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德富

作品数:14 被引量:25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青藏
  • 9篇青藏高原
  • 5篇冻土
  • 4篇地表
  • 4篇地表温度
  • 4篇多年冻土
  • 3篇植被
  • 3篇ERA-IN...
  • 2篇冻土区
  • 2篇多年冻土区
  • 2篇再分析资料
  • 2篇植被类型
  • 2篇温度
  • 2篇活动层
  • 2篇NPP
  • 2篇MODIS
  • 2篇草地
  • 1篇冻土分布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植被生长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14篇邹德富
  • 8篇吴通华
  • 7篇赵林
  • 5篇李韧
  • 4篇王志伟
  • 4篇吴晓东
  • 4篇乔永平
  • 4篇秦艳慧
  • 3篇庞强强
  • 3篇梁天刚
  • 3篇谢昌卫
  • 3篇张乐乐
  • 3篇冯琦胜
  • 2篇岳广阳
  • 2篇肖瑶
  • 2篇胡国杰
  • 2篇余文君
  • 2篇王蔚华
  • 1篇侯扶江
  • 1篇孙琳婵

传媒

  • 5篇冰川冻土
  • 2篇高原气象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改则地区多年冻土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改则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寒冷干燥,位于青藏高原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南界附近.201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调查”项目在改则地区采用坑探、物探和钻探等多种方法对区域内多年冻土开展了大规模野外考察工作.根据现场钻探资料和后来的地温观测资料,并结合坑探和物探资料对改则地区多年冻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改则地区多年冻土上限深度在2.6~8.5 m之间,部分地区存在融化夹层;多年冻土含冰量在12%~35%之间,主要为多冰冻土,而且一般仅在上限附近发育有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多年冻土温度普遍较高,在-1.5~0℃之间;多年下限深度一般小于60 m,部分地区甚至在10 m左右;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海拔高度约为4700 m,海拔5100 m以上区域普遍发育有多年冻土;区域内多年冻土特征受局地因素影响明显,特别是与坡向、植被覆盖、岩性和含水量等关系密切;现场记录资料和后来的测温资料都显示改则地区部分多年冻土正处于退化状态.
乔永平赵林庞强强陈继邹德富高泽深
关键词:青藏高原
两种再分析月平均气温资料在蒙古国的适用性评估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蒙古国18个气象站1987-2006年实测月平均气温资料与JRA-55和ERA-interim两种再分析资料月平均气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首先对比了两种再分析气温资料在蒙古国校正前后的质量状况,并分析了资料的误差来源;然后将再分析气温资料与实测气温资料变化趋势进行对比,评估其对于温度变化趋势的反映能力。结果表明,利用气温直减率对再分析资料校正可以显著提升再分析资料春、夏、秋季数据质量,再分析资料偏差主要源于冬季气温偏差;JRA-55和ERA-interim气温数据在蒙古国地区可信度都比较高并各具优势,ERA-interim相对JRA-55偏差略小,而JRA-55则可以更为精准的拟合气温的变化趋势。
王田野吴通华李韧谢昌卫邹德富秦艳慧余文君王蔚华
关键词: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气温
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估算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
由于数据源、方法和先验知识的不同,不同时期估算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分布和面积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2003-2012年),结合冻土分布模型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进行估计.首先利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
邹德富赵林吴通华吴晓东庞强强王志伟
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根系分布与活动层温度变化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2
2015年
