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志宏

作品数:27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6篇合金
  • 9篇铝合金
  • 8篇时效
  • 5篇车身
  • 4篇人工时效
  • 4篇自然时效
  • 4篇微合金
  • 4篇FIB
  • 3篇汽车
  • 3篇汽车车身
  • 3篇强化相
  • 3篇析出相
  • 3篇AL-MG-...
  • 2篇点焊
  • 2篇点焊接头
  • 2篇电子束
  • 2篇电阻点焊
  • 2篇英文
  • 2篇预变形
  • 2篇透射

机构

  • 27篇重庆大学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包头稀土研究...
  • 1篇西南铝业(集...
  • 1篇卡尔蔡司(上...
  • 1篇江苏豪然喷射...

作者

  • 27篇贾志宏
  • 19篇刘庆
  • 10篇丁立鹏
  • 6篇王雪丽
  • 5篇邢远
  • 5篇刘莹莹
  • 3篇吴赛楠
  • 3篇文章
  • 2篇张伟
  • 1篇彭振
  • 1篇蔡玮
  • 1篇朱昌洛
  • 1篇马万太
  • 1篇陈志杰
  • 1篇刘满平
  • 1篇杨晓芳
  • 1篇蔡玮
  • 1篇陈厚文
  • 1篇吴俊子
  • 1篇贾佳琦

