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艳

作品数:39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化学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不锈
  • 19篇不锈钢
  • 8篇钝化
  • 8篇合金
  • 7篇双相
  • 7篇微弧氧化
  • 6篇双相不锈钢
  • 6篇SN
  • 5篇氧化膜
  • 5篇铝合金
  • 4篇电化学
  • 4篇陶瓷
  • 4篇微弧氧化膜
  • 4篇教学
  • 4篇奥氏体
  • 4篇奥氏体不锈钢
  • 3篇点蚀
  • 3篇电化学阻抗
  • 3篇电化学阻抗谱
  • 3篇钝化膜

机构

  • 27篇辽宁石油化工...
  • 13篇大连理工大学
  • 8篇沈阳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抚顺...
  • 1篇马钢(集团)...
  • 1篇中汽研(天津...
  • 1篇渤海装备辽河...

作者

  • 39篇赵艳
  • 18篇梁平
  • 17篇刘峰
  • 11篇史艳华
  • 10篇管建军
  • 9篇赵杰
  • 6篇程从前
  • 6篇李玉海
  • 5篇张云霞
  • 4篇赵晖
  • 4篇曹志远
  • 4篇逄旭光
  • 3篇任建民
  • 2篇邢贵和
  • 2篇卢世松
  • 1篇秦华
  • 1篇曹铁山
  • 1篇连景宝
  • 1篇雷明霞
  • 1篇王运玲

