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恒华

作品数:94 被引量:698H指数:16
供职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金属学及工艺
  • 32篇机械工程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文化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8篇超高速磨削
  • 16篇仿真
  • 13篇机床
  • 12篇并联机床
  • 9篇动力学
  • 8篇换热
  • 8篇换热器
  • 7篇并联机构
  • 6篇分子
  • 6篇分子动力学
  • 5篇运动学
  • 5篇高效深磨
  • 5篇ANSYS
  • 5篇抽芯
  • 5篇AUTOCA...
  • 4篇虚拟样机
  • 4篇样机
  • 4篇有限元
  • 4篇砂轮
  • 4篇磨削力

机构

  • 66篇辽宁石油化工...
  • 29篇东北大学
  • 15篇抚顺石油学院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广播电视...

作者

  • 94篇赵恒华
  • 24篇蔡光起
  • 16篇高兴军
  • 11篇冯宝富
  • 8篇杨辉
  • 7篇付红栓
  • 6篇刘伟锐
  • 5篇宿崇
  • 5篇杨世彬
  • 4篇杨洪波
  • 4篇唐晓初
  • 4篇何清刚
  • 4篇赵学洋
  • 3篇孙春一
  • 3篇王墅
  • 3篇蓝小民
  • 3篇孙伟
  • 2篇张瑞军
  • 2篇程仙国
  • 2篇宋涛

传媒

  • 11篇石油化工高等...
  • 7篇制造技术与机...
  • 7篇辽宁石油化工...
  • 6篇机械制造与自...
  • 5篇组合机床与自...
  • 4篇现代制造工程
  • 4篇中国机械工程
  • 4篇机械设计
  • 3篇金刚石与磨料...
  • 3篇机械制造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3篇抚顺石油学院...
  • 2篇石油机械
  • 2篇机床与液压
  • 2篇现代机械
  • 2篇机械与电子
  • 2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工程设计学报
  • 1篇机械传动
  • 1篇价值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0篇2004
  • 10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6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高速磨削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被引量:82
2003年
概述了超高速磨削加工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了超高速磨削的优越性和若干特点·介绍了高效深磨、超高速精密磨削、难磨材料的超高速磨削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和超高速磨削的绿色加工特性·高速和超高速磨削是提高磨削效率、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和提高零件加工质量的先进加工技术·超高速磨削能越过磨削'热沟',减少传入工件的磨削热,从而避免或减少工件表面磨削'烧伤',产生残余压应力的加工表面·超高速磨削可以对硬脆材料实现延性域磨削加工,对高塑性、高强度等难加工材料也有良好的磨削性能·
赵恒华冯宝富高贯斌蔡光起
关键词:超高速磨削高效深磨CBN砂轮
双头螺柱安装专用工具
1998年
介绍了一种在阀门装配中能快速装拆双头螺柱的手动复合多功能扳手。该扳手能够安装双头螺柱和普通螺栓,有效地解决了双头螺柱不易装配的问题,提高工效6~8倍。该项技术已于1996年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95232266.8)。
赵恒华蓝小民孙春一
关键词:双头螺柱板手
磨削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被引量:6
2014年
介绍了实现超高速磨削的理论依据,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磨削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超高速磨削机理、优越性及其特点,列举了实现超高速磨削技术的若干关键技术。高速和超高速磨削是提高磨削效率、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和提高零件加工品质的先进加工技术。超高速磨削能够越过磨削过程的高温死谷,避免工件表面磨削烧伤,可以实现对硬脆材料的延性域磨削以及对高塑性、难磨材料也有良好的磨削表现。
杨洪波赵恒华刘伟锐
关键词:超高速磨削
机械制图考试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0
2009年
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能力-素质发展为目标,基于研究型学习方法,对机械制图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将学生自主命题,自制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自我总结报告作为期末考试成绩评价依据。实践证明,这种考试模式能够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能够真实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易于在实践中操作和推广。
唐晓初李静赵恒华
关键词:工程图学考试模式改革自主命题研究型学习
超高速磨削主轴系统的动态有限元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超高速磨床主轴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针对超高速磨削过程中由转速产生的离心力的影响,先对主轴系统进行了静力分析,然后对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比较得知:考虑预紧力后,主轴系统固有频率都有提高。通过公式计算获得各阶固有频率所对应的临界转速,为磨削加工时避开共振频率提供理论指导。考虑到磨削力对主轴系统的激振力作用,利用Full法对主轴系统进行谐响应分析,获得了主轴跨中节点随激振力频率变化的幅频响应曲线,识别了产生共振的激振力频率。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主轴动态特性的工艺措施。
杨洪波赵恒华
关键词:模态分析临界转速谐响应分析
并联机构虚拟样机的构建与仿真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以3-TPT并联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该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正、逆解方程,并利用LabVIEW和MATLAB软件进行运动学逆解仿真,从而得到伸缩杆杆长理论变化曲线.在ADMAS/View环境中,构建该并联机构的虚拟样机,并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得到各杆杆长的变化曲线.通过对比伸缩杆杆长理论变化曲线,验证了运动学逆解方程的准确性.同时也说明该并联机构在空间运动时,具有良好的平稳性.除此之外,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并联机床运动学进行研究,避免了复杂的数学建模与推导,从而大大缩减了运动学分析工作量.
杨辉赵恒华付红栓
关键词:并联机构虚拟样机
地方高校提升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20
2013年
作为地方行业院校,重视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从纵深发展校企合作关系、搭建工程技术人才孵化平台、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仿真实训中心和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等5方面,着力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从工程特色课程建设、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区域性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加强校园职业文化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
李焱斌黄玮赵恒华孙小平冯志刚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教育
3-TPT并联机床奇异性及平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以一种新型3-TPT三自由度并联机床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机床的运动学正、反解方程,推导出了该机床的雅可比矩阵及其雅可比逆矩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对该机床的奇异性及平稳性进行了研究,计算出了该机床雅可比矩阵行列式的绝对值表达式,仿真出了该机床各驱动杆的伸缩速度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机床具有运动平稳、不存在奇异形位等优点。该研究为并联机床结构最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传强赵恒华
关键词:并联机床雅可比矩阵奇异性
基于ADAMS的并联机床动力学逆解仿真被引量:5
2013年
以3-TPT并联机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动力学逆解仿真,并做出各杆轴向驱动力的理论变化曲线。然后,在ADMAS/View中,对并联机床各个零件进行建模并装配,并对其进行仿真,从而得到了各杆移动副合力的变化曲线。最后,通过同理论变化曲线相比较,从而验证了动力学逆解方程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该并联机构在空间运动时,具有良好的平稳性。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并联机床运动学进行研究,避免了复杂的数学建模与推导,从而大大缩减了运动学分析工作量。
付红栓赵恒华杨辉
关键词:并联机床ADAMS仿真
超高速磨削冲击成屑模型构建与机理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建立了脆性材料压痕实验的理论模型 ,分析了脆性材料压痕实验条件下的比能 ,给出了单颗磨粒总比能计算公式。对脆性材料进行了超高速磨削实验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得出了超高速冲击条件下 ,脆性材料可以产生塑性流动破坏的结论。根据实验结果 ,建立了超高速磨削冲击成屑模型 ,分析了超高速磨削条件下磨屑形成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超高速磨削条件下磨屑形成的新构想。
赵恒华蔡光起
关键词:超高速磨削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