传媒

  • 6篇Transa...
  • 4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金属学报
  • 1篇电子学报
  • 1篇物理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A5754铝合金电阻点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被引量:4
2018年
以汽车车身用AA5754铝合金板材制备的电阻点焊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金相观察、显微硬度矩阵测试和拉伸试验对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工艺缺陷与力学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组织和性能的差异,接头可分为3个典型区域:焊核区、热机械影响区和母材区。接头焊核心部为等轴枝晶组织,焊核边部为柱状枝晶组织,焊核周边的热机械影响区内的材料发生部分熔化,产生了晶内及晶界枝晶。接头中主要缺陷为喷溅、焊核区气孔、缩孔和沿晶裂纹、液化裂纹。母材区硬度沿厚度方向渐变,边部呈现最大值,心部呈现最小值;焊核硬度与母材硬度相近;焊核两侧的热机械影响区中,在接头的压痕边缘和板材接触面缝隙尖端处存在1~2 mm宽的硬化区。接头的强度与焊点直径呈正相关关系,拉剪试验的失效模式为焊点熔核界面断裂,剥离试验的失效模式为纽扣剥离断裂。
吴赛楠贾志宏GHAFFARI Bita刘庆
关键词:电阻点焊显微硬度力学性能
预变形对Al−Mg−Si−Cu合金析出相结构和形成机制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基于原子分辨率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系统研究预变形对Al−Mg−Si−Cu合金中析出相结构和形成机制的影响。在预变形合金中,沿位错处形成拉长和线状的析出相。在位错处形成的析出相具有以下3个特征:析出相内部呈非周期性原子排列;Cu原子偏聚发生在析出相/α(Al)的界面处;在一个析出相内部具有多种不同的取向。提出异质形核析出相的4种形成机制:被拉伸的析出相在位错上独立形成;线状析出相在位错上直接析出;不同的析出相相遇结合成线状析出相;析出相与其他相或溶质原子富集区相连接。这些不同的形成机制导致形成具有不同结构和形貌的析出相。
翁瑶瑶贾志宏贾志宏廖琎张萍萍徐亚琪刘庆
关键词:预变形
添加微量Sc、Zr对超高强铝合金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2
2014年
采用低频电磁铸造技术制备Al-9Zn-2.8Mg-2.5Cu-x Zr-y Sc(x=0,0.15%,0.15%;y=0,0.05%,0.15%)合金,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别对其均匀化、热挤压态、固溶态和时效态的组织与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量Sc和Zr,会在凝固过程中形成初生Al3(Sc,Zr),可显著细化合金铸态晶粒;均匀化时形成的次生Al3(Sc,Zr)粒子可以强烈钉扎位错和亚晶界,有效抑制变形组织的再结晶,显著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与不含Sc、Zr的合金相比,含0.05%Sc和0.15%Zr的合金经固溶处理和峰值时效处理后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172 MPa和218 MPa,其强化作用主要来自含Sc、Zr化合物对合金起到的亚结构强化、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
张伟邢远贾志宏杨晓芳刘庆朱昌洛
关键词:铝合金低频电磁铸造细晶强化
AA6111铝合金电阻点焊接头的微观组织特征和准静态失效行为(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对AA6111铝合金电阻点焊接头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准静态失效行为进行分析。利用光学金相显微技术和高分辨率硬度测量方法对接头的焊核区、热影响区和母材金属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焊核区的硬度低于母材金属区的,热影响区的硬度高于或接近于母材金属区的。母材金属板材的硬度沿厚度方向发生变化,为准确分析焊接工艺对接头性能的影响,这种变化需考虑在内。通过准静态搭接剪切试验得到焊接接头的失效载荷和失效模式。所有接头以结合面断裂方式破坏,这种失效模式与焊核区的低硬度现象一致。
吴赛楠Bita GHAFFARIElizabeth HETRICKMei LI贾志宏刘庆
关键词:电阻点焊显微组织显微硬度
汽车车身用6000系铝合金板材微观组织与热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6
2014年
本文介绍了6000系铝合金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现状及其性能特点,并详细论述了该系合金的时效析出特征、强化机理、织构演化和合金元素对性能的影响。此外,分析了6000系铝合金的传统热处理工艺,阐述了固溶后预时效和预变形对合金烘烤硬化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汽车车身用6000系铝合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贾志宏丁立鹏吴赛楠王雪丽刘庆陈昌云
关键词:轻量化析出相
裂纹尖端透射样品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材料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裂纹尖端透射样品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a)将带有裂纹的样品在双束聚焦离子束系统中进行电子束成像,找到样品表面所要观察的裂纹尖端;b)在裂纹尖端区域沉积Pt,对所要观察区起到保护作用;...
贾志宏王雪丽刘庆
文献传递
基于聚焦离子束技术的可见光光子调控
2019年
采用晶圆级工艺,制备了一种单片集成光源和直波导的硅基氮化镓光电集成器件,结合聚焦离子束技术,使用Ga离子束在直波导上刻蚀形成了一个布拉格反射镜(DBR),并对器件的光子调控功能进行研究.特殊的InGa N波导结构使得器件在制备过程中不再需要复杂的硅移除和晶片背面减薄工艺,硅衬底可以保持完整.实验结果表明,作为光源的多量子阱发光二极管(MQW-LED)具有良好的电流-电压特性. MQW-LED开启后部分光子耦合进直波导,被限制在波导内向前传输,在DBR处发生全反射并部分衍射到自由空间中.由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可知,制备在波导上的DBR对波导内传输的光子进行了有效调控.
蔡玮蔡玮邢远施政贾志宏贾志宏
关键词:波导布拉格反射镜
基于FIB的三维表征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聚焦离子束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微纳尺度制造能力和优势,已成为纳米科技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之。随着新型FIB硬件设备的多功能化,FIB三维表征技术的不断完善,使FIB三维表征技术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与其他三维表征技术相比,FIB三维表征技术具有控制精度高、分析微观区域大、分辨率高等特点。FIB技术与SIMS、SEM、EDX、EBSD等系统的结合,可对不同材料进行三维空间状态下的形貌、成分、取向等信息的分析。文章简要概述了3DSIMS、3D-Imaging/EDX、3D-EBSD 4种基于FIB的三维表征技术,具体包括FIB三维表征技术的成像-切割的原理及过程。综述了几种不同表征手段在各种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后指出FIB三维表征技术在应用中的些不足并对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贾志宏王雪丽邢远刘莹莹刘庆
Cu掺杂6000系铝合金中β?相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研究Cu掺杂对6000系铝合金中主要强化相β"相(Mg_5Al_2Si_4)的几何结构、相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β"相的晶胞参数与文献报道相符。掺杂Cu后体系的晶胞形状发生微小变形且体积减小,而不同掺杂浓度和掺杂位置对掺Cu结构Mg_(5-x)Al_(2-y)Si_4Cu_(x+y)的几何性质影响不同,进而影响β"相和Al基体之间的晶格错配度;Cu既替代Mg1又替代Al原子和Cu只替代Al原子的结构在合金中更容易形成,而Cu只替代Mg1原子的结构在合金中不易形成,该计算结果与实验报道相符。电子结构分析表明,掺杂Cu后形成的Mg_(5-x)Al_(2-y)Si_4Cu_(x+y)相结构的稳定性和体系在费米能级附近的赝能隙密切相关。
温柏杨贾志宏吴小志刘庆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CU掺杂
铝合金中的Sn微合金化:强化作用及机制被引量:6
2017年
微合金化是提高铝合金性能的重要途径,而Sn是铝合金中最具潜力的微合金化元素之一,可以有效改善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微量Sn的加入可以显著影响铝合金中的时效析出,这是由于其在铝基体中固溶度小、扩散速率快以及与空位之间的结合能力较强所致。综述了微量Sn对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深入探讨了Sn在铝合金中对时效析出的影响机理,并分析了目前微量Sn化铝合金的研究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主要的研究方向。
贾志宏翁瑶瑶丁立鹏程韬刘莹莹刘庆
关键词:微合金化时效析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