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虎成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滨海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估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单盲法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46例,其中常规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比2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最后评估2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5)。治疗前2组脑梗死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梗死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梗死体积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情况及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情况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3,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很好地改善老年患者其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许虎成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脑梗死神经功能临床疗效安全性
- 脂微球前列腺素E_1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脂微球前列腺素E_1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66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长春西汀20 mg联合脂微球前列腺素E_110μg静滴,1次/d,共用10 d。对照组予丹参30 ml联合脉络宁30 ml静滴,1次/d,共用10 d。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作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分别为19、5、9例和73%。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1。结论脂微球前列腺素E_1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较好。
- 许虎成刘向萍
- 关键词:眩晕脂微球
- 浅析危害老年健康的脑血栓疾病
- 2010年
- 脑血栓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据我国内外科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脑血栓是我国老年人疾病中的"第一杀手",它的致死率占其他老年疾病的首位。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对老年生活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医院对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甚至危重病也在管理和治疗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和改进。目前,在我国老年脑血栓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增强自我察觉和防御能力,了解该病的治疗与预防方面,对防止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许虎成
- 关键词:脑血栓老年患者健康
- 联合应用ABCD2评分和头颈部CTA对TIA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ABCD2评分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TIA患者153例,就诊后行ABCD2评分和CTA检查,入院1、2、7d检查MR,评估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53例中,依据ABCD2评分标准,低危50例,中危59例,高危44例;TIA发病1、2、7d,低危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0%、2.0%、8.0%;中危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8.5%、16.9%、27.1%;高危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8.2%、34.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头颈部CTA,颈部血管轻度狭窄65例,中度狭窄47例,重度狭窄或闭塞41例;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于轻度狭窄患者(P<0.05)。ABCD2评分中、高危患者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高于低危患者(P<0.05)。结论联合应用ABCD2和头颈部CTA可以提高预测TIA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
- 杜春华陈娟梁祝红刘德胜许虎成
- 关键词:ABCD2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