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辛成林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污染
  • 3篇黄河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金属
  • 2篇金属元素
  • 2篇颗粒态
  • 2篇黄河下游
  • 2篇长江
  • 2篇长江流域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行为
  • 1篇调沙
  • 1篇调水调沙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水体
  • 1篇水体悬浮颗粒...
  • 1篇水域
  • 1篇重金

机构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辛成林
  • 4篇任景玲
  • 3篇张桂玲
  • 2篇张国玲
  • 1篇李铁
  • 1篇刘素美
  • 1篇刘哲
  • 1篇邵亚平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海南东部河流、河口及近岸水域颗粒态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状况被引量:13
2013年
2008年7月对海南万泉河、文昌/文教河河口及东部近岸悬浮颗粒态金属的分布进行调查,采用ICP-AES测定Al、Fe、Mn、Cr、Cu、Ni、V、Zn的含量,探讨颗粒态重金属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了海南岛东部河流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受颗粒物粒径影响,河口区颗粒态金属浓度先随盐度升高而后逐渐降低,至东部近岸含量略有升高;以Al为校正因子归一化消除颗粒粒径影响后,重金属浓度在万泉河河流/河口分布均匀,而在文昌/文教河河流/河口有较大变化.富集因子计算结果显示,万泉河重金属污染较轻,而文昌/文教河Cr、Ni相对富集,污染严重.在影响颗粒态重金属组成的因素中,颗粒物的来源占主导地位,同时也受水体氧化还原环境及污水排放、生物活动的影响.
辛成林任景玲张桂玲邵亚平张国玲刘素美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调水调沙对黄河口颗粒态金属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于2009年6~7月黄河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对黄河口水体悬浮颗粒物进行采样调查,采用ICP-AES测定Al、Fe、Mn、Cr、Cu、Ni、V、Zn的含量,探讨调水调沙对颗粒态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调水调沙前?中?后期黄河口颗粒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颗粒态重金属的浓度升高,河口区颗粒态重金属的浓度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以Al为校正因子归一化消除颗粒粒径影响后,重金属的分布差异变小,表明粒径是影响重金属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富集因子计算结果显示,黄河口Cu?Zn相对富集,且调水调沙后其污染程度加重.在影响颗粒态重金属组成的因素中,颗粒物来源占主导地位,同时受人为活动的影响.
付小明任景玲辛成林辛成林张桂玲
关键词:污染调水调沙黄河口
黄河下游水体悬浮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被引量:11
2015年
为调查黄河下游颗粒物的风化状况以及重金属变化规律及其污染程度,于2009年6~7月调水调沙期间(每日)及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每月中旬)对垦利浮桥水体颗粒物进行采样调查.样品经消解后采用ICP-AES测定其中Al、Na、K、Ca、Fe、Mn、Cu、Zn、Cr、Ni、V的含量.采用化学风化指数(CIA)来衡量硅酸盐的化学风化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颗粒物化学风化程度为中等,近30年来颗粒物化学风化程度没有明显变化.黄河下游颗粒物中重金属(Cu、Zn、Cr、Ni、V)浓度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规律,调水调沙期间重金属浓度降低后期略有回升,这一变化规律主要是受泥沙的稀释及颗粒物粒径等因素影响.重金属富集因子(EF)的计算表明,黄河下游Zn具有中等程度的污染,其他元素无明显污染.提取3个因子对黄河下游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因素进行分析,颗粒物主要受风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径流量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辛成林任景玲张桂玲李铁
关键词:地球化学污染黄河下游
长江流域、黄河下游颗粒态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比较
水体中的颗粒物作为岩石风化产物,携带了流域内气候变化等众多信息,同时长江、黄河又是我国第一、第二大河,流域沿岸人口密集,工业、农业发达,人为排放的污染物极易被颗粒物吸附造成潜在危害。本文对2009年8月至10月长江流域(...
辛成林
关键词:长江流域黄河下游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长江流域颗粒态金属元素的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019年
为了解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流域颗粒物的风化状况及颗粒态重金属的变化规律和污染程度,于2009年8—10月对长江干流及主要南、北支流悬浮颗粒进行采样调查。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颗粒态常量金属(Al、Ca、Fe、K、Na)及重金属(Cr、Zn、Cu、Ni、V)进行测定。利用化学风化指数(CIA)估算长江流域颗粒物的风化程度,结果表明:长江干流的化学风化指数在62~75之间,风化程度下游高于上游,气温、岩石类型及地势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长江流域南、北支流颗粒物CIA平均值分别为71和66,主要受岩石类型和南北气候影响,与三峡工程前相比CIA值无明显变化。利用富集因子(EF)估算长江流域颗粒态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总体长江干流及北岸支流污染较轻,仅Cu、Zn处于中等程度富集。南岸支流湘江、螳螂川颗粒态Cu、Zn显著污染,主要受采矿及人为排污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对干流上、下游颗粒态金属的组成进行来源分析,提取了三个因子,结果表明主要受自然来源影响,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大坝拦截、排污)及化学风化影响。
饶恩铭任景玲辛成林辛成林
关键词:化学风化影响因素长江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