多年冻土区植物根系的地下分布格局是其适应高寒、反复冻融作用等特殊环境条件的重要体现.针对目前青藏高原高寒植物根系研究不足的现状,对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根系的分布特征及多年冻土活动层地温变化等进行调查观测.研究高寒植物群落根系在活动层土壤中的垂直分布特征,重点探讨多年冻土活动层温度变化对于高寒植物根系分布和格局的影响,揭示植物根系对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其对逆境条件的适应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活动层季节性冻融对于高寒植物和地下根系分布格局具有深刻的影响,多年冻土表层最先具备适宜根系生长的温度和水分条件,导致高寒草甸根系分布浅层化,生物量大量累积在土壤表层,并随深度增加而减少.高寒草甸地下平均总根量为3.38 kg·m-2,0~10 cm土层根量密度平均为21.41 kg·m-3,约占地下根系总量的63.4%.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具极高的根茎比,活动层长期的低温环境增加了根系的干物质总量和高寒植物总的生物产量.活动层0℃以上积温是根系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岳广阳赵林王志伟邹德富张乐乐乔永平赵拥华牛丽
关键词:根系分布高寒草甸多年冻土
基于GIS的甘南地区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草原是畜牧业生产的根本,科学合理的分类是草原开发利用、培育保护和经营管理的基础。本研究根据甘南及周边地区55个气象台站3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地统计学及回归方法对甘南地区的积温和湿润度进行插值,建立了〉0℃年积温和湿润度空间数据库。依据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分类原则,绘制了甘南地区的潜在草地类型图。结果表明,甘南草地共分为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寒温潮湿寒温性针叶林类、微温潮湿针叶阔叶混交林类、微温湿润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类、暖温潮湿落叶阔叶林类、暖温湿润落叶阔叶林类、暖温微润森林草原类、暖温微干暖温带典型草原类、暖温干旱暖温带半荒漠类9种草地类型;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4000m,海拔和坡度的变化对草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
邹德富冯琦胜王莺夏文韬梁天刚
关键词:天然草地GIS
近40a来青藏高原地区总辐射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利用青藏高原及周边22个日射站近40a的总辐射及日照百分率资料确定了Angstrom-Prescott模型(APM)系数,结合高原及毗邻地区116个地面站的资料估算了高原地区近40a的总辐射.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光照充沛,年均日照时数可达3000h以上,有较好的利用前景;总辐射40a平均年总量在高原西部为高值区,此高值带向东北和东南延伸,其中北支可抵达内蒙古高原.年代际变化在高原及周边地区不一致,但从整体上看,总辐射距平值60、70年代为正值,表明这一时期高原总辐射增大;80、90年代总辐射距平为负,这一时期总辐射减小.火山活动是该时段总辐射减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总辐射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海拔、日照百分率的增大而增大.纬度、海拔、日照3个因子中,日照是总辐射的一个主要影响因子,纬度对总辐射影响较大,海拔对总辐射影响较小;高原地区总辐射变差系数大值区在高原西部.就平均状况而言,高原地区总辐射变差系数仅为0.031,表明高原地区总辐射波动相对较小,总辐射较稳定.
李韧赵林丁永建吴通华肖瑶辛羽飞孙琳婵胡国杰邹德富焦永亮秦艳慧
关键词:青藏高原总辐射天文辐射日照百分率变差系数
基于光谱反演的青藏高原1982年到2014年植被生长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植被在陆地碳循环和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众多研究集中于分析植被生长状况的动态变化。拥有大面积高海拔区域的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极",其植被生长状况对全球变暖现象十分敏感。而由光谱的可见光红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反演产生的NDVI,则是监测植被生长状况的最有效工具之一。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在青藏高原地区利用2000年到2014年的MODIS资料将GIMMS NDVI数据集从1982到2006年的时间序列扩展至2014年。相比已有的研究,因考虑了尺度变化引起的残差,NDVI扩展数据集的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该方法可以为今后不同NDVI数据集耦合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利用1982年到2014年的NDVI新数据集可以发现以下结果: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的生长存在明显的增长趋势(0.000 4yr^(-1),r^2=0.585 9,p<0.001),春、夏和秋季的增长率分别为0.000 5(r^2=0.295 4,p=0.001),0.000 3(r^2=0.105 3,p=0.065)和0.000 6(r^2=0.436 7,p<0.001)。因高原植被生长,促进该区域碳积累效应,故青藏高原植被在1982到2014年间是一个稳定的碳吸收区。结合高原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植被生长状况增长的原因,虽二者都具有增长趋势,不过生长季及春、夏和秋季的NDVI变化状况同温度的相关性显著高于降水。在空间分布上,各区域植被增长趋势同温度、降水变化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王志伟吴晓东岳广阳赵林王茜南卓铜秦彧吴通华史健宗邹德富
