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光 作品数:21 被引量:83 H指数:5 供职机构: 衢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一起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及溯源分析 2015年 目的对一起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菌检测及溯源分型分析。方法常规分离沙门菌,对分离到的肠炎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14名食物中毒学生标本检出肠炎沙门菌4株;57名食堂工作人员肛拭标本检出肠炎沙门菌6株、纽波特沙门菌1株;9份冷冻预包装食品中检出肠炎沙门菌1株。对11株肠炎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学生、食堂工作人员检出的10株菌株PFGE条带完全一致,与1份冷冻预包装食品中检出的肠炎沙门菌的PFGE聚类分析的同源性为86%。结论这起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通过PFGE分型分析,本次食物中毒与预包装食品肠炎沙门菌污染无关联。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张建民 杨瑞军 陈旭富 吕磊 赵士光关键词:肠炎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食物中毒 基因分型 一起大学校园内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 被引量:11 2014年 2012年9月25日上午10时,浙江省衢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市食安办通知,位于市区的衢州学院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要求前往调查处置。接通知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开展调查处置,并采集相关标本送实验室检测。经调查,本起事件共发病105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02例,实验室确诊病例3例;采集的7份患者肛拭子样本中,3份(其中1份为该校第一食堂员工)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 来时明 占炳东 赵士光关键词:食源性 诺如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某企业发酵乳生产加工过程微生物污染状况的监测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监测发酵乳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了解微生物的分布和可能的污染原因,确定污染环节及关键控制点,发现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方法对发酵乳生产的原辅料、生产加工过程的每一环节、环境及加工人员开展微生物指示菌和常见致病微生物的监测。结果食品样品监测了30份,生产用水菌落总数为200 cfu/ml,原料乳粉中菌落总数为520 cfu/g^720 cfu/g;清洁作业区监测样品48份,3名操作人员鞋底和2个排水口检出肠杆菌科细菌;准清洁作业区监测样品64份,投料车间空气菌落总数110 cfu/皿。结论应加强发酵乳生产加工的全程监管,提高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赵士光 张建民 吕磊 蓝岳云 金莞尔关键词:发酵乳 微生物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合并嗜水气单胞菌食物中毒调查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调查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合并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在旅行团游客中搜索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和临床特征,对旅行团游客开展回顾性研究和餐饮店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粪便标本和餐饮具等检测病原。结果本次事件共发病24例,罹患率为53.33%,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83.33%)、脐周阵发性绞痛(79.17%)、呕吐(45.83%)和发热(29.17%)。流行曲线呈点源暴露模式。5份病例粪便标本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均为O3∶K6,其中4份同时检出嗜水气单胞菌。结论这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合并嗜水气单胞菌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赵士光 陈松华 张建民 蓝岳云 刘文峰 胡俊关键词: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嗜水气单胞菌 2010-2014年衢州市狂犬疫苗及免疫球蛋白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衢州市狂犬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接种情况,提高狂犬病防治效果,同时为合理采购、科学使用及疫苗库存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衢州市各乡、县(市、区)狂犬病暴露人群情况月份汇总报表,统计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的接种数据,用月占比、季节指数和接种率分析其现状及原因。结果 2010-2014年狂犬疫苗共接种103 888份,接种量逐年递增;5 10月接种量大,季节指数均超过100%;12月至次年3月接种量小,季节指数不超过80%;Ⅲ级暴露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接种率较低仅17.20%,接种量月占比、季节指数变化明显,趋同狂犬疫苗。结论狂犬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的接种量夏秋季大冬春季小,Ⅲ级暴露者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低;要根据季节变化等因素合理配备疫苗及库存,对群众和专业人员要加强宣教、培训工作。 蓝岳云 钟建跃 余樟有 赵士光 王双青关键词:狂犬疫苗 醋酸铅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活性及抑制素B 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醋酸铅对体外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活性和抑制素B(INHB)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10-8、10-7、10-6和10-5mol/L)的醋酸铅处理细胞,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同法分组,采用RT-PCR检测INH B mRNA的表达。