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万江 作品数:15 被引量:96 H指数:7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枕大孔前后缘深度MRI测量在颅底凹陷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用MRI测量并探讨枕大孔前缘深度(the depth of the anterior lip of the foramen magnum ,简称FMAD)和枕大孔后缘深度(the depth of the posterior lip of the foramen magnum ,简称FMPD),为诊断颅底凹陷症提供依据.方法在正中矢状面自旋回波(SE)T1WI图像上,测量320名正常人和36名颅底凹陷症患者FMAD和FMPD,并计算FMAD与FMPD之比值.将对照组性别、年龄之间及对照组与异常组之间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对照组0~9岁FM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岁以后各年龄组FMAD男性大于女性(t值分别为5.54、6.58、5.92、7.13、6.32、5.14和4.48,P值均<0.05);对照组同性别0 ~ 9 岁FMAD小于10岁以后各年龄组(男性F值分别为3.66、4.45、6.32、4.08、5.78、7.13和5.99,P值均<0.05;女性F值分别为3.88、5.75、6.78、6.75、5.96、6.98和7.08,P值均 < 0.05),而10岁以后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年龄差异;异常组FMAD 95%可信区间为25.93~27.27 mm,对照组为34.53~35.32 mm,两者无交叉.(2)对照组FMPD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异常组FMPD 95%可信区间为33.17~35.63 mm,对照组为32.83~33.64 mm,两者交叉.(3)对照组FMAD/FMPD性别和年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异常组该比值 95%可信区间为0.72~0.80,对照组为1.05~1.08,两者无交叉.结论 (1)颅底凹陷症患者FMAD及FMAD/FMPD均明显小于正常人,FMAD < 27 mm或FMAD/FMPD < 0.8可诊断为颅底凹陷症.(2)颅底凹陷症患者FMPD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汪敬群 徐文坚 刘吉华 徐爱德 郁万江 高振华 郝大鹏关键词:颅底凹陷症 枕大孔 正常人 MRI 原发骨骼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附6例报告)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分析 6例原发性非霍奇金肌肉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点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 6例原发性非霍奇金肌肉淋巴瘤病人的CT、MRI和病理资料 ,均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例为单块肌肉受累 ,5例为多块相邻肌肉受累。CT平扫及MRIT1WI信号与周围正常肌肉相似 ,T2WI高于肌肉信号 ,且内部信号轻度不均匀 ;CT、MRI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密度或信号高于正常肌肉。病变肌肉呈弥漫性增大 ,累及整块肌肉。结论 原发骨骼肌非霍奇金淋巴瘤CT和MRI表现为肌肉弥漫性膨胀 ,密度或信号均匀 ,于CT和MRITIWI上与肌肉呈等密度或信号 ,MRI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弥漫性均匀强化。 郁万江 杜湘珂 徐爱德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肌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SARS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总结SARS患者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资料 ,以期提高对这一烈性传染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5例临床诊断SAR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175例患者共摄胸片 10 60张 ,行CT扫描 2 0例次。结果 SARS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多叶、多片的肺实质浸润 ,共 97例( 59 .5% ) ,61例 ( 3 7.4% )为局限性单侧肺浸润。以快速进展变化为特征 ;病死率为 8.0 %。结论胸部影像异常是SARS诊断的必要指标 ,系列X线平片可以观察SARS的病情变化 ,指导治疗并提示预后 。 杜湘珂 郁万江 王思伦 朱奇志 洪楠关键词:SARS患者 单侧 影像分析 动态多层面MR T1W灌注成像鉴别良恶性肌骨病变 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观察动态多层面MR T1W灌注良恶性肌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99例良、恶性肌骨病灶进行多层面MR T1W灌注研究。将灌注曲线分成四型;对良、恶性病灶灌注曲线的形态、首过(FP)期信号增幅、信号强度时间(SI T)曲线最大线性斜率和首过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ROC法确定诊断恶性的阈值,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良恶性病灶SI T曲线的形态、FP期信号增幅和SI T曲线最大斜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Ⅰ型灌注曲线多见于恶性病灶,Ⅲ型、Ⅳ型灌注曲线多见于良性病灶;良性病变的FP期信号增幅均值为29.18%,恶性病变均值为73.93%(P<0.001);良性病变的SI T曲线最大斜率均值为3.49,恶性病变均值为9.57(P<0.001); ROC分析发现,当首过增幅以43.20%作为诊断恶性的阈值时,其诊断敏感度为98.39%,特异度为86.49%,准确度为93.94%;当SI T曲线最大线性斜率以5.09作为恶性阈值时,诊断敏感度为96.77%,特异度为83.78%,准确度为91.92%。结论 动态多层面MRT1W灌注成像良恶性肌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对常规影像学检查不能确定良恶性的病例可选择应用。 郁万江 杜湘珂关键词:软组织 磁共振灌注成像 88例患SARS医务人员的临床影像观察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观察 88例患SARS本院医务人员的临床胸部影像。方法 :回顾性分析 88例患SARS本院医务人员的临床影像学资料 ,胸片 394张 ,CT扫描 9例。结果 :SARS的早期胸部影像表现为硬币大小、浅淡的毛玻璃样肺实质密度增高 ,病变快速进展 ,以天数计 ,高峰期 5 4 %患者影像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多叶、多片的肺实质浸润。结论 :胸部影像异常是SARS诊断的必要指标 ,系列X线平片可以随时观察SARS的病情变化 ,指导治疗并提示预后 ,CT能够早期检出SARS的肺部浸润 。 