关键词:植被变化青藏高原NDVI温度降水
ERA-Interim地表温度数据集在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制图应用的适用性评估被引量:9
2015年
地表温度综合反映了大气、植被和土壤等因素的能量交换状况,是冻土分布模型和一些寒区陆面过程模式的上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分布制图和活动层厚度估算有重要意义.为了评估ERAInterim地表温度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综合比较了青藏高原69个海拔2 000 m以上气象站1981-2013年地面实际观测值与ERA-Interim之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两种资料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ERA-Interim地表温度在数值上与实际观测值差别显著,平均偏低7.4℃.原因之一可能是由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格点的海拔高度与气象站实际海拔高度差异引起的.根据两种温度产品之间海拔的差异,对ERA-Interim地表温度重新进行模拟,经过模拟后的ERA-Interim地表温度与实际观测值的差值在大部分气象站变小,平均偏高0.4℃.因此,经过重新模拟的ERA-Interim地表温度基本能够反映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真实情况.以模拟后的ERA-Interim地表温度作为地面冻结数模型的输入参数模拟了青藏高原冻土分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面积为1.14×106km2,季节冻土区面积为1.43×106km2.
秦艳慧吴通华李韧谢昌卫邹德富张乐乐王田野余文君王蔚华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分布
MODIS地表温度产品在青藏高原连续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长波辐射计算得到的地表温度对MODIS地表温度(LST)产品在青藏高原中部连续多年冻土区的精度进行验证,并利用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 5 TM和Landsat 7ETM+反演的地表温度与MODIS LST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白天MODIS LST产品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约为3.42-4.41℃和4.41-5.29℃,夜晚MODIS产品MAE和RMSE分别为2.15-2.90℃和3.05-3.78℃,精度高于白天;MODIS LST与TM、ETM+反演的地表温度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5和0.95.说明MODIS LST产品在连续多年冻土区的适用性较高,是研究多年冻土地表热状况的一个非常好的数据源.而且,不同空间尺度的遥感数据之间一致性较好,可考虑将多源遥感数据应用于多年冻土热状况监测研究.
邹德富赵林吴通华吴晓东庞强强乔永平王志伟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表温度MODISLANDSAT
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汇潜势研究被引量:126
2011年
本研究用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分析了1950-2000年和2001-2050年期间的草原类型演替及碳汇动态。证明中国草地的碳汇主体依次是冻原和高山草地、温带湿润草地、斯泰普草地和半荒漠草地大类,占中国潜在草地总面积的85.52%,年碳汇潜力占中国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93.29%。全球草地的碳汇主体是萨王纳、冻原和高山草地大类,两者的面积和占全球潜在草地总面积的48.50%,年碳汇潜力占全球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72.22%。在全球气候暖干化的强(A2a)、弱(B2a)情景下,与当前(1950-2000年)情景相比,中国将呈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的态势;与中国的趋势相反,全球将呈现草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的态势。在全球暖干化的A2a和B2a模式下,草地年碳汇潜力,中国将分别提升14.6%和18.5%,全球将分别提升17.3%和16.8%。但两者的增长方式不同,全球是以温带湿润草地大类年碳汇潜力大幅增加为特征,而中国是以负增长为特征。我国的暖干化趋势在草地年碳汇潜力上的反映较之全球更强烈。尽管造成全球气候暖干化的自然因素远非人力所能控制,但系统问题只能靠系统综合的办法治理。这是草地工作者当前的使命。
任继周梁天刚林慧龙冯琦胜黄晓东侯扶江邹德富王翀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