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晴
- 作品数:95 被引量:50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颅脑外伤所致头痛被引量:1
- 2002年
- 赵晴方乐
- 关键词:颅脑外伤头痛
- 偏头痛
- 2002年
- 赵晴曲淑艳
- 关键词:偏头痛病因发病机制
- 局部亚低温条件下脑梗死病人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梗死病人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1∶1配对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6例),ELISA法检测血清S-100b蛋白含量。同时检测26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脑梗死病人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病人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非亚低温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S-100b蛋白可作为脑梗死病情观察指标。2局部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梗死病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提示局部亚低温能发挥脑保护作用。
- 赵晴陈佳俊丁军杨宏
- 关键词:局部亚低温血清S-100B蛋白脑梗死
- 依达拉奉对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保护机制的研究
- 赵晴徐忠信杜建时马冲王长宏丛宪玲张英丽杨宏刘松岩韩雪梅邵延坤王清丁军
- 随着世界人口趋向老龄化,血管性痴呆(VD)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疾病,VD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VD是发生于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后,由于全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以认知...
- 关键词:
- 关键词:依达拉奉血管性痴呆线粒体自由基清除剂
-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记忆、执行、语言等方面的损害,早期发现并干预可延缓疾病的进展。目前,临床上常用传统纸笔式神经心理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但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及局限性。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是一种融合语言学、计算机学及机器学习的认知评估工具,通过更加客观的分析人类语言来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AD患者并对AD患者进行分类。本文将对人工智能NLP在A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吴凡李松涛吕书悦赵晴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
- 基于萘酰亚胺的次氯酸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细胞成像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以萘酰亚胺结构为荧光发色团,设计开发了一种含C=C双键的、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的新型水溶性优化的次氯酸荧光探针3-(2-氰基丙烯酸乙酯基)-4-羟基-N-正丙基-1,8-萘酰亚胺(NAEC).添加次氯酸后,探针分子NAEC中的C=C双键被氧化,生成醛基,探针NAEC原有的ICT效应被破坏,产生荧光信号.经核磁、质谱、荧光发射光谱和UV-Vis吸收光谱对其结构和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7.4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磷酸缓冲盐溶液(PBS)(V∶V=1∶19)缓冲体系中,探针NAEC可在10s内完成对次氯酸的检测,荧光分析检测限为2.4nmol/L,斯托克斯位移为100nm;探针NAEC显示出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在其他活性氧、小分子生物硫醇及常见阴离子等22种干扰物存在下完成次氯酸的专一检测.同时,该探针分子的膜透性与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较好的活体内源性ClO-荧光成像能力,在生物检测及环境监控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欣宇戚少龙杜建时李强李强薛龙启赵晴赵晴杨清彪丛宪玲
- 关键词:萘酰亚胺次氯酸荧光探针细胞成像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与脑梗死及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脑梗死及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技术测定32例VD患者,18例非痴呆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V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痴呆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其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也明显低于非痴呆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但不同程度VD患者间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及VD的危险因素,但不能影响VD程度。
- 孔祥怡常佳蒋建英宋佩春赵晴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棕榈酸、ω6、ω3与LDL-C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组织功能缺损,是脑卒中最常见一种类型,发病率不断上升,2017年为156/10万[1],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我国成为世界上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2]。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 李佳霖刘金玲吴凡吕书悦赵晴杜建时李松涛
- 关键词:脑部血液循环单病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病因
- 甘露特钠治疗轻度行为障碍1例被引量:1
- 2022年
- 精神行为症状群(neuropsychiatric syndrome,NPS)可见于认知障碍的不同时期,是各种认知障碍疾病的表现之一,其包括轻度行为障碍(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MBI)和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1,2]。NP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情绪/情感症状、精神症状和行为改变等[2],MBI是痴呆的前驱期症状之一,可认为是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等位征”。
- 鞠彦秀孔祥怡王星懿陈欣悦赵晴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康络素对谷氨酸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康络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 Pulsinelli的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变化 ,通过图象分析仪测定神经元的面数密度及康络素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 :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于缺血后明显升高 ,再灌注后降低 ,康络素可降低谷氨酸含量 ,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1) ,同时增加神经元面数密度。结论 :康络素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脑组织损伤。
- 刘松岩赵晴王晶
- 关键词: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康络素谷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