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鸿鹄

作品数:77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建筑科学
  • 19篇水利工程
  • 16篇天文地球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地质
  • 11篇地下水
  • 11篇管廊
  • 9篇数值模拟
  • 9篇强夯
  • 9篇综合管廊
  • 9篇围岩
  • 9篇值模拟
  • 8篇水工
  • 8篇隧洞
  • 7篇地基
  • 7篇南水北调
  • 6篇地基强夯
  • 6篇水工隧洞
  • 6篇水库
  • 6篇水文地质
  • 6篇防渗
  • 6篇防渗墙
  • 6篇存储介质
  • 5篇渣土

机构

  • 75篇北京市水利规...
  • 17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西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水利科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市南水北...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作者

  • 77篇袁鸿鹄
  • 40篇张琦伟
  • 31篇张如满
  • 21篇刘勇
  • 19篇杨良权
  • 18篇姚旭初
  • 17篇孙洪升
  • 17篇宫晓明
  • 15篇汪德云
  • 14篇孙宇臣
  • 14篇赵志江
  • 13篇辛小春
  • 13篇魏红
  • 12篇王芝银
  • 11篇晋凤明
  • 10篇汪琪
  • 9篇刘光华
  • 8篇吴广平
  • 7篇李凤翀
  • 6篇姜思华