传媒

  • 5篇腐蚀科学与防...
  • 4篇材料保护
  • 3篇热加工工艺
  • 3篇化工高等教育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功能材料
  • 2篇实验室科学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电镀与环保
  • 1篇中国陶瓷
  • 1篇表面技术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当代化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材料工程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e-Zn化合物粘附的不锈钢高温水腐蚀氧化物显微结构表征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Fe-Zn化合物粘附的304不锈钢在高温高压水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同步辐射率入射衍射(SR-GIXRD)评价生长氧化物的显微结构,讨论Fe-Zn化合物粘附对不锈钢基体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在300℃水中腐蚀后,表面生长细小Fe_2O_3氧化物和外层块状或片状的Fe_3O_4氧化物。Fe-Zn化合物粘附的不锈钢经过高温高压水腐蚀后,Fe-Zn化合物主要转变成ZnO,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腐蚀产物ZnO逐渐脱落,样品的失重量不断增加;腐蚀时间增加到360和480 h,不锈钢表面较细小的Fe_2O_3氧化物颗粒显露,样品的失重量变化不大。通过SR-GIXRD能够表征较薄的Fe_2O_3氧化膜,而普通XRD不能准确表征。
赵艳管建军刘峰梁平程从前赵杰
关键词:不锈钢
纯钛微弧氧化膜制备工艺的优化
2014年
优化了纯钛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工艺。将用优化后工艺制备的微弧氧化膜进行碱化处理,然后置于模拟体液(SBF)中培养,以观察其生物活性的优劣。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了实验方案,用综合评分法分析了氧化膜的孔隙率、孔密度和孔直径,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正向电压400 V,占空比60%,频率550 Hz,氧化时间25 min。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膜层进行了XRD、SEM和EDS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后生长的膜层由锐钛矿型的TiO2组成,陶瓷层表面分布大量微孔,孔隙率为0.70×108,孔密度为12%,孔径约为3μm。经碱化处理的膜层置于模拟体液中培养14 d后,膜层表面被生长出的类骨磷灰石完全覆盖,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且生长出的缺钙型磷灰石与人体自然骨成分相似。但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磷灰石层发生溶解。
李玉海卢世松赵晖赵艳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纯钛微弧氧化电参数
镀液pH值对Ni-Fe-P合金镀层抗氢氟酸腐蚀性能的影响
2018年
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镀液pH值对Ni-Fe-P合金镀层抗氢氟酸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弱酸性(pH值为5.45)镀液中制得的镀层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高,镀层表面质量好,腐蚀介质和基体接触的通道少,耐氢氟酸腐蚀性能最好。
安朋亮梁平刘峰史艳华赵艳逄旭光
关键词:电化学阻抗谱
液态Pb-Bi共晶合金腐蚀实验装置研制及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自主设计并搭建液态Pb-Bi共晶合金(LBE)腐蚀实验装置,研究了EP823钢在液态LBE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检测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液态LBE中的腐蚀类型为氧化腐蚀,氧化膜为双层结构,外层为颗粒状或块状的PbFe_4O_7氧化物,内层为竹叶状的FeCr_2O_4氧化物。实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目的,该实验装置解决了LBE腐蚀实验存在的难题,有力地保证了相关实验顺利展开。
管建军张金策赵艳刘峰梁平时健严伟
关键词:实验教学
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在低温模拟海水中的腐蚀行为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考察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SDSS)在低温海水中的腐蚀性能,通过浸泡试验、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等方法,研究了S32750 SDSS和316L不锈钢(316L SS)在5℃的模拟海水(质量分数为3.5%Na Cl)中的腐蚀行为,采用Mott-Schottky曲线对低温下钝化膜的半导体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了两者腐蚀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低温海水中,S32750 SDSS比316L SS表现出了更低的腐蚀速率,且S32750 SDSS表面腐蚀凹坑的数量较少;2种不锈钢均能形成稳定的钝化膜,且S32750 SDSS比316L SS展现出更大的钝化区间以及更高的点蚀电位、钝化膜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这主要与S32750 SDSS表面钝化膜更加致密、缺陷数量更少等因素有关。
侯冠宇刘润青梁平任建民史艳华赵艳
关键词:腐蚀性
2205和316L不锈钢在氢氟酸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方法考察了2205双相不锈钢和316L不锈钢在5%(体积分数)HF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借助Mott-Schokkty曲线分析了两种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半导体特性。结果表明:两种不锈钢在氢氟酸溶液中都能发生钝化,且2205双相不锈钢的钝化区间范围更宽,维钝电流密度更低。2205双相不锈钢表面钝化膜表现出更高的钝化膜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其抗氢氟酸腐蚀性能优于316L不锈钢,这主要与2205双相不锈钢中的Mo和Cr含量高、表面钝化膜缺陷少、钝化膜易修复等因素有关。
逄旭光梁平张云霞史艳华赵艳刘峰
关键词:氢氟酸耐蚀性
Sn污染对304不锈钢高温水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低熔点金属Sn对新加工和酸洗钝化的304奥氏体不锈钢的污染,并通过300℃高温水浸泡170h的实验考察Sn污染对304不锈钢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n污染304不锈钢新加工表面污染产物为块状和针状的(Fe,Cr)Sn2,与304钢冶金结合,而对于酸洗钝化304不锈钢,Sn只是简单的机械附着。高温水腐蚀后,Sn污染的样品整个表面出现较多且密集的腐蚀氧化,物新加工的304钢稀疏生长出长杆状的氧化物,酸洗钝化的304钢很少被氧化的迹象,Sn污染降低了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
赵艳程从前赵杰曹志远
关键词:钝化
不锈钢表面氧化膜层对Zn与不锈钢交互作用的影响
2018年
对空气自钝化、HNO_3化学钝化、高温氧化的不锈钢与低熔点金属Zn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不锈钢表面氧化膜层对两者交互行为的作用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交互作用后生成化合物的界面和表面形貌,采用能谱分析仪(EDX)和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相成分。结果表明:Zn与不锈钢通过形成细小颗粒状δ-(Fe,Cr)Zn_(10)相和块状ζ-(Fe,Cr)Zn_(13)化合物的方式直接接触。空气自钝化和化学钝化处理使不锈钢表面生长钝化膜,降低了Fe-Zn化合物层的厚度,钝化膜阻碍了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原子通过钝化膜的缺陷进行扩散反应,使Zn与不锈钢直接接触形成界面化合物,而钝化膜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Zn与不锈钢的交互作用。
赵艳管建军刘峰梁平赵杰
关键词:不锈钢钝化
304不锈钢表面化学钝化膜对Sn粘附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化学酸洗钝化在低熔点金属Sn与304不锈钢粘附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浸泡腐蚀实验分析了液态Sn与U型弯曲后的酸洗钝化不锈钢的交互作用行为,探讨了Sn粘附对不锈钢基体浸泡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n与304不锈钢相互作用在界面处形成了片状(Fe,Cr)Sn2化合物冶金层,酸洗钝化处理改变了冶金结合,使液态Sn与304不锈钢界面成为直接物理接触;U型弯曲破坏了钝化膜的完整性,未能阻止Sn与不锈钢的界面冶金结合,但降低了界面化合物层的厚度.浸泡腐蚀实验结果表明,Sn粘附层促进了不锈钢基体腐蚀.
赵艳程从前曹铁山赵杰
关键词:不锈钢
检测纳米量级氧化膜厚度的创新实验探索
2022年
结合教学中X射线衍射的理论内容,采用同步辐射掠入射衍射技术,开展检测纳米量级氧化膜相结构和厚度的创新性实验。不锈钢在高温高压水中表面生长一层纳米量级氧化膜,氧化膜由α-(Fe,Cr)_(2)O_(3)组成。不锈钢在高温高压水中氧化24小时形成氧化膜的厚度小于500 nm。该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了解现代化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开阔视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
赵艳管建军梁平雷明霞王运玲王秉新
关键词:X射线衍射相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