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厦

作品数:30 被引量:440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生态
  • 10篇生态系统
  • 8篇生态系统服务
  • 4篇土壤
  • 3篇土壤侵蚀
  • 3篇流域
  • 2篇地形
  • 2篇典范对应分析
  • 2篇植被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水利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水源涵养
  • 2篇梯级
  • 2篇土壤保持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物种
  • 2篇空间分布特征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北京市环境保...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国家城市环境...

作者

  • 30篇裴厦
  • 23篇陈龙
  • 20篇谢高地
  • 12篇刘春兰
  • 10篇张昌顺
  • 6篇盖力强
  • 6篇范娜
  • 4篇王海华
  • 4篇张彩霞
  • 4篇乔青
  • 3篇李士美
  • 3篇鲁春霞
  • 2篇李铮
  • 2篇徐增让
  • 2篇张继平
  • 2篇宁杨翠
  • 1篇姚治君
  • 1篇陈操操
  • 1篇潘涛
  • 1篇孙莉

传媒

  • 7篇资源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Journa...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道路绿地消减噪声服务功能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34
2011年
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噪声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配置合理的绿地对噪声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论文从绿地消减噪声的机理出发,基于实验测定结果,结合绿地斑块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降噪效果及其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不同组成结构的道路绿地降噪能力不同,其中乔灌草结构道路绿地降噪能力最强,其次为乔木类和灌木类,草坪类最差,各类型绿地降噪能力均随宽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年降噪9.35×107dB(A).a-1,其中乔灌草结构绿地占92.95%,单位面积道路绿地平均降噪20 477 dB(A).hm-2.a-1,其中乔灌草结构绿地最高,为23 505 dB(A).hm-2.a-1,分别是乔木类的2.92倍,灌木类的17.92倍,草坪类的18.64倍;③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消减噪声的年价值为7.13×108元.a-1,单位面积道路绿地降噪价值为156 033元.hm-2.a-1。研究表明,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地结构搭配较为合理,在消减噪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可观的生态效益。
陈龙谢高地盖力强裴厦张昌顺张彪肖玉
关键词:道路绿地生态系统服务
北京湾过渡带生态系统服务梯度效应分析及生态分区被引量:10
2020年
北京湾过渡带兼具山地-平原和乡村-城市的双重过渡性,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存在显著的梯度效应。该研究在对9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基础上,研究了北京湾过渡带生态系统服务随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开发程度变化的梯度效应,进而对研究区进行了生态分区并识别各分区主导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导致各生态系统服务的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除休闲游憩外,大多生态系统服务随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开发程度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效应。总体来说,食物供给和水质调节随植被覆盖度的提高而降低,随土地开发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则相反。各生态系统服务随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突变点的范围为0.45~0.56,随土地开发程度的突变点的范围为15%~31%。基于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开发程度的突变点将北京湾过渡带划为4个生态分区:自然或半自然区域、半自然区域、半人工-半自然区域和人工区域。自然区域以调节服务为主,人工区域以供给服务为主,半自然区域和半人工-半自然区域二者兼具,但各有侧重,且体现出一定过渡性。结合现有规划内容,提出不同生态分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优化管理策略,以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刘晓娜刘春兰陈龙裴厦乔青
关键词:生态生态系统服务植被覆盖度
基于RS和GIS的西藏察雅县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与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西藏土壤侵蚀类型多样,且以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为主,其动态监测属于难点问题。研究基于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各自的基本特点,综合运用TM影像、土地利用图、地形图(DEM)和植被覆盖度图,构建了基于RS和GIS的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动态监测方法,并借助ENVI和ArcG IS软件,分析了察雅县1995年到2000年的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察雅县土壤侵蚀以微度、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其中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山峡谷区,所占比重为2.06%;在人类的土地开发活动和温度、降水变化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察雅县土壤侵蚀加剧,东部大面积的轻度侵蚀区转化为中度侵蚀区。
裴厦姚治君章予舒张博
关键词:土壤侵蚀RS和GIS
伊犁河流域荒地资源开发障碍性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伊犁河流域荒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及适宜性多样,发育有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沼泽土、草甸土和盐碱土。在分析了各类土壤类型的特点与分布特征基础上,对各类土壤类型在荒地开发利用中的适宜性及限制性进行了评估。针对该区荒地开发的历史与现实指出了在荒地开发过程中已出现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荒地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对策。
裴厦章予舒王立新
关键词:荒地资源伊犁河流域
基于InVEST模型的门头沟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研究被引量:28
2018年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所导致的土壤侵蚀成为山区生态系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选择生态涵养与土壤侵蚀并存的北京市纯山区门头沟区为研究区域,在分析2005—2013年门头沟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差异的基础上,采用了InVEST模型对区内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动态评估。研究表明:(1)2005—2013年,门头沟区耕地、林地和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园地、草地、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和园地变化显著,耕地主要转为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园地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2)2005—2013年,门头沟区土壤保持能力和保持量均呈增加趋势,单位面积土壤保持能力由87.41t/(hm^2·a)增加到113.56t/(hm^2·a),土壤保持量增加了377.38万t,土壤侵蚀量减少了23.42万t;受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降雨侵蚀力以及植被覆盖度影响,西北、东北地区土壤保持功能增强,西南地区减弱,东部地区基本不变。(3)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排序为: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园地>水域;2005—2013年,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单位面积土壤保持能力均呈增加趋势;除耕地外,其他地类的土壤保持总量均呈增加趋势。
