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元华

作品数:75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污泥
  • 14篇反应器
  • 12篇生物反应
  • 12篇生物反应器
  • 12篇污染
  • 12篇膜生物
  • 12篇膜生物反应器
  • 12篇膜污染
  • 11篇剩余污泥
  • 8篇真空
  • 6篇真空管道
  • 6篇真空管道运输
  • 6篇真空技术
  • 6篇破解
  • 6篇捕鱼
  • 5篇中膜
  • 4篇厌氧
  • 4篇微生物
  • 4篇污泥破解
  • 3篇厌氧氨氧化

机构

  • 75篇东北大学
  • 5篇沈阳工业大学
  • 4篇沈阳中北通磁...
  • 2篇辽宁省石油化...
  • 1篇沈阳理工大学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营口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甘肃省科学院
  • 1篇北京卫星环境...
  • 1篇熊本大学
  • 1篇鞍山市环境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山西能源学院
  • 1篇中国昆仑工程...
  • 1篇沈阳恒进真空...
  • 1篇佶缔纳士机械...

作者

  • 75篇谢元华
  • 37篇朱彤
  • 27篇徐成海
  • 25篇韩进
  • 12篇由美雁
  • 11篇张志军
  • 9篇江晶
  • 8篇刘坤
  • 5篇王有昭
  • 5篇王德喜
  • 4篇野崎勉
  • 4篇张世伟
  • 4篇王敏
  • 3篇巴德纯
  • 3篇刘建峰
  • 3篇谢里阳
  • 3篇韩杰
  • 2篇王云德
  • 2篇杜广煜
  • 2篇祖文文

