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尧

作品数:146 被引量:731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7篇肝炎
  • 69篇慢性
  • 67篇病毒
  • 51篇乙型
  • 41篇乙型肝炎
  • 40篇干扰素
  • 38篇丙型
  • 36篇肝炎病毒
  • 35篇丙型肝炎
  • 28篇慢性丙型
  • 28篇慢性丙型肝炎
  • 25篇细胞
  • 23篇慢性乙型
  • 21篇乙型肝炎病毒
  • 20篇抗病毒
  • 19篇慢性乙型肝炎
  • 18篇干扰素Α
  • 14篇血清
  • 11篇聚乙二醇干扰...
  • 10篇聚乙二醇

机构

  • 97篇北京地坛医院
  • 5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9篇北京大学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市疾病预...
  • 3篇秦皇岛市第三...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湖北民族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146篇谢尧
  • 82篇李明慧
  • 43篇路遥
  • 42篇张璐
  • 37篇徐道振
  • 24篇申戈
  • 21篇成军
  • 19篇宋淑静
  • 17篇刘顺爱
  • 16篇华文浩
  • 16篇吴云忠
  • 16篇吴淑玲
  • 15篇邱国华
  • 12篇李明慧
  • 12篇胡蕾苹
  • 11篇郝红晓
  • 11篇易为
  • 10篇张书凤
  • 10篇张艳丽
  • 10篇张丹

