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千斤拔+芬必得)。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进行坐骨神经挤压。从第2天开始,每天1次用灌喂器灌喂,于第3、7、14天分别处死动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及被挤压神经中P物质(SP)含量。③结果血浆和神经中P物质含量的检验结果一致,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P含量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不同治疗组SP含量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个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千斤拔治疗组SP含量低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使用芬必得治疗组SP含量低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7天SP含量高于第3、14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第3天SP含量与第14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千斤拔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炎作用实现的,同时降低SP含量也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王俊芳姚林袁建新付国臣王广增赵伯阳
关键词:芬必得P物质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MMP-9、TIMP-1的关系及干预措施
袁建新杨秀平倪立新冯玉婧李雪梅
发现了血清MMP-9、TIMP-1和MMP-9/TIMP-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明确了易损斑块患者血清MMP-9、TIMP-1和MMP-9/TIMP-1水平与既往是否有脑梗死事件无关;发现了血清MMP-9...
关键词: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血清蛋白超声检查干预措施
不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动态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2012年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期脑梗死不同类型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测定和比较,从临床上探讨急性期脑梗死不同OCSP分型的MMP-9表达水平与病情变化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既往无脑血管病病史,
吕学海刘新平袁建新杨秀平
关键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临床预后卒中急性期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