传媒

  • 18篇真空
  • 8篇东北大学学报...
  • 7篇化学工程
  • 7篇节能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机电信息
  • 2篇全国化工化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表面技术
  • 1篇辽宁化工
  • 1篇真空与低温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广东化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真空电子技术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靶共溅射沉积系统的成分均匀性计算与结构优化
在真空镀膜技术中,双(多)靶共溅射沉积成膜方法已经成为制备二(多)元复合膜系的主要技术手段。这是因为,通过分别调节二个靶的工作电流从而改变其溅射速率,能够方便地改变二种靶材成分在所镀制膜层中的比例,这对于开展膜材成分与膜...
张世伟侯丽媛谢元华
文献传递
爆炸冲击波破解剩余污泥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为研究爆炸冲击波对剩余污泥的破解效果,进行了两种炸药(RDX和TNT)在不同装药量(10 g和70 g)和不同污泥质量浓度(20~50 g·L-1)下的实验,以破解前后的化学需氧量、肽聚糖、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及污泥粒径分布(D50)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装药量从10 g增加到70 g,各浓度检测指标均呈增加趋势,RDX的效果优于TNT;破解后的D50受炸药种类影响不大,均从约36μm降至约24μm.在70 g装药量下,随着污泥质量浓度的增加,各浓度检测指标同样呈增加趋势,但对应的增长率主要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无论RDX还是TNT,爆炸破解后的D50均约24μm,污泥质量浓度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谢元华梅健王杰朱彤
关键词:剩余污泥粒度分布冲击波破解废物处理
厌氧氨氧化过程中无机碳对脱氮效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采用上流式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反应器,通过氮去除效能的变化,研究无机碳(inorganic carbon,IC)在厌氧氨氧化过程中的作用及IC质量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不投加IC时,反应器脱氮效能明显下降,当进水IC和总无机氮(total inorganic nitrogen,TIN)的质量浓度之比ρIC/ρTIN为0.2~0.4时,脱氮效能得到恢复并逐步提高.ρ_(IC)/ρ_(TIN)从0.4继续提高至1.0时,脱氮效能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在ρ_(IC)/ρ_(TIN)为0.4的条件下启动新反应器,运行61天后氮去除负荷达到1.04 kg·m^(-3)·d^(-1),ANAMMOX菌活性明显高于原反应器.表明厌氧氨氧化过程中,IC主要提供碳源并充当反应催化剂,充足的IC供应是提高ANAMMOX活性和维持稳定脱氮的必要条件,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中进水IC和TIN最佳质量浓度之比为0.4.
朱彤梁启煜谢元华马永光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无机碳脱氮效能废水
基于ANSYS的MEMS离子源测试用高真空腔设计与分析
2022年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MEMS离子源测试用的高真空腔体。根据目前质谱测试用高真空腔的相关研究,针对高真空获得能力、保持能力及频繁使用的简便性,综合考虑结构强度、内壁出气等因素,选用了同时满足强度与低出气率的筒型结构。基于ANSYS软件,综合分析了高真空下该腔体的结构稳定性及危险点分布,确定了优化的腔体壁厚选择范围。该研究可为高真空腔体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周缘冉澳吴奕恒谢元华刘坤
关键词:ANSYS出气
无泄漏的磁力传动真空动密封被引量:3
2014年
真空设备上的真空动密封应用广泛,密封、泄漏、检漏是真空技术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真空动密封的几大分类,并较详细的讨论了无泄漏磁力传动真空动密封的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等。这种结构减少了真空技术工作者的许多麻烦。
王德喜谢元华赵克中徐成海
关键词:无泄漏动密封真空磁力传动
超声协同g-C3N4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石墨相氮化碳,采用XRD对制备样品进行表征,并将g-C3N4催化剂用于超声协同下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探究了超声与光催化对降解罗丹明B的协同作用,以及超声功率、溶液初始pH、光催化剂浓度和罗丹明B初始浓度等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对催化剂的循环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超声协同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主要活性物质和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超声功率为300 W,溶液初始pH=4,g-C3N4质量浓度为4 g/L,罗丹明B初始质量浓度为15 mg/L时,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最佳,100 min去除率能达到近100%,且主要活性物质为·OH和·O^2-。
赵福友金泽睿曹帅杰苏家豪杨晓华谢元华由美雁
关键词:光催化氧化超声协同罗丹明B
浸没板式膜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浸没板式膜生物反应器(MBR)中试系统针对学生宿舍与食堂混合排水进行处理.系统采用A/O工艺,日处理污水4 m^3.当进水BOD5和CODCr分别为90-450 mg·L^-1,120-900 mg·L^-1时,出水BOD5和CODCr分别为5-25 mg·L^-1,8-45 mg·L^-1,均得到了90%以上的去除率.同时对出水色度去除以及膜污染进行了全面实验研究,采用活性炭吸附可有效去除处理水色度,被污染的膜采用机械及药物方法清洗后可有效恢复通量.研究结果认为浸没板式膜生物反应器适用于中小规模的生活及产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朱彤谢元华刘芳王云德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浓度膜污染
钕铁硼永磁材料腐蚀机理及防护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0年
钕铁硼作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在世界磁性材料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防、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汽车、能源、节能环保、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钕铁硼永磁材料易被腐蚀的特点限制了其应用的进一步拓展。本文论述了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物相组成、腐蚀过程和腐蚀产物,阐述了钕铁硼永磁材料高温氧化、湿热吸氢和电化学腐蚀等腐蚀特性。本文还从提升自身耐腐蚀性和表面涂层防护两方面总结了钕铁硼永磁材料腐蚀防护技术,重点阐述了电镀、化学镀、有机物涂层及物理气相沉积等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钕铁硼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是推动钕铁硼永磁材料应用领域扩展的关键。
邓文宇王朋阳齐丽君段永利孙宝玉万亿张昕洁谢元华杜广煜刘坤
关键词:钕铁硼防护技术真空镀膜
人字脊蛇形通道微混合器性能的研究
2023年
微混合器是微芯片集成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化学合成等领域。为了提高被动式微混合器在低雷诺数层流条件下的混合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人字脊蛇形通道微混合器并对其混合结构和流体参数展开分析研究。在人字脊高度和角度对流体混合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取人字脊角度θ=45°,d/H为1/2时,分析流量大小对混合效果的影响。同时,选用PBS溶液和台盼蓝染色液进行实验测试,综合评估微混合器混合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结构参数取值范围内,人字脊高度与通道高度之比越大,流体混合越充分,最佳人字脊角度在40°~50°之间;流体流动速度越小,混合质量越高。模拟和实验平均误差不超过10%,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研究为被动式微混合器混合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闫怡安邓欣然姜玥李小号谢元华刘坤
关键词:流体流动
膜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特征与膜污染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Anoxic/Oxic(A/O)工艺的浸没板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以PCR-DGGE和FISH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系统中的微生物学特性与膜污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MLSS为1.10×104mg/L时,占据最大体积分数的污泥颗粒的直径为47.75μm,小于2μm的微粒子体积分数为1.01%,同时,动胶菌比例达到最高值36.5%,膜组件操作压力达最低值4.5 kPa;而MLSS为2.05×104mg/L时,占有最大体积分数的污泥颗粒直径为24.54μm,小于2μm的微粒子体积分数为2.07%,动胶菌占全菌的比例为最低值15.5%,同时膜组件的操作压力大于17 kPa。结果表明,具有较佳的菌群多样性和较高比例动胶菌的活性污泥中,菌胶团的颗粒较大,且易造成膜孔堵塞的微小粒子相对较少,致使膜组件的操作压力降低。研究显示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学特性也是膜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朱彤谢元华韩进江晶刘建峰野崎勉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粒径分布膜污染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