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京考
- 作品数:27 被引量:24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施肥量与灌溉量对黑龙江省黑土区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合理的水稻施肥量和灌水量是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研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由草甸黑土发育的水稻土的水稻田上进行的、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法的氮、磷、钾施肥与灌水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求得哈尔滨地区水稻的综合推荐施肥量为:水稻的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67.4 kg·hm-(2N)、27.9 kg·hm-(2P2O5)和52.8 kg·hm-(2K2O);分蘖中期-成熟期的较为合理的灌水方式为薄层浅灌。氮肥在85%饱和含水量与100%饱和灌水量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交互作用,证明氮肥可以增加低水平灌水的水分利用效率。
- 刘炜谷思玉白雅梅赵京考
- 关键词:水稻施肥量水分利用效率
- 不同类型红松林土壤基础肥力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通过实地调查与对比试验,对红松人工纯林、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林3种林分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分的土壤养分含量均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在0—15cm土层中达到最高值。其中红松天然林最高,依次为红松人工混交林和红松人工纯林。3种林分中钾素含量比较丰富,全磷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土壤pH值下降缓慢。红松人工纯林土壤有酸化趋势,pH值在5.08~5.37。因此,红松人工纯林应及时进行更新,以防止土壤环境的恶化。
- 谷思玉汪睿谷邵臣赵京考张淑勇
- 关键词:红松林全量养分速效养分有机质
- 降雨量和氮素对黑土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1年
- 为了研究在田间旱作农业条件下主要生长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同一品种春玉米、同一"3414"肥料试验设计方案,在土壤有效氮量中等,有效磷、钾含量均较高的黑土上进行了连续3年的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是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氮肥施用量和土壤氮素水平。玉米生育期降雨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生育期降雨量越大,玉米产量越高,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只有在生育期降雨大于280mm的情况下,施用氮肥才有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低于此值,氮肥增产效果不明显。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磷、钾肥平均增加水分利用效率24.3%。玉米产量与播前土壤碱解氮之间呈正比,高水平的土壤碱解氮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 赵京考卢静谷思玉龚振平温延臣
- 关键词:氮素降雨量氮素旱作农业水分利用效率玉米
- 肥料深层播撒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肥料深层播撒器,包括由车轴连接的两个车轮,所述车轴的两端套接有与其铰接的轴套,每个轴套上固定连接一个手推杆,两个手推杆的顶端通过手推柄相连接;在车轮前进方向的前端从前至后依次固定有一号犁铲和二号犁铲,所...
- 谷思玉张淑勇赵京考
- 文献传递
- 不同氮源对土壤无机氮、玉米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选择合适的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代替尿素(基肥+追肥),以玉米品种巴玉1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源(氮肥品种)、不同施氮时期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玉米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空白(CK)、尿素基施(CU1)、尿素基施+追肥(CU2)、硫包膜尿素基施(SCU)、树脂包膜尿素基施(PCU)、50%树脂包膜尿素+50%普通尿素基施(HPC)共6个处理,测定不同生育时期1m土体内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玉米产量及氮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施氮方式相比(CU2),尿素一次性基施(CU1)处理前期氮素释放快,后期脱肥;两种包膜尿素均可延缓氮素释放,硫包膜尿素表现为前期氮素释放快的典型特征,树脂包膜尿素在整个生育时期表现较平稳氮释放。各处理产量表现为PCU>HPC>CU2>CU1>SCU>CK,相对于不施氮依次增产46.3%、38.8%、29.5%、25.8%、16.9%;氮肥利用率表现为PCU>HPC>SCU>CU2>CU1,利用效率依次为49%、43%、39%、36%、25%。树脂包膜尿素基施处理和50%树脂包膜尿素+50%尿素基施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氮利用效率,可代替传统施氮方式应用于生产。研究结果为黑土区一次性施氮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 仝利朋赵京考吴德亮
- 关键词:氮源玉米产量土壤无机氮氮利用效率
- 土壤改良剂MDM对松嫩平原草甸碱土的改良效果被引量:18
- 2004年
- 通过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改良剂MDM对松嫩平原草甸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MDM可显著改善草甸碱土的理化性质。与对照相比,经MDM处理后的碱土钠碱化度(ESP)降低了46.2%,水溶性盐中CO32-含量降低了84.1%,Na++K+/Ca2++Mg2+降低了60%。此外玉米出苗率提高了12%,株高增加了14.4%,作物的干重和鲜重分别增加了52.69%和53.47%。
- 王志玉刘作新赵京考
-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松嫩平原草甸碱土
- 玉米苗期叶片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被引量:26
- 2011年
- 以玉米品种龙单57为试验材料,通过人为供水和自然耗水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多级土壤水分梯度,探究其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玉米叶绿素含量对土壤水分(SWC)的变化具有阈值响应,维持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水平的SWC范围在15.2%~25.6%,相对含水量(RWC)为51.6%~87.2%,SWC在20.4%左右是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效性最高的土壤水分。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脯氨酸累积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表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为玉米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但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增加的幅度有所差异。丙二醛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SWC>17%时丙二醛的含量变化不明显,SWC<17%时丙二醛的含量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急剧上升,叶片质膜膜脂过氧化作用也随之加剧。
- 张淑勇国静刘炜赵京考谷思玉
- 关键词:玉米生理生化指标脯氨酸丙二醛
-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分散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被引量:41
- 2003年
- 土壤团聚体是保持土壤水分和土壤透性的基本单元。本综述的目的是通过围绕团聚体理论的讨论,明确影响团聚体形成的因素,为农田维护提出可靠的理论依据。首先总结了团聚体形成的主要理论,即Emerson的粘团理论、Edwards和Bremner的微团聚体理论和Oades及Waters的团聚体分级构建理论,然后讨论了土壤有机质、可溶性阳离子和氧化铁、铝3个影响团聚体形成的主要因素,最后分析了团聚体破坏的机理和评价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方法,指出保持土壤颗粒的凝聚状态、增加各种形态的土壤有机质是增加土壤团聚性的主要措施。
- 赵京考刘作新韩永俊
- 关键词:团聚体有机质
- 一种营养型土壤保湿剂及其配制方法
- 本发明涉及土壤保湿剂,具体为一种营养型土壤保湿剂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计,其成分为:由10~15高分子聚合物、5~10 FeSO<Sub>4</Sub>、2~5 ZnSO<Sub>4</Sub>及1000~1500H<...
- 刘作新王振营赵京考王志玉蔡崇光李桂芳尹光华
- 文献传递
- 秋施有机肥对土壤生物学、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7年
- 以黑龙江省海林农场白浆土为研究对象,在等氮量条件下(秋季有机肥配施来年春季无机肥),设置100%有机肥(T1),30%有机肥+70%无机肥(T2),20%有机肥+80%无机肥(T3),100%无机肥(T4)和不施肥(CK)5个处理,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生物学、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施用高量有机肥有助于细菌和放线菌群落结构的形成,无机肥和不施肥适于真菌生长;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在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有机肥较无机肥处理更能提高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培肥地力,单施效果稍差,且差异不大,而高量有机肥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百分比方面作用显著;两年玉米累计产量30%有机肥(T2)最高,分别比100%有机肥(T1)和100%无机肥(T4)提高57.34%和4.59%,稳产并高产。总体来讲,30%有机肥+70%无机肥为最佳施肥模式。
- 梁元振赵京考吴德亮王雪张宏媛仝利鹏杨富娟徐凤花
- 关键词:菌群结构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