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勇

作品数:60 被引量:352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力衰竭
  • 8篇衰竭
  • 7篇动脉
  • 7篇血症
  • 7篇中医
  • 7篇辨证
  • 6篇心病
  • 6篇血管
  • 6篇脏腑
  • 6篇冠心病
  • 6篇病因
  • 5篇阳虚
  • 5篇治疗冠心病
  • 5篇慢性
  • 4篇心脏
  • 4篇血瘀
  • 4篇证论治
  • 4篇脂血症
  • 4篇慢性心力衰竭
  • 4篇经络

机构

  • 5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0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教育部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柳州市中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市建筑工...
  • 1篇北京王府中西...
  • 1篇北京炎黄中医...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56篇赵勇
  • 19篇赵进喜
  • 18篇刘宁
  • 11篇王亚红
  • 10篇朱海燕
  • 9篇李玉峰
  • 9篇肖珉
  • 9篇郭维琴
  • 9篇鲁卫星
  • 8篇常佩芬
  • 8篇闫卫红
  • 8篇周笑允
  • 6篇张玉平
  • 6篇张为
  • 5篇庞博
  • 5篇刘玉庆
  • 4篇王显
  • 4篇曹克刚
  • 4篇王硕仁
  • 3篇孟伟

传媒

  • 20篇环球中医药
  • 4篇现代中医临床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1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温病”刍议被引量:1
2012年
传统"温病"概念为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发病类型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当下的温病与明清时代的温病不尽一致。因现代人多"冬不藏精",加之阳气不足,对于现代温病的治法不可一味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高启秀曾沁王亚红郭维琴赵勇
关键词:温病冬不藏精燥病祝味菊
降脂通脉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引量:22
2000年
应用降脂通脉方治疗31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并与洛伐他丁治疗的30例做对照。临床研究表明,降脂通脉方有调节血脂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加6—酮—前列环素(6—keto—PGF_(1α))的合成,减少血浆内皮素(ET)的过量释放,使内皮细胞(EC)的功能得以恢复。内皮细胞培养实验提示,保护EC可能是本方抗AS的作用机理之一。
王亚红牛福玲赵明镜钟蓓郝锦红闫卫红吕晞滢王伟李樯林谦戴雁彦赵勇肖岷唐玲何兰英蒋学英郭维琴王硕仁鲁伟星
关键词:降脂通脉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
三七粉治疗冠心病合并脑内多发微血管瘤1例
2014年
1临床资料 张某,男,60岁,主因“胸闷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7个月”于2013—11—19入院。患者10年前因活动时出现胸闷、憋气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劳力型心绞痛”,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患者随即自行停药,胸闷间断发作,休息可缓解。
常佩芬钟利群金俊杰赵勇
关键词:血管瘤中药疗法
风邪致病,为害多端;风药巧用,疗效突出被引量:19
2021年
风邪致病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内容。其理论源于《内经》,后世医家对此更有发挥。风性轻扬、善行数变、风胜则动、为百病之长,是其主要特点。临床应用风药,常具有辛散祛风、息风止痉、升阳、祛湿、解郁等多种功效。对过敏性疾病、免疫相关疾病、发作性疾病等疾病从风论治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理解风邪特点及从风论治的治法,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赵进喜贾海忠段行武曹克刚张晓阳韩芳赵勇张保春刘宁王世东肖永华洑晓哲
关键词:风邪病因学风药从风论治
益气泻肺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益气泻肺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气泻肺汤组,每组8只。通过冠状动脉结扎术制作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益气泻肺汤组给予益气泻肺汤13 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按100 g体质量1 mL纯净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采集大鼠舌象,超声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镜下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脏LVEF、LVFS水平明显降低,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血清AngⅡ浓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泻肺汤组大鼠心脏LVEF、LVFS水平增高,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血清AngⅡ浓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气泻肺汤能够有效改善大鼠心脏泵血功能,延缓心肌重塑进程,整体改善心脏功能,并提高大鼠认知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ngⅡ水平有关。
黑穆荣朱海燕张心爱窦晋芳高瑜倩张洪嘉王志淼彭嘉冉赵勇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
赤丹通脉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瘀血阻滞证)临床观察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并已成为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冠心病的防治目前成为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
赵勇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高脂血症
燥邪致病,复杂多变;审因论治,当分内外被引量:8
2021年
燥邪致病理论是中医病因学中的重要内容。早在《内经》就有关于"燥"的论述,其后通过历代医家对燥邪致病的理论又有发挥。燥邪性质早有阴阳之辨,又宜结合现代病因辨析燥证。燥性干涸,多损津液,易伤于肺,为病多端。临床诊治要深入理解燥邪性质及致病特点,辨析内燥外燥之别,审因论治,调节水液输布,结合脏腑、经络,把握临床治燥之法。针对临床疑难杂症,明辨病机从燥论治有助于提高多种燥邪相关疾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赵进喜贾海忠马淑然于智敏赵勇刘宁庞博董菲赵予
关键词:燥邪燥证从燥论治病因学
郭维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新思路——肝脾论治被引量:8
2021年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引起心脏收缩射血和或充盈能力受损,心脏泵血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严重疾病,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期阶段,此类患者生存质量差,预后不良[1-2]。中医药对心衰病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心衰病患者的胸闷、憋气、水肿的症状[3]。从中医理论角度分析,心衰病其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郭维琴教授认为当代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或者工作压力大、情志焦虑抑郁致情志郁结,二者共同致病,导致心衰病,总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症。此类患者生存质量低,预后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郭维琴教授针对该病复杂病因病机,主张在治疗心力衰竭应当在益气活血利水的基础上,从肝脾论治,以疏肝健脾、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为治疗大法,临床每获良效。
张心爱赵勇郭维琴张洪嘉胡超群窦晋芳高瑜倩彭嘉冉王志淼黑穆荣朱海燕
关键词:心力衰竭肝脾论治
调脏腑功能,咽喉诸疾可治;从咽喉论治,脏腑杂症可愈被引量:1
2022年
咽喉与人体各脏腑经络联系密切,咽喉生理功能的维持有赖脏腑经络的滋养,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则可导致咽喉的诸多疾病,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调治脏腑经络来治疗咽喉疾患。此外,各科多种疑难杂症均与咽喉相关,察咽喉之色有利于多种杂症的临床辨证,从咽喉论治更有益于各种杂症的治疗。
刘宁赵进喜贾海忠刘建华张玉平王三虎余秋平赵勇庞博王乐
关键词:咽喉疾病脏腑
郭维琴教授从肝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被引量:4
2020年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期阶段。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认识到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问题密切关联,重视“双心治疗”的医学模式有利于心衰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脏康复。郭教授结合当今时代特点,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位在心,责之肝脾,涉及多脏,气虚、血瘀、水饮病理产物贯穿心衰发展始终。肝、脾与心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脾同病在心衰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肝疏泄异常及脾运化不及常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故临床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治法的基础上,佐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治疗双心疾病,临床效果显著。本文详述了郭教授从心肝脾分析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并总结了郭教授从“肝脾”论治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
胡超群张心爱高瑜倩窦晋芳张洪嘉彭嘉冉王志淼赵勇朱海燕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康复肝脾论治名家经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