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雪峰

作品数:60 被引量:259H指数:12
供职机构: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幼体
  • 13篇孵化
  • 12篇麻蜥
  • 10篇山地麻蜥
  • 9篇北草蜥
  • 8篇爬行动物
  • 7篇蜥蜴
  • 7篇孵出幼体
  • 5篇石龙子
  • 5篇卵孵化
  • 5篇繁殖
  • 5篇白条草蜥
  • 4篇幼体特征
  • 4篇能值
  • 4篇贮能部位
  • 4篇卵重
  • 4篇教学
  • 4篇雌性繁殖
  • 3篇大型真菌
  • 3篇食物同化

机构

  • 36篇滁州学院
  • 16篇滁州师范专科...
  • 8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60篇许雪峰
  • 27篇吴义莲
  • 8篇计翔
  • 8篇罗来高
  • 7篇欧永跃
  • 6篇张建龙
  • 6篇孙艳辉
  • 5篇柴新义
  • 4篇诸立新
  • 4篇贾小丽
  • 4篇张汆
  • 4篇李敏
  • 4篇汪美英
  • 3篇杜卫国
  • 3篇吴霖生
  • 3篇殷培峰
  • 2篇蔡华
  • 2篇向玉勇
  • 2篇朱双杰
  • 2篇张彬