杜湘珂 朱奇志 洪楠 郁万江 王思伦 孙治国 高勤 刘涛关键词:SARS 医务人员 胸部 非典型肺炎 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分析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TG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42例D-TGCT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X线平片17例、多层螺旋CT检查13例和MR检查35例。结果病变位于膝关节26例,髋关节9例,踝关节4例,肘关节、手部和足部各1例。6例X线平片仅见弥漫性软组织肿胀,11例X线平片检查和13例CT检查可见关节边缘骨质破坏,周围见薄层硬化边,破坏区周围见多发软组织肿块影;3例CT检查可见关节囊内积液;2例CT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35例MRI表现分为三个类型:Ⅰ型病变以实性成分为主,未见或仅见少量积液或囊变;Ⅱ型病变实性成分与囊性成分并存,两者比例差别不大;Ⅲ型病变以囊性成分为主,滑膜弥漫性轻度增厚或局部结节状增厚。30例病灶显示特征性的含铁血黄素低信号。12例MR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实性部分均呈中度或重度强化。MR增强扫描尤其是压脂序列显示病变范围优于平扫。结论MRI对于发现特异性含铁血黄素信号和确定病变范围具有独特优势。认识不同类型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郁万江 徐爱德 杜湘珂关键词: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3例报告) 被引量:4 2010年 张雷 郁万江 陈志强 李子彦 黄旭 柴晓明关键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骨与软组织周围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影像诊断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复习12例周围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方法搜集经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的骨与软组织 pPNET 12例,平均年龄23.8岁,9例<30岁。12例均摄有 X 线片,10例行多层螺旋 CT,9例行 MR 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12例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pPNET 发病年龄较轻,患者临床症状重。10例 X 线片可见溶骨性改变。6例软组织 pPNET CT 显示病灶侵犯并包绕周围相邻的血管神经间隙,邻近骨被包埋或破坏。6例发生于骨的 pPNE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未见到骨膜反应及瘤骨或钙化。病变于MR T_1WI 上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_2WI 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6例原发于骨的 pPNET,MRI 显示软组织肿块巨大,边界不清。3例呈多椎体弥漫性长 T_1、长 T_2信号,并沿硬膜外和韧带下跨节段浸润。2例发生于椎管内的 pPNET 沿脊神经蔓延,但其对邻近结构有明显的侵蚀破坏。CT 及 MR 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2例均有 CD99(+)、波形蛋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嗜铬粒 A、神经丝等高表达。结论 pPNET 具有一定临床和影像特点,密切结合临床和影像表现是诊断的关键。 郁万江 杜湘珂 徐爱德关键词: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X线计算机 MR T_2W与T_1W灌注对良恶性肌骨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对比MR T2W与T1W灌注对良恶性肌骨病变鉴别诊断的效果,评价MR T2W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4例良恶性肌骨病变先后行MR T1、T2W灌注,记录灌注曲线的形态、造影剂首过(FP)期信号最大增/降幅、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最大斜率和造影剂首过时间。将2种灌注的曲线各分4型,并分别对良恶性病灶SI-T曲线的形态、FP期信号增/降幅、SI-T曲线最大斜率和首过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ROC曲线法确定恶性诊断的阈值,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观察2种灌注方法显示的最高灌注区一致性程度。结果(1)T2W。Ⅰ型和Ⅳ型SI-T曲线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有一定参考价值,良恶性病变FP期信号最大降幅与SI-T曲线最大斜率及首过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T1W。Ⅰ型SI-T曲线多见于恶性病灶,Ⅲ型、Ⅳ型SI-T曲线多见于良性病灶;良性病变的FP期信号增幅均值为29.20%,恶性病变均值为73.92%(P<0.001);良性病变的SI-T曲线最大斜率均值为3.49,恶性病变均值为9.57(P<0.001)。(3)以首过增幅44.50%作为诊断恶性的界值,其敏感性为98.50%,特异性为86.70%,准确率为88.30%;以SI-T曲线最大斜率5.09作为恶性的界值,敏感性为96.20%,特异性为85.60%,准确率为86.17%。2种研究方法显示最高灌注区位于同一区域14例(14.90%),不同区域80例(85.10%)。结论T2W灌注扫描鉴别良恶性肌骨病变的价值不如T1W灌注。MRT1W和T2W灌注扫描FP期信号变化可能是Gd-DTPA在血管内和血管外间隙共同作用的结果。 郁万江 杜湘珂关键词: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灌注 正常人寰枢关节间隙的CT研究 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研究正常人寰枢关节CT图像关节间隙大小及功能位置间隙变化情况 ,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2 0例正常人行中立位CT扫描 ,6 6例行冠状矢状位重建 ,5 6例行头颅左、右旋各 15~ 2 5°扫描 ,30例行侧曲及屈、伸位扫描 ,5 6例均摄取中立位及左、右旋转位 15~ 2 5°X线片。测量CT片寰齿间隙值 ,观察功能位间隙变化。结果 :寰齿前间隙(ADI)值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差异。齿突与环椎侧块间隙 (LADS) ,青年儿童组两侧不对称比例及程度高于成人 ,间隙不对称者寰枢椎发育异常所占比例较高。发现寰枕间存在相对旋转者 2 8例。头颅左、右旋转位 ,42 .86 %受检者旋转同侧LADS变窄 ,5 7.14%无明显改变与平片结果不同。结论 :CT扫描对于显示寰枢区结构有X线平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X线平片旋转位间隙变化不同于CT扫描。 郁万江 孙咏梅 徐爱德关键词:寰枢关节 关节间隙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功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