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兴
- 作品数:76 被引量:76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国外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概况与借鉴被引量:13
- 2017年
-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一种可持续提高农业效率、增强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更高目标实现粮食安全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模式。当前,世界各国围绕气候智慧型农业理念,开展了大量的政策激励、技术优化、模式集成,以及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本文在介绍分析国外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国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的政策激励、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相关建议,以提升中国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管大海张俊郑成岩邓艾兴宋振伟王全辉张卫建
- 关键词:粮食安全
- 水分调控下绿肥种植和石灰施用对双季稻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农田镉(Cd)污染是当前我国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稻米商品价值和人民健康。本研究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探究水分调控下绿肥种植、石灰施用对稻米Cd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试验用早、晚稻品种分别为湘早籼24号和华润2号,试验地在湖南省益阳市,设置常规栽培(CK)、水分调控(W)、绿肥+水分调控(GW)、石灰+水分调控(LW)、绿肥+石灰+水分调控(GLW)共5个处理。[结果]与CK处理相比,W、GW和LW处理早晚稻平均糙米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4.5%、83.5%和83.3%,稻谷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6.3%、82.5%和83.4%;GLW处理仅晚稻的糙米镉含量显著降低43.7%,稻谷镉含量显著降低40.8%。相比CK处理,GW和LW处理早晚稻平均稻壳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71.3%和74.2%,茎叶镉含量显著下降85.3%和79.1%;GLW处理仅晚稻的稻壳镉含量显著降低38.5%,茎叶镉含量显著降低51.9%。相比CK处理,W、GW和LW处理早晚稻平均灌浆期土壤pH值分别显著提高6.2%、23.7%和20.0%,GW处理早晚稻灌浆期土壤有效镉含量显著降低20.0%~22.6%。相比CK处理,GW和LW处理可显著降低早稻稻壳中的Cd向糙米转运;除W处理早稻稻壳和晚稻茎叶较CK处理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的Cd向茎叶、糙米和稻壳富集。各处理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水稻孕穗后淹水灌溉基础上,配套冬季豆科绿肥种植或春季石灰施用,可实现轻度镉污染稻田水稻安全生产,不影响水稻丰产。
- 唐志伟朱相成张俊邓艾兴张卫建
- 关键词:双季稻水分调控绿肥种植
- 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玉米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在东北地区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全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叶片光合性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播种-拔节阶段,2010—2011年平地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生育期平作(PP)处理0~4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出苗期、苗期和拔节期比传统垄作(LL)处理平均提高5.6%和5.2%、4.6%和7.3%及3.9%和4.8%,苗期5 cm土壤最低温度分别比LL处理高1.4和1.3℃.由于土壤水热条件的改善,拔节期PL和PP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指标显著高于LL处理,而PSII潜在活性(Fv/Fo)和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差异,表明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等气孔因素是导致光合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灌浆期叶片Pn和Tr则以LL和PL处理显著高于PP处理,这主要是由于PP处理在强降雨时期经历了涝渍灾害,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可见PL处理通过改善土壤水热条件增强了玉米光合性能,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 宋振伟郭金瑞任军闫孝贡郑成岩邓艾兴张卫建
- 关键词:玉米垄作平作叶绿素荧光特性黑土区
- 整地时期对东北雨养区土壤含水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以东北雨养区春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春季和秋季2个整地时期对农田土壤含水量、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玉米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整地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与春整地相比增产8.7%(P<0.05)。秋整地处理下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播种前和苗期耕层土壤(0-20cm)含水量分别比春整地高18.9%和5.6%。整地时期对种子层土壤(0-10cm)的物理特性影响不明显(P>0.05),但秋整地可显著改善10-40cm的根层土壤物理性状,其中土壤孔隙度比春整地平均提高10.0%,而土壤容重则比春整地平均下降11.6%。整地时期对0-40cm层次的土壤硬度和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可见,秋整地主要通过改善土壤物理蓄水性能和减少水分散失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保证较高的成株率和成穗率,进而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 宋振伟邓艾兴郭金瑞任军闫孝贡张卫建
-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分玉米
- 一种起垄播种作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垄播种作业装置,涉及起垄播种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起垄播种作业装置会将起垄过程中垄道两侧的湿润土壤掩盖在垄道下端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储存罐,所述储存罐与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 郑成岩邓艾兴张卫建宋振伟张俊尚子吟张鑫
- 一种便于调节的小麦分层式施肥机
-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小麦分层式施肥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施肥时容易使冻土开裂,导致小麦根部的泥土被一同带离,使小麦根部裸露在外侧造成小麦死苗,降低小麦产量,并且,存在大块冻土未被打散,影响土壤透...