传媒

  • 8篇水利水电技术
  • 5篇水利水电技术...
  • 4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现代隧道技术
  • 3篇岩土力学
  • 3篇资源环境与工...
  • 2篇人民黄河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南水北调与水...
  • 2篇2013年中...
  • 2篇2014年全...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施工技术
  • 1篇工业建筑
  • 1篇水利技术监督
  • 1篇勘察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10篇2022
  • 2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房渣土地基强夯加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反映强夯加固作用下房渣土地基应力应变变化特点,在北京永定河园博园湿地强夯现场试验和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及加固区域地层环境特点,对房渣土强夯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房渣土地基相关物理量的响应规律,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横向应力,竖向应力的最大值更大,并且竖向应力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夯锤下方的土体中,而横向应力则更接近土体表面。动力数值模拟中夯坑的沉降量随夯击次数变化的曲线大致呈现负幂函数形式,第七击的单击沉降量小于0.1 m,总夯沉量1.23 m,曲线末端趋于水平,估计极限夯沉量在1.2~1.4 m之间。强夯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监测结果比较接近。模拟分析得出的位移与应力变化规律对于强夯加固回填土地基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宫晓明袁鸿鹄蒋少熠李云鹏
关键词:强夯土力学工程地质
房渣土地基强夯力学效应监测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强夯加固效果和对周围地基土产生的力学效应可通过现场夯击试验来确定。通过对北京园博园房渣土地基的进行现场强夯试验,监测得到夯击区域地表变形和深层水平位移的大小以及变化规律,通过对多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找出能够反映该地层总体特性的具体变形数据。试验表明,在夯击7次之后,夯坑深度约为1.27 m,深层的残余变形区约为夯锤直径的5倍,主要加固深度位于夯沉量3倍深的地层,单点夯击在地表产生的裂缝区范围约为夯锤直径的1.7倍左右。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及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宫晓明袁鸿鹄刘淼王芝银
关键词:强夯
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包括:录入预采集的地质勘探数据;根据地质勘探数据绘制二维地质剖面;检查二维地质剖面中剖面交叉处的地层信息是否一致;在地层信息一致的情况...
袁鸿鹄李惊春晋凤明刘勇张琦伟张如满宫晓明万超汪德云杨良权孙宇臣王魏东蒋少熠
文献传递
水工隧洞施工对邻近既有管线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隧洞工程常需穿越既有管线,如何确保既有管线安全是施工中的难题。文章以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干渠工程为背景,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既有管线的应力和变形规律,探讨了管线的稳定状态。结果表明,隧洞施工对既有管线应力及变形影响较小,不致影响管线的安全。
袁鸿鹄宫晓明张琦伟汪德云
关键词:水工隧洞管线安全
奥运赛事对十三陵水库大坝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2009年
2008北京奥运铁人三项比赛及残奥会公路自行车比赛在十三陵水库大坝进行。赛事前后及赛事期间相关工程荷载与循环比赛荷载对大坝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扰动,为了掌握这种扰动在赛期对大坝是否有影响、赛后大坝是否处于长期稳定状态,赛期和赛后对大坝坝坡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现场变形监测,同时,利用变形监测数据,基于流变理论,对奥运会和残奥会赛期坝体稳定性及残奥会赛后的长期变形规律和长期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流变分析。结果表明,奥运及残奥会比赛期间大坝不产生新的拉应力和剪切塑性区,大坝处于稳定安全状态;大坝的变形和应力在残奥会赛事结束后两个月内还有持续变化趋势,2个月后大坝的变形及应力趋于稳定,大坝将长期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黄卫红汪德云张琦伟袁鸿鹄王芝银
关键词:奥运赛事数值模拟
山岭隧道围岩流变参数识别及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依托西康高速公路油房湾小净距隧道工程,对隧道围岩——石灰岩的流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流变变形特性曲线,建立了能描述油房湾隧道围岩流变变形特征的流变模型。基于流变反演理论,获得了相应模型的弹性性能参数(岩体弹性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变形模量等)和流变参数及长期弹性模量等。利用反演流变模型及参数,并结合油房湾小净隧道工程地质特点及施工方案进行了三维流变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围岩变形时效特性规律基本符合H-K模型特征,表明基于试验辨识的H-K蠕变模型和反演参数的数值模拟能超前做出科学预测和定量评价,为山岭小间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信息和理论依据。
袁鸿鹄李云鹏唐明明韩常领张志沛
关键词:山岭隧道石灰岩数值模拟
冬奥会综合管廊绿色减排数值模拟分析
2021年
注浆是防治高压富水区山岭隧洞突涌水的有效措施。注浆圈的合理厚度设计对减少排水量和衬砌外水压非常重要。以冬奥会综合管廊注浆试验为背景,研究分析注浆圈厚度变化对隧洞周边地层渗流场和洞内涌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注浆圈厚度从3 m增加到6 m时,注浆对地层中渗流水压场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厚度从6 m增加到12 m时,注浆改善效果逐渐降低;开挖面每延米涌水量随着注浆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注浆减水率随着注浆圈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考虑工程造价,综合管廊涌水量、围岩应力变形、衬砌应力变形等分析成果,得出注浆圈最优注浆厚度为6 m。研究成果对于类似山岭隧洞绿色减排设计与运行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袁鸿鹄刘勇顾小明张琦伟李宏恩孙洪升杨良权
关键词:冬奥会综合管廊注浆数值模拟
护坡砖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护坡砖,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的靠近外周面的部分设有用于填充水泥浆的填充腔(8),所述砖体(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填充腔(8)连通的排料口(7),所述砖体(1)的上表面开...
袁鸿鹄杨海燕王宇张琦伟杜勇张如满杨良权晋凤明宫晓明
文献传递
水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尺,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方的尺体,所述尺体上设置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可滑动地安装有滑块,所述尺体顶端设置有警示器,所述尺体的警戒水位线处设置有感应开关,所述...
袁鸿鹄伍沁瑶王宇张琦伟张如满赵志江魏红张弢
欠固结非饱和土强夯冲击动量传递关系及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夯锤和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强夯地基处理效果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欠固结非饱和土体弱胶结多孔结构的特点,忽略在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弱胶结土体骨架的弹性响应,基于动量守恒原理,建立夯锤和土层系统的动量方程。通过将强夯单击加固过程表述为各微小薄层土顺次达到临界孔隙比的过程,构建强夯单击加固过程的递推格式,并将其推广于多次夯击的全过程。依据递推格式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以北京园博园强夯加固工程为实例计算夯沉量、夯击速度、夯击时间等参数。实验表明,地基的累计夯沉量随着夯击次数逐渐增加,单击夯沉量逐渐减少,且单击夯沉量在经过多次夯击之后逐渐趋于平稳;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采用这种递推格式计算出的夯沉量数值及变化趋势和实际相符。进一步探讨了夯沉量、夯击速度随夯击时间和夯击次数的变化特性。动量递推方法为欠固结非饱和土地基强夯加固计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刘淼王芝银张如满袁鸿鹄张琦伟
关键词:强夯机理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