传媒

  • 12篇滁州学院学报
  • 8篇Curren...
  • 7篇动物学杂志
  • 6篇Zoolog...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生物学杂志
  • 3篇四川动物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野生动物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油脂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粮油加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琅琊山的两栖爬行动物被引量:2
2001年
1995~ 2 0 0 0年 ,对安徽滁州琅琊山及周边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 ,共发现两栖动物 5种 ,隶属 2目 3科 ,占安徽省两栖动物 38种的 13 2 % ;爬行动物 19种 ,隶属 2目 7科 ,占福建省爬行动物 6 8种的 2 7 9%
许雪峰
关键词: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区系
滁菊染色体核型的微变异被引量:2
2012年
以安徽滁州地区特有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滁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Chuju’)为试材,采用根尖细胞压片技术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并与引种到外地的滁菊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滁菊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染色体基数x=9,为异源六倍体植物,其核型公式为2n=6x=54=42m+12sm(4SAT),核型类型为2A型,第10和21号染色体上均有1对随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1.99,臂比>2的染色体比例为18.51%。与已公布的引种到外地的滁菊核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引种后的滁菊较原生境滁菊染色体核型发生了微变异,表现在具随体染色体数量由4条减为2条,染色体多态性更为丰富,提示滁菊染色体核型与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蔡华许雪峰诸立新孙艳辉柴新义朱双杰霍杰
关键词:滁菊染色体变异核型分析
我国蜥蜴能量生态学的研究概况
2002年
蜥蜴是爬行动物进化的一个关键类群 .有关蜥蜴能量生态学的研究是倍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概括了蜥蜴能量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 。
许雪峰
关键词:爬行动物蜥蜴能量生态学能量代谢繁殖效率孵化过程
两种蜥蜴卵和孵出幼体特征的比较
研究了白条草蜥和北草蜥实验条件下的卵及孵出幼体特征。白条草蜥产卵雌体的体长、平均卵重小于北草蜥,相对窝卵重、卵的外形与北草蜥相似。两种蜥蜴均通过增加卵长径和卵短径来增加卵重。两种蜥蜴卵孵化过程中均吸水增重。相同孵化温湿度...
吴义莲欧永跃许雪峰
关键词:白条草蜥北草蜥卵重
文献传递
北草蜥幼体短期禁食后的补偿生长被引量:3
2006年
2005年4~5月,对幼体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rttrionalis)进行了不同短期禁食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研究用蜥蜴于2005年4月捕自安徽滁州琅琊山,蜥蜴带回实验室禁食至无尿、粪排出后,随机选取状态较好的39条蜥蜴分为禁食0d(C组)、3d(S3组)、6d(S6组)、9d(S9组)4个组。禁食结束的各实验组蜥蜴用面包虫饱足饲喂至第24d。恢复生长期问,各实验组蜥蜴的体重随饲喂时间延长而增加。饥饿组消化率和同化效率与C组无显著差异,S3组的消化率显著高于S9组、同化效率显著高于S6和S9组。S3组和S9组的摄食量显著高于C组。本研究结果表明,经各短期禁食处理的幼体北草蜥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补偿效应;该补偿现象主要因摄食水平显著增加所致。
吴义莲许雪峰
关键词:北草蜥饥饿
丽斑麻蜥胚胎物质和能量的利用及孵出幼体的特征
2006年
We studied the embryonic use of material and energy during incubation and hatchling traits in the lacertid lizards Eremias argu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a mountain population in Langyashan, Chuzhou, eastern China in April, 2005. We randomly selected one egg from eleven clutches, opened and separated them into shell and contents, the other eggs were incubated at naturally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varying from 14.0 to 37.0℃) using wet vermiculite as the incubation substrate, of which the moisture was kept at -12 kPa water potential. The incubation length of first clutches and second clutches averaged 37.5 d and 33.0 d, respectively. The wet mass of eggs increased for absorbing moisture while incubating,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final wet mass was founded between first clutches and second clutches.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Fat body dry mass, but it did not affect hatching success, sex ratio, snout-vent length, tail length, body wet mass, body dry mass, carcass dry mass and residual yolk dry mass of hatchlings. Fat body dry mass from higher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was greater than did that from lower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ffected some norphological traits of hatchlings, with hatchlings from higher temperature having larger hindleg length and tympanum length than did those from lower temperature. Embryo from higher temperature used much calcium than did that from lower temperature. During incubation, approximately 57.5% of dry material, 27.8% of non-polar lipids and 47.4% of energy in the yolk of freshly laid egg was transferred to the hatchling.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clutch variation of embryonic use of material and energy and hatchling traits in Eremias argus.
吴义莲许雪峰吴霖生张建龙
关键词:丽斑麻蜥卵孵化
浙江舟山五种卵生游蛇科动物个体大小、窝卵数和卵大小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6
2000年
阐明五种游蛇科动物雌体大小、窝卵数和卵大小之间的关系和雌性繁殖特征的种间差异。 5种蛇均产单窝卵 ,产卵高峰期为 6月下旬至 7月 ,窝卵数与雌体大小 (SVL)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对窝卵重与雌体SVL无关 ,卵重与窝卵数无关。灰鼠蛇卵重与雌体SVL呈正相关 ,赤链蛇、王锦蛇、黑眉锦蛇和乌梢蛇的卵重与雌体SVL无关。黑眉锦蛇卵长径与窝卵数呈负相关 ,其余 4种蛇卵长径与窝卵数无关。 5种蛇卵长径与短径无关。黑眉锦蛇卵短径边缘性地与窝卵数无关 ,其余 4种蛇卵短径与窝卵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赤链蛇窝卵数与产后亲体状态呈正相关 ,其余 4种蛇窝卵数与产后亲体状态无关。赤链蛇、王锦蛇、黑眉锦蛇和乌梢蛇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增加繁殖输出 ,而灰鼠蛇雌体则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和卵大小增加繁殖输出。赤链蛇繁殖特征与灰鼠蛇相似 ,王锦蛇繁殖特征与黑眉锦蛇相似 。
计翔孙平跃许雪峰杜卫国
关键词:游蛇科繁殖窝卵数
白条草蜥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是一种年产多窝卵的蜥蜴。为了对其婚配制度、同一雌性个体所产卵的窝内和窝间的父权状况、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物种的进化历史等研究内容进行探讨,本研究筛选出白条草蜥的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微卫星位点筛选自包含(AC)n和(ATAG)n重复片度的微卫星富集文库。在白条草蜥安徽滁州种群的16~32个个体中对上述位点进行检测后发现,上述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范围为12~20个,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894~0.955,观测杂合度范围0.565~0.938,表明这些微卫星标记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样性,它们将在白条草蜥的种群遗传结构、基因流水平、种群分化和婚配制度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罗来高吴义莲耿军许雪峰
关键词:白条草蜥微卫星种群遗传学
孵化温度对火赤链游蛇幼体特征的影响兼评剩余卵黄的功能被引量:28
1999年
研究3 个温度中孵出火赤链游蛇( Dinodon rufozonatum) 幼体的特征并评估剩余卵黄的功能。孵化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和孵出幼体的体长和尾长。与其他类似研究结果不同的是, 低温(24℃) 孵出的幼体体长和尾长小于较高温度(28 ℃和30 ℃) 孵出的幼体。在24 ~30℃温度范围内, 孵化温度对孵化成功率、胚胎对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利用、幼体的性比和畸形率、孵出幼体总干重及躯干长、剩余卵黄和脂肪体干重无显著影响。孵出的雄性幼体数量显著多于雌性幼体。剩余卵黄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孵出幼体的早期维持和躯干的生长。新生卵内容物中81-4 % 的干物质、70-0% 的脂肪和79-4 % 的能量在孵化过程中被转移到幼体。
计翔许雪峰林植华
关键词:孵化幼体特征孵化温度
蓝尾石龙子孵化期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利用被引量:4
2004年
研究了安徽滁州蓝尾石龙子卵在温、湿度分别为 3 0℃、-1 2kPa的孵化条件下 ,胚胎对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本研究蓝尾石龙子卵孵化期为 2 1 1d ,卵孵化时从基质中吸水导致重量增加。卵孵化过程中 ,干重、非极性脂肪和能量转化到孵出幼体的比率分别为 5 7 1 %、3 8 8%和 5 2 3 %。新生卵卵壳中5 0 %的灰分、5 9%的钙转移至孵出幼体中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无机物来自卵黄和卵壳。
许雪峰吴霖生吴义莲
关键词:蓝尾石龙子卵孵化孵出幼体卵壳孵化期孵化条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