刘晓娜裴厦陈龙刘春兰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热带季节雨林和次生林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变化过程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掌握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和次生林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基于西双版纳生态台站的定位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林型水源涵养服务的构成及年内价值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两种林型的水源涵养总量接近,分别为74 158m3/hm2和70 654m3/hm2,水调节量为主,占90%以上。热带季节雨林的水供给价值高于水调节价值,热带次生林的水调节价值和水供给价值大致相等,综合分析,热带季节雨林的年水源涵养服务价值(4 531元/hm2)比次生林(2 732元/hm2)高66%。两种林型的水源涵养服务变化过程相似:主要受水供给变化过程的影响,水源涵养服务变化曲线呈单峰态,月变异程度较大;热带季节雨林和次生林在雨季(5-10月)的水源涵养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54%和57%,水源涵养价值均占全年总价值的65%左右。
裴厦谢高地张昌顺刘春兰陈龙
关键词:水源涵养水供给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被引量:9
2011年
生态系统服务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对关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本文对该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与生产力、水源涵养、营养物质循环等3项服务的功能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森林总生物量2215.86×104t,生产力171.84×104t·a-1;水源涵养量11964.56×104m3;N、P、K年吸收量分别为26025.94t、2638.57t、12016.85t。研究表明,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显著,对于维持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陈龙谢高地张昌顺盖力强裴厦徐增让
关键词:生物量生产力水源涵养
The Flow Processes of Carbon Fixation Value of Typical Ecosystems
2011年
Based on data from ChinaFLUX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daily value flow processes of carbon fixation, monthly value distribution, and daily accumulative processes in a year of two kinds of typical forest, two kinds of grasses and a farm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value of carbon fixation of these ecosystems was different, and flow processes and cumulative processes followed different trends over a year. The sequence of the five kinds of ecosystems based on the annual value of carbon fixation from largest to smallest was Yucheng warm temperate agriculture ecosystem (Yucheng), Qianyanzhou subtropical artificial coniferous forest ecosystem (Qianyanzhou), Changbai Mountain temperate mixed coniferous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 (Changbaishan), Haibei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Haibei)and Dangxiong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Dangxiong). Variability in the daily and monthly carbon fixation at Qianyanzhou was the smallest, followed by Changbaishan, Yucheng, Dangxiong and Haibei. The cumulative processes of daily carbon fixation for the five kinds of ecosystems were well fitted to cubic curves.
裴厦谢高地陈龙
Modelling Ecosystem Water Supply Services across the Lancang River Basin被引量:15
2011年
Ecosystem services related to water supply are now a hot topic in ecology and hydrology. Here, water supply service in the Lancang River basin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newly developed model InVEST. We found the mean annual water supply in Lancang River basin is approximately 7.24E+10 m3 y-1 with 23.87% from main stream and 76.13% from the tributarie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downstream. Grasslands and forests contribute 71.66% of the total water. A comparison of water supply capacity per unit area for ecosystem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broad- leafed forest,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fed forest, bamboo forest, coniferous forest, shrub forest and grassland. Two-thirds of the total water is provided by an area covering 40% of the total basin area. This study provides guidelines for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Lancang River basin.
陈龙谢高地张昌顺裴厦范娜盖力强张彩霞
关键词:HOTSPOT
梯级水电站开发的生态环境累积影响
在综述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借鉴环境累积影响评价方法,给出梯级水电站开发对生态环境累积影响评价的概念、内涵和研究方法。目前,关于水电开发中的单一环境因子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梯级水电开发累积影响的综合评价以及对...
裴厦刘春兰陈龙
关键词:梯级水电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服务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