- 郑成岩邓艾兴张卫建宋振伟张鑫张俊尚子吟于海涛
- 一种水稻少耕旱直播的栽培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少耕旱直播的栽培方法,步骤为:S10、在稻田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秸秆还田覆盖土壤,同时将水稻种子进行播前准备得到待播种的水稻种子;S20、对所述土壤进行条带旋耕后将所述待播种的水稻种子直播播种,并对所述...
- 张卫建宋振伟路明杭晓宁郑成岩邓艾兴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植物的碳同位素标记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植物的碳同位素标记装置,包括箱体、植物培养装置和碳同位素产生装置,植物培养装置和碳同位素产生装置均设置于箱体内,碳同位素产生装置与箱体的容置空间气体连通,还包括除湿装置,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和风道,壳...
- 冯晓敏张卫建宋振伟郑成岩张俊邓艾兴
- 文献传递
-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黄淮海区域小麦-大豆复种系统净温室效应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小麦-大豆系统是黄淮海区域重要的禾豆复种系统,综合评价该系统的净碳排放对于我国农田固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借助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综合评价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大豆复种系统的产量和净碳排放,旨在为该系统丰产低碳排放的施肥制度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包括单施牛粪(M)、氮磷钾平衡施肥(NPK)、氮磷钾加牛粪(NPKM)、氮磷加秸秆(NPS)、氮磷钾加饼肥(NPKC)、氮磷钾加牛粪及饼肥(NPKMC)以及不施肥对照(CK),共7个处理。综合分析了各处理田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N2O和CH4)、农田投入导致的间接碳排放与土壤有机碳固定,估算了单施牛粪、单施化肥以及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的净碳排放,同时将碳排放与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相结合,综合评价了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净温室效应。【结果】小麦-大豆复种系统中,小麦季施肥对大豆产量有显著后效,与单施NPK相比,NPKM、NPKC和NPKMC处理分别使大豆产量提高了31.0%、16.8%和24.0%,而M和NPS处理不利于大豆、小麦产量的提高。与NPK处理相比,M、NPKM、NPKMC处理的农田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分别增加了49.4%、17.7%和12.4%,土壤有机碳年固定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82.2%、137.3%和169.1%。M及NPKM处理的间接碳排放与NPK处理没有明显差异,而其他施肥处理的间接碳排放低于NPK处理。在各施肥处理中,由肥料投入导致的碳排放占总间接碳排放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灌溉用电和机械用柴油导致的碳排放。对净碳排放的估算结果表明,M处理的净碳排放为负值(表现为碳汇),而其他处理下小麦-大豆复种系统均表现为碳源,NPK与有机物料配施的处理净碳排放显著低于NPK处理。此外,与NPK处理相比,NPK与有机物料配施使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了36.5%~113.2%,使单位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温室气体排放(δGHG/δSOM)降低了69.4%~93.2%。【结论】黄淮海区域�
- 张鑫郑成岩郑成岩谢方景邓艾兴邓艾兴张俊宋振伟
- 关键词:温室气体土壤固碳
- 东北农业气候资源与春玉米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及作物生产应对策略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趋明朗,世界粮食危机日益突出,作物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及应对措施已经成为作物科学的研究前沿之一。本文收集了我国东北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101个气象站点的光、热、水等气象...
- 陈长青钱春荣邓艾兴张卫建
- 关键词:农业气候春玉米作物生产生长发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