传媒

  • 55篇中华实验和临...
  • 16篇中华肝脏病杂...
  • 11篇中国肝脏病杂...
  • 8篇中华实验和临...
  • 6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肝博士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病毒学报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药品评价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2004年肝...
  • 2篇难治性丙型肝...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15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被引量:1
2021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机体后,宿主免疫应答介导的HBV清除及肝脏损伤在临床转归中起关键作用。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炎症反应是宿主免疫反应的特征表现,炎症长期存在促进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展。固有免疫是宿主对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是固有免疫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慢性HBV感染、肝炎的发生、HBV清除和感染的恢复中起关键作用。探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pDCs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曹卫华高媛娇易为李明慧李明慧
关键词: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固有免疫反应中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在正常人群、急性及慢性HBV感染各个时期的变化.方法 采集17例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24例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phase,IT)、15例慢乙肝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IC)和12例健康成人(healthy individuals,HI)的静脉全血.检测外周血NK细胞频数、CD56^brightNK亚群、CD56dimNK、NKp46high、NK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之一(NKp46)在AHB、IC、IT、HI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NK细胞频数在AHB(9.84±5.34%)和IC组(10.17±6.23%)较HI(14.32 ±4.82%)和IT组(17.47±8.14%)显著减少(AHB vs ITP=0.001;IC vs IT,P=0.002;ABH vs HIP=0.025;IC vsHIP=0.035;).CD56^bright NK亚群在HI(5.09±3.03%)和IT组(3.51±2.13%)较AHB(6.99±5.27%)和IC组(8.41±6.15%)降低,且IT组降低更显著(P分别为0.007,0.001).CD^56dimNK细胞在IT组(96.78±7.24%)较HI(91.71±3.28%)、AHB(92.08±5.65%)和IC组(90.98±6.27%)显著升高(P =0.024,P=0.017,P=0.004).NKp46^highNK细胞在IT组(7.9±7.26)较AHB(12.79±8.42)和IC组(11.78±4.76)降低(P =0.019,P=0.008).结论 HBV感染患者NK细胞频数、CD56^brightNK亚群、CD56dimNK亚群及NKp46highNK亚群分布方面,AHB和IC患者均与IT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AHB和IC患者间并无显著差异.HI与IT在NK细胞频数、CD56brightNK亚群及NKp46highNK亚群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种IC期、AHB与IT期NK细胞频数与亚群的不同变化,支持HBV感染后临床抗病毒时期的选择.
张璐路遥刘梦张丹申戈吴淑玲胡蕾苹常敏李明慧华文浩宋淑静谢尧刘顺爱成军徐道振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
HBeAg阴性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HBeAg阴性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对3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前S1抗原的测定并对其HBV-DNA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分析170例HBeAg阴性乙肝患者和144例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的含量。结果在170例血清HBeAg阴性患者中,60%为PreS1阳性,其阳性率显著低于144例HBeAg阳性患者,PreS1阳性检出率为76%(χ2=9.55,P<0.005)。在212例PreS1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4%,其病毒载量(log)为5.78±1.94,HBV-DNA阳性率和HBV-DNA病毒载量均显著高于PreS1阴性患者(102例)HBV-DNA阳性率为82%(χ2=11.45,P<0.005)和病毒载量(log)4.35±2.33,(t=5.36,P=0.000 1)。在HBeAg阴性患者中,90%的PreS1(+)者为HBV-DNA阳性,其病毒载量为(log)4.89±2.00,显著高于PreS1阴性患者的HBV-DNA阳性检出率(75%)(χ2=7.52,P<0.01),和病毒载量(log)37.7±2.46(t=3.13,P=0.002)。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能敏感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当HBeAg阴性时PreS1阳性可预测血清HBV-DNA的状态,PerS1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焦炳欣谢尧赵辉李娟石磊郭杰关小平
关键词:HBEAG前S1抗原HBV-DNA病毒载量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经治者初探被引量:6
2012年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处理是目前临床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小规模的研究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有助提高停药后持久应答,对于各类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如何采用更有效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方案,实现更高持久免疫控制,值得探讨。
张鸿飞陈新月谢尧贺永文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苷类抗病毒药聚乙烯二醇类
HBV感染女性所生儿童1岁时感染状况和乙肝疫苗应答效果的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慢性HBV感染女性及其所生儿童1岁时HBV感染状况、对乙肝疫苗接种的应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慢性HBV感染母亲及完成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儿童,通过医院HIS系统及LIS系统收集产妇孕期临床生化、病毒学指标、抗病毒治疗及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等信息,入组儿童1岁时儿童采取静脉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和HBV DNA。结果: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母亲及儿童1302例,其中高病毒载量组(母亲HBV DNA≥2×10^(5) IU/ml)600例,低病毒载量组(母亲HBV DNA<2×10^(5) IU/ml)共702例。高病毒载量组中587例孕中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用药组),13例未使用抗病毒药(未用药组)。低病毒载量组儿童无慢性HBV感染发生,高病毒载量组5例(0.83%)发生HBV感染,3例(0.51%)发生在用药组,2例(15.38%)发生在未用药组。低病毒载量组母婴阻断失败率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χ^(2)=5.87,P=0.015),用药组母婴阻断失败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χ^(2)=29.195,P=0.001)。1297例未发生HBV感染儿童HBsAb水平<10 mIU/ml、10~<100 mIU/ml和≥100 mIU/ml的百分率分别为1.15%、15.65%和83.1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母亲孕期总胆红素水平和是否患甲状腺功能减退与1岁HBsAb水平相关(χ^(2)=29.003,P<0.05)。结论:高HBV病毒载量孕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降低HBV母婴传播。HBV感染女性所生儿童出生后应加强随访乙肝疫苗应答效果。
曹秀贞陈凤欣曾湛杨柳陆慧慧王夫川万钢谢尧谢尧
