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晓春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缺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再生
  • 1篇烟碱
  • 1篇异丙酚
  • 1篇躁动
  • 1篇镇痛
  • 1篇神经新生
  • 1篇神经血管
  • 1篇生长因子表达
  • 1篇术后认知
  • 1篇术后镇痛
  • 1篇术后谵妄
  • 1篇术前
  • 1篇术前焦虑
  • 1篇苏醒
  • 1篇苏醒期躁动
  • 1篇体动反应
  • 1篇缺血保护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二四二医...

作者

  • 6篇赵晓春
  • 1篇何晓帆
  • 1篇张明明
  • 1篇王臻
  • 1篇任娜

传媒

  • 3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1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海马Chrnb4在老龄小鼠术后谵妄中的作用
2024年
目的:评价海马含β4亚基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Chrnb4)在老龄小鼠术后谵妄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C56BL/6J小鼠48只,18月龄,体质量29~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胫骨骨折手术组(TF组, n=6)、假手术组(Sham组, n=6)、胫骨骨折手术+阿地芬宁组(TA组, n=9)、胫骨骨折手术+对照溶剂组(TV组, n=9)、假手术+阿地芬宁组(SA组, n=9)和假手术+对照溶剂组(SV组, n=9)。采用七氟烷麻醉下胫骨骨折手术制备术后谵妄模型。假手术为仅进行麻醉和皮肤切口并缝合。TA组、TV组、SA组、SV组于术前5 d置入脑室微量给药套管,每组再随机选取3只小鼠,置入海马CA1区微丝阵列电极。于术后30 min时,TA组和SA组脑室输注阿地芬宁(62.5 nmol/μl)2 μl,TV组和SV组给予对照溶剂2 μl,间断24 h给药,连续给予7 d。TF组及Sham组于术后24 h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Chrnb4 mRNA表达水平。TA组、TV组、SA组、SV组分别于术后第7、8天采用旷场实验及O迷宫实验评价冲动样行为;行为学实验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glut1)的表达,旷场实验期间记录小鼠海马CA1区局部场电位。 结果:与Sham组相比,TF组海马Chrnb4 mRNA表达上调( P<0.05);与TV组相比,TA组和SV组旷场实验中心路程百分比和O迷宫开放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CA1区场电位β波功率降低,海马CA1区GFAP和Vglut1表达下调,GFAP +-Vglut1 +共染面积减少( P<0.05)。SA与SV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Chrnb4可能参与了老龄小鼠术后谵妄的发生机制,该过程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有关。
彭姮玥李靓静张明明何晓帆王臻赵晓春
关键词:谵妄
Slit/Robo对脑缺血后神经血管新生的影响和机制的研究
脑缺血类疾病是重症病房和外科手术常见病,对于长时间低血压、休克以及心跳骤停的患者,尽管呼吸心跳恢复正常,但常遗留了不同程度的脑机能障碍,都涉及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在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新发脑血管病患者,其中最常见类型...
赵晓春
关键词:神经新生血管再生
异丙酚、咪唑安定、硫喷妥钠对脑缺血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丙酚、咪唑安定、硫喷妥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从缺血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角度探讨静脉麻醉药物对脑缺血保护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
赵晓春
关键词:二异丙酚咪唑安定硫喷妥钠脑缺血保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抑制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2024年
目的探索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抑制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辽宁省肿瘤医院2023年7月至10月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患者25例,所有患者缓慢静注7μg/kg阿芬太尼,随后注射瑞马唑仑0.25 mg/kg,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根据Dixon改良序贯法,若在插植过程中出现体动反应为阳性反应,下一位患者增加瑞马唑仑用量,否则为阴性反应,降低用量,剂量梯度0.01 mg/kg,直到出现7次折返,停止试验。记录入室时(T_(1))、给药完毕时(T_(2))、手术开始时(T_(3))、手术结束时(T_(4))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脑电双频指数(BIS)水平变化及术中不良反应,采用Probit analysis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瑞马唑仑的ED50及95%CI。结果纳入患者25例,阳性反应14例,阴性反应11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2例一过性低血压,1例一过性心动过缓。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抑制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体动反应的ED_(50)为0.28 mg/kg(95%CI:0.27~0.30 mg/kg)。结论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抑制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体动反应的ED50为0.28 mg/kg(95%CI:0.27~0.30 mg/kg),患者呼吸循环稳定,镇静效果良好。
姚静赵晓春李松泽唐禹黄泽清
关键词:阿芬太尼半数有效剂量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父母陪伴麻醉诱导患儿术前焦虑及苏醒期躁动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父母陪伴麻醉诱导(Parent presence at th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PPIA)患儿术前焦虑水平及苏醒期躁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择期行腺样体或伴有扁桃体切除术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NS组、D1组和D2组,每组40例。在麻醉诱导前30 min,三组患儿分别经鼻滴入0.5 ml生理盐水(NS组)、1.0μg/kg右美托咪定(D1组)、2.0μg/kg右美托咪定(D2组),30 min后,在父母陪伴下患儿吸入8%七氟烷,睫毛反射消失后转运至手术室。于术前1 d访视时(T_(0))、进入术前等候室时(T_(1))及麻醉诱导开始时(T_(2))用简化的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SF)评分,麻醉诱导期间利用麻醉诱导期合作度评分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评分,苏醒时应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评分。结果T_(2)时,D1组、D2组患儿的mYPAS-SF评分低于NS组(F=2.831,F=4.311,P<0.05),D1组、D2组患儿的ICC评分均低于NS组(F=2.543,F=4.983;P<0.05);D2组的ICC评分低于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9,P<0.05),D2组的PAED评分低于D1组和NS组(F=4.382,F=3.182,P<0.05)。结论经鼻应用右美托咪定2.0μg/kg可明显减轻父母陪伴麻醉诱导患儿麻醉诱导期的焦虑水平,提高患儿麻醉诱导依从性,缓解患儿苏醒期躁动。
姚静赵晓春李松泽杨曦仑黄泽清
关键词:儿童术前焦虑苏醒期躁动
高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联合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高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技术对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沈阳二四二医院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60例,年龄60岁以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别为帕瑞昔布钠联合腰方肌阻滞组(PQ组)和腰方肌阻滞组(Q组),每组30例。PQ组于入室前30 min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5 ml),Q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作为对照,两组均采用常规诱导后行腰方肌阻滞,记录术中舒芬太尼总量、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镇痛泵触压总次数、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评估术后6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静态和动态VAS评分、BCS舒适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PQ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为(27.3±2.73)μg,明显少于Q组(30.27±2.50)μ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Q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与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组BCS评分高于Q组[(2.87±0.51)分vs.(2.40±0.62)分,P<0.05];T_(2)、T_(3)时PQ组静态及动态VAS低于Q组(P<0.05),BCS舒适评分高于Q组(P<0.05);T_(4)时两组VAS、BCS舒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Q组(P<0.05)。结论高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技术,可显著缓解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
赵宏娟李靓雅赵晓春任娜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超声引导老年结肠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