结果:各组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51,P=0.064);各组细胞INH B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84.370,P<0.001),醋酸铅浓度在10-8和10-7mol/L时,睾丸支持细胞细胞INH B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铅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可能有毒性作用。 苏晓东 李春阳 高慧艳 赵士光 陈小玉关键词:醋酸铅 睾丸支持细胞 抑制素 一起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为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描述疾病分布,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查找可疑餐次、可疑食物,采集可疑食品及病例标本进行沙门菌检测。结果本次事件共搜索到病例72例,罹患率36.4%。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90.3%)、腹泻(84.7%)、腹痛(58.3%)为主,发病潜伏期中位值14 h(2~44 h)。QZ饭店食宿的学生罹患率高于其他地方食宿的学生(χ^(2)=27.473,P<0.05),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食用三明治为危险因素(RR=10.22,95%CI:3.4464~30.3196)。从46份粪便标本、6份三明治、3份环境涂抹标本中检出沙门菌,血清分型均为肠炎沙门菌,不同来源的11株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同源性为100%。结论该事件是一起校外培训机构学生食用沙门菌污染的三明治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建议加强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做好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赵士光 徐皓轩 蓝岳云 张茜 万圣 来时明关键词:沙门菌 食源性疾病 回顾性队列研究 氟铃脲致突变性测定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测定氟铃脲的致突变性,预测其遗传危害和潜在致癌作用的可能性。方法:分别采用Ames试验(剂量分别为31.25μg/板、62.50μg/板、125.00μg/板、250.00μg/板和500.00μg/板)、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剂量分别为50mg/kg、250mg/kg、500mg/kg和1000mg/kg)、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剂量分别为1250mg/kg、2500mg/kg和5000mg/kg)测定氟铃脲的致突变性。结果:氟铃脲各剂量组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氟铃脲各剂量组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铃脲各剂量组的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常染色体单价体发生率和性染色体单价体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未观察到氟铃脲的致突变性。 赵毅波 许东 赵士光 张磊 任丽敏 杨小芝 徐玉宝 陈小玉关键词:氟铃脲 致突变性 AMES试验 染色体畸变 衢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分析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发病时间、发病人群、可疑食物暴露史及病原体检测结果。结果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7 582例,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90.05/10万、90.41/10万和110.66/10万,呈上升趋势(P<0.05)。25-<35岁报告病例数最多,1 346例占17.75%;职业以农民、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为主,4 769例占62.90%。夏季(5—8月)和秋季(9—10月)高发,4 728例占62.36%。有可疑食物暴露史6 078例,占80.16%,以肉与肉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为主,2 283例占37.56%。明确可疑食物暴露来源场所6 054例,占79.85%,以家庭、餐饮服务场所和集体食堂为主,5 138例占84.87%。共送检粪便标本6 682份,检出致病病原体858株,检出率为12.84%。检出诺如病毒319株,检出率为4.77%,以GⅡ型为主要血清型,225株占70.53%;检出沙门菌261株,检出率为3.91%,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90株占34.48%;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75株,检出率为2.62%,以O3∶K6为主要血清型,63株占36.00%;检出志贺菌2株,检出率为0.03%;未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结论 2016—2018年衢州市食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夏秋季高发,25-<35岁为重点监测人群,家庭为重点监测场所,肉与肉制品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诺如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徐皓轩 赵士光 来时明 蓝岳云 张茜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病原体 一起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 被引量:2 2021年 2019年9月7日职业高中GC学校发生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发现病例71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1.97%。病例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发热、乏力和恶心。首发病例9月7日10∶00发病,末例病例9月9日3∶00发病,发病高峰在9月7日12∶00—8日18∶00,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食用学校超市9月7日销售的三文治与发病存在统计学关联(OR=9.600,95%CI:2.816~32.733)。22份学生肛拭子、1份MS公司洗蛋间水池涂抹标本检出沙门菌,血清型均为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同源性分析相似度为100%。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WS/T 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确定这是一起食用肠炎沙门菌污染的三文治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赵士光 徐皓轩 蓝岳云 张茜 万圣 来时明关键词:沙门菌 食源性疾病 暴发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