关键词:乙肝疫苗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总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9月住院治疗的HBV相关的ACLF基础上合并AKI的患者150例,总结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实验室检查、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在发生AKI时,93%患者合并腹水,81%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65%患者合并肝性脑病,58.7%患者合并肺部感染。AKI 1期90例(60.0%)、2期44例(29.3%)、3期16例(10.7%)。在诊断AKI时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白蛋白水平更低(t=2.571,P=0.011),而尿素氮、血钾及白细胞水平更高(t=3.184,P=0.002;t=2.069,P=0.040;t=2.251,P=0.026)。74.7%患者在30天内死亡,90天生存率为16.7%。在诊断AKI时合并低钠血症患者30天或90天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不合并低钠血症患者(χ^(2)=4.11,P=0.044;χ^(2)=3.901,P=0.049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发生AKI前尿酸异常、发生AKI时存在低钠血症、合并心或肺功能损伤、代谢性酸中毒、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因素的患者,生存明显差。Cox回归分析显示,存在肝肾以外的脏器功能严重损伤、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龄,是ACLF发生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风险增加约2~3倍。结论:HBV相关的ACLF患者在发生AKI时大多合并有腹水和自发性腹膜炎,AKI 1期患者多见。合并肝肾以外的脏器功能严重损伤、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龄的患者死亡风险高。
常敏孙芳芳路遥郝红晓张璐刘如玉申戈吴淑玲高媛娇胡蕾苹李明慧李明慧谢尧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急性肾损伤预后
慢性HBV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规律及可能的意义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理阶段的224例HBV感染患者CD4+、CD8+T细胞亚群、HBVDNA等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明确不同病理阶段T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LISA检测用于血清HBeAg和抗HBe评价。结果肝硬化患者(499.75±304.46,t=-3.12,P=0.041)和肝癌患者(442.10±241.81,t=4.1,P=0.038)CD4+T细胞,显著低于急性肝炎患者(682.21±299.74);肝硬化患者(303.45±225.84,t=3.75,P=0.033)和肝癌患者(296.59±279.51,t=5.39,P=0.026)CD8+T细胞,显著低于急性肝炎患者(542.83±277.35);59例肝硬化患者的CD4+T细胞(477.42±206.39)低于35例HBsAg阳性患者(512.37±261.87),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t=0.76,P=0.62)。但前者CD8+T细胞亚群显著高于后者(369.35±203.14vs277.81±212.58;t=3.02,P=0.41);肝硬化和肝癌血清HBVDNA阳性患者,均显著低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t=4.21,P=0.038;t=3.92,P=0.041),但肝癌组与肝硬化组间无差异(t=0.49,P=0.37)。结论HBV感染肝硬化和肝癌患者CD4+和CD8+T细胞亚群较急性肝炎和健康对照人群显著降低,对于CD8+T细胞亚群显著降低的HBV感染患者,应该排除原发性肝癌的存在。
黄玉波李保顺董庆鸣谢尧魏红山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肝癌T细胞亚群
妊娠期妇女全程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全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09—2013年全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清HBVDNA载量、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通过观察患者妊娠期病毒学应答、HBeAg血清学转换和生化应答来评价抗病毒的疗效。结果共收集患者125例,妊娠期病毒突破率为11.2%(14/125)。其中,妊娠前达到完全病毒应答孕妇100例,妊娠期间病毒的完全应答率为96%(96/100)及突破率为4.O%(4/100)。妊娠前HBVDNA阳性孕妇25例,妊娠期病毒突破率为40%(10/25),高于妊娠前HBVDNA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矿=22.568,P=0.000);11例(44%)继续使用原药物在妊娠期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妊娠前HBeAg阳性者89例,至分娩前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4/89)。病毒学突破的孕妇妊娠期生化突破率为4/14,未发生病毒学突破的孕妇妊娠中期至分娩前ALT复常率达100%。结论全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孕妇妊娠期能获得较好病毒学抑制和生化应答,但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低。
张禄雪穆彩琴易为李明慧张书凤宋淑静谢尧吴疆粱晓峰
关键词:乙型妊娠核苷类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下降预测 e 抗原阴性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中表面抗原消失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 HBeAg 阴性 CHB 患者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 HBsAg 水平的变化对治疗中 HBsAg 消失或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作用。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 HBeAg 阴性 CHB 初治患者,HBsAg 阳性、血清 HBV DNA 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 ALT 异常3个月以上,收集的患者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3个月以上的在治疗患者和已治疗结束的患者。入组患者给予 peg-IFN-α-2a 180μg/周皮下注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间隔3个月检测血清 HBV DNA、HBsAg 水平和抗-HBs,以 HBsAg 消失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的 HBsAg 水平绝对值和HBsAg 下降幅度对治疗96周和120周时 HBsAg 的消失。结果共有81例患者进入数据分析,根据患者治疗中 HBsAg 下降所达到的水平分为完全应答组12例(14.8%),部分应答组20例(24.7%)和应答不佳组49例(60.5%)。治疗12周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 HBsAg 水平值下降幅度分别为0.62(0.06,0.91)lg IU/mL 和0.19(-0.01,0.48)lg I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581,P =0.209),在调整基线的差异后(计算患者下降幅度的中位数),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下降幅度均高于应答不佳组的下降幅度0.00(-0.01,0.14)lg IU/mL,χ2=9.00,P <0.01]。治疗24周,3组间 HBsAg的下降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72,P <0.01)。无论预测治疗96周还是120周治疗的HBsAg 消失,24周HBsAg 临界值的预测能力均强于12周,ROC 曲线下面积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80和4.412,P 值分别为0.049和0.036)。结论治疗早期 HBsAg 水平变化可预测peg-IFN-α-2a 治疗 HBeAg 阴性 CHB 患者疗效。
李明慧张璐胡蕾萍路遥申戈吴淑玲万钢宋淑静张书凤谢尧
关键词:肝炎乙型乙型
新生儿静脉血HBsAg含量预测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血HBsAg状态及其含量预测HBV母婴传播阻断的作用。方法从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前瞻性研究队列患者中入组HBsAg、HBeAg双阳性和HBV DNA含量>105 IU/ml孕妇及其新生儿。新生儿出生后6 h内注射2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出生后1个月自愿选择注射2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第0、1和6个月标准程序接种乙肝疫苗10~20μg。孕妇于分娩前、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1个月和7个月检测静脉血HBV病毒和血清学指标,评估其与HBV母婴阻断成功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530例。出生时60.75%和出生1个月86.02%为HBsAg阴性,HBsAg阴性新生儿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为100.00%,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出生时HBsAg≥0.35 IU/ml预测阻断失败的AUC为0.979,灵敏度为85.60%,特异度为100.00%;出生后1个月HBsAg≥0.18 IU/ml预测阻断失败的AUC为0.988,灵敏度为89.40%,特异度为100.00%。结论出生时和出生后1个月新生儿静脉血HBsAg水平可预测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静脉血HBsAg阳性的新生儿是阻断失败的高危人群。
冉崇平张璐李明慧易为路遥周明芳胡玉红刘媛媛万钢李俊南谢尧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