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枣缩果病病原诊断及致病机理研究
- 1992-1994年将河北、河南两省八县采集的枣缩果病果,经柯法则诊断及分离菌鉴定,明确导致枣缩果病的病原有4种:橄榄色盾壳霉、细交链孢菌、聚生小穴壳菌和一种细菌.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盾壳霉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9-33...
- 赵光耀
- 关键词:枣缩果病病原诊断生物学特性致病毒素致病机理
- 唐秦地区侵蚀性降雨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研究
- 土壤侵蚀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并逐渐得到人们的大量关注与研究。而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降雨侵蚀力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之一。对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对土壤流失的预报、水土保持...
- 赵光耀
- 关键词:土壤流失侵蚀性降雨侵蚀力
- 玉米大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产生HT-毒素的关系
- 董金皋张国珍范永山韩建民桂秀梅张利辉安鑫龙王朝华刘云惠马继芳侯晓强刘路宁谷守琴卢志国王艳辉刘颖超宋庆涛李川赵光耀邢继红闫淑娟
- 该研究建立了玉米大斑病菌的有性杂交和交配型鉴定方法,成功进行了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大斑病菌的交配型鉴定;建立了玉米病菌基因组DNA的CTAB法提取技术,通过RAPD多态性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生理小种和交配型菌株间的遗传分化和亲...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
- 发光杆菌Photorhabdus sp.HBgy13菌株对4种蔬菜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被引量:6
- 2003年
- 测定了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sp.HBgy13菌株对番茄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冬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萝卜褐腐病菌(Rhizoctoniasolani)、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等4种蔬菜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对该菌株发酵液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理化特性及滤液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和萝卜褐腐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该菌株在200r/min,28℃,96h发酵后,抑菌活性达到最大,抑菌圈分别达到2 28cm和2 74cm;发酵液经50℃处理10min后,对黄瓜灰霉病菌和萝卜褐腐病菌抑制活性分别下降34 2%、43 7%,经80℃处理10min后,对这2种病菌的抑菌活性消失,说明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不耐高温;发酵液经紫外线处理30min后抑菌活性完全消失;发酵液pH值为7时,抑菌活性最强。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和萝卜褐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分别为原液的33 0%和33 2%。
- 陆秀君王勤英赵光耀赵丽珍李国勋
- 关键词:发光杆菌冬瓜萝卜活性
- 枣缩果病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 1996年
- 枣缩果病为多病原病害,本文对其中2种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盾壳霉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9~33℃,最适温度27℃;pH值范围为3~10,最适pH为7~8;碳素营养以果糖、蔗糖、葡萄糖为好,乳糖较差。细链格孢菌苗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6℃,最适温度为24℃;pH值范围为3~10,最适pH为7;碳源以果糖为佳,乳糖最差;分生孢子在3~39℃,pH值3~10范围内均可萌发,以温度27℃,pH 5~8为最适。不同光照处理对盾壳霉菌和细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和后者孢子萌发率无明显影响。
- 郑晓莲赵光耀武丽芬陈海李荣海
- 关键词:缩果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枣树
- 玉米大斑病菌毒素的结构鉴定和钝化反应被引量:8
- 1999年
- 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在改良Fries培养液中培养可以产生HT-毒素。 TLC分析表明: 1号小种毒素至少有2种毒性成分,2号小种毒素至少有3种毒性成分。通过GC-MS、HRMS、NMR分析表明组分1的分子式为C6H6O3,分子量126.0328,其化学结构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组分Ⅱ分子量为124,初步推测为2,5-二甲醛呋喃。毒素钝化试验表明,代森锰锌、Na2MoO4、NaNO3、ZnSO4、KMnO4、KI及4种糖类可钝化毒素使其毒性降低;而CuSO4、NaCI、KCr2O5、H2O2则可使毒素毒性增强。毒素处理玉米叶片后,细胞膜透性、细胞的CAT、Vc氧化酶、SOD、POD、PAL、PPO活性都发生了一定规律变化,而毒素中加入H2O2和代森锰锌可抑制或加强这种变化。
- 董金皋李正平赵光耀阎淑娟李树正
- 关键词:玉米HT-毒素大斑病菌
- 枣缩果病病原子实体的诱导和鉴定被引量:19
- 1996年
- 1992~1996年作者对枣缩果病病原研究认为该病由Coniothyriumsp.(C.sp)、Alternariaalter-nataf.sp.tenuis和一种半知菌亚门有隔有色丝状菌等多病原引起。经室内外对上述病原菌的子实体诱导,以及越冬后自然病果上子实体的发现,病原菌C.sp.经再鉴定为C.olivaceumBon,另一病原菌半知菌亚门有隔有色丝状菌订名为群生小穴壳菌DothiorelagregariaSacc。至此明确引起枣缩果病的病原为C.olivaceum、Alternariaalternataf.sp.tenuis、Dothiorelagregaria和一种细菌(待鉴定)
- 郑晓莲齐秋锁赵光耀赵光耀蒋占军
- 关键词:枣缩果病病原鉴定
-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与玉米细胞LOX酶活性的关系
- <正> 脂氧合酶(LOX)可专一催化含有cis,cis-1,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加氧反应,生成过氧羟基衍生物。植物LOX酶的可能生理功能很多,其中包括可产生活性氧(AO),破坏细胞膜的透性,参与植物的衰老和抗...
- 董金皋张建成韩建民赵光耀
- 文献传递
- 枣干腰缩果病症状类型及侵染规律研究被引量:11
- 1998年
- 试验明确枣干腰缩果病在田间呈现3种症状类型,即干腰型、干肩型和干蒂型。对上述3种症状的病果分离结果表明其病原种类没有明显差别,都以真菌为主,其中细交链孢菌比例最大。从开花期至采收前,每隔10d采样分离表明,病菌从花期至收果前均可造成侵染。
- 郑晓莲赵光耀齐秋锁侯桂兰李萍
- 关键词:症状侵染规律
- 枣缩果病初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 1995年
- 1994~1995年于河北、河南两省地采集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经分离、培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枣缩果病的4种病原物[1]在树体的各个部位皆可以越冬;分离菌中仍以盾壳霉菌(Coniothyriumsp.)和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tenuis)为主,不同病原在树体上的分布也不同,枣吊、枣叶上以A.tenuis为主,其它部位以C.sp.为主。1995年7月用越冬3种真菌分离菌在唐县羊角村作大田接种,接种枣果表现典型的枣缩果病症状,采接种后5d的病果再分离,分离菌与原接种菌一致,证明枣树皮、枣枝、枣头等是枣缩果病菌的越冬场所。
- 郑晓莲齐秋锁赵光耀姚国胜陈海冯圣东王俊琪马喜增马忠保
- 关键词:枣树缩果病侵染链格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