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郁万江

作品数:63 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成像
  • 18篇影像
  • 17篇磁共振
  • 15篇影像学
  • 15篇磁共振成像
  • 12篇骨密度
  • 10篇细胞
  • 9篇体层摄影
  • 9篇体层摄影术
  • 9篇X线
  • 9篇X线计算
  • 9篇X线计算机
  • 8篇影像学诊断
  • 8篇细胞瘤
  • 6篇神经鞘瘤
  • 5篇腰椎
  • 5篇脂肪
  • 5篇巨细胞
  • 5篇巨细胞瘤
  • 4篇血管

机构

  • 32篇青岛大学
  • 27篇青岛市市立医...
  • 1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1篇潍坊医学院
  • 10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作者

  • 61篇郁万江
  • 6篇刘剑
  • 5篇汪敬群
  • 5篇张雷
  • 5篇周炜
  • 4篇邢杰
  • 3篇徐海滨
  • 3篇徐海滨
  • 3篇张源
  • 3篇赵越
  • 3篇马千里
  • 3篇徐海滨
  • 2篇刘增胜
  • 2篇刘剑
  • 2篇吕奎荣
  • 2篇邢倩
  • 2篇柴晓明
  • 2篇陈志强
  • 2篇李子彦
  • 2篇张源

传媒

  • 13篇医学影像学杂...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中国骨质疏松...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临床普外科电...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全国第十三次...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199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剂量定量CT测量不同体质量指数人群腰椎骨密度的准确性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评估低剂量定量CT(QCT)测量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人群腰椎体积骨密度(vBMD)的准确性。方法对80例临床疑诊骨质疏松症患者行腰椎L1~L3常规QCT扫描及低剂量QCT扫描,根据BMI将其分为体质量正常组(BMI<24 kg/m^(2),n=29)、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n=27)和肥胖组(BMI≥28 kg/m^(2),n=24);记录2种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比较其所示椎体整体vBMD、各椎体vBMD以及各组椎体vBMD的差异及2种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QCT与低剂量QCT扫描所示整体vBMD、各椎体vBMD及3组整体v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测vBMD均呈正相关,r值0.96~0.99(P均<0.05)。QCT扫描的CTDI vol为(26.32±3.42)mGy,DLP为(387.39±16.41)mGy·cm;低剂量QCT扫描的CTDI vol为2.18 mGy,DLP为(33.04±4.95)mGy·cm。结论低剂量QCT测量腰椎vBMD对于不同BMI人群的准确性均较好。
高冰张源黄世豪崔旋赵越赵越
关键词:骨密度体质量指数低剂量
宝石能谱CT(GSI)诊断骨质疏松的应用价值初探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诊断腰椎骨质疏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腹部宝石CT能谱检查和DXA检查的患者22例,以L1~L4椎体(88个)作为研究对象,测量L1~L4椎体的HAP(脂)密度值和DXA的骨密度值,以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作为金标准,参考WHO的诊断标准分组,即T值≤-2.5 SD为骨质疏松组,-1.0^-2.5 SD为骨量减少组,≥-1.0 SD为骨量正常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DXA证实的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的HAP(脂)密度值进行比较;对HAP(脂)密度与DXA骨密度的相关性行Pearson分析;根据HAP(脂)密度值绘制ROC曲线,探讨宝石能谱CT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阈值。结果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之间腰椎HAP(脂)密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腰椎HAP(脂)密度与DXA骨密度呈高度正相关(r=0.864,P<0.001);当腰椎HAP(脂)密度取116.160mg/cm3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阈值时,其灵敏度为81%,特异度为88%。结论宝石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能够反映腰椎骨密度的变化,对骨质疏松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韩合理郁万江马千里葛文静刘剑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骨质疏松骨密度
骨巨细胞瘤硬化边征象的分析与病理基础探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对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硬化边征象检出及其病理基础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及不同部位骨巨细胞瘤硬化边的有无、形态及发生几率。结果 72例GCT病例中,X线所示硬化边征象的比率最低,为17.5%,CT次之为50%,MRI所示病变边缘各序列低信号环的比率最高为82.6%。不同部位硬化边几率不同,CT所示脊椎最高为63.7%。结论 CT所示GCT边缘部分线样硬化边及MR所示低信号环为骨巨细胞瘤的常见征象,可能与病灶对周围骨质压迫引起反应性硬化以及力线的重构有关。MR所示低信号环几率高于CT所示硬化边,可能与病变边缘具有纤维薄膜有关。
马千里李晓莉邢杰王菲郁万江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35例中包括头颈部16例,胸部5例,腹部8例,其他部位6例.CT检查25例,增强扫描19例...
郁万江周炜徐海滨刘剑
关键词:神经鞘瘤病理学诊断影像学表现
文献传递
腮腺Mikulicz病的CT表现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腮腺Mikulicz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选择我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Mikulicz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表现,结合病理组织学表现,描述腮腺Mikulicz病影像学特征。结果:CT示双侧腮腺病变4例,单侧腮腺病变1例,合并双侧颌下腺病变3例。双侧腮腺弥漫型病变1例,单纯结节型1例,混合型3例。混合型表现为腮腺弥漫性斑片状、索条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多发沙砾样钙化,腮腺边缘可见结节灶。结论:腮腺Mikulicz病可表现为弥漫型、单纯结节型和混合型病变,其中混合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刘剑郁万江魏建李军堂
关键词:腮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软组织转移瘤影像学诊断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软组织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转移瘤35例,分析其 CT 和MRI 表现特点。结果 CT 检查31例,其中平扫13例,增强扫描15例,平扫并增强扫描3例。 MRI 平扫3例。19个肌肉内转移瘤 CT 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最大径1.2-25.3cm ;4例(21.52%)表现为弥漫性肌肉肿胀,密度均匀,与炎症相似;3例肿块内可见成簇的颗粒状或无定形钙化。9个皮下组织转移瘤 CT平扫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结节状或团块状等或略低密度灶,最大径0.5-5.2cm ,边界清;2个表现为皮下组织内饼状软组织密度灶,边界不规则。 CT 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其中7例(33.33%)呈环形强化,病灶中心不强化。3例 MRI 平扫表现为等长 T1,不均匀长 T2异常信号;2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不清。结论软组织转移瘤不罕见,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应注意鉴别。
郁万江马千里周炜徐海滨王东东
关键词:转移瘤软组织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不典型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绝大多数(38/40)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7例,囊实性病灶19例,单纯囊性病灶4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可能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可能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郁万江孙其勤徐海滨刘剑周炜
关键词: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
Revolution CT行冠状动脉联合胸腹主动脉成像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Revolution CT用于冠状动脉联合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价值。方法采用Revolution CT分别对A组、B组、C组各40例疑诊冠状动脉和/或主动脉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联合胸腹主动脉CTA、常规冠状动脉CTA及常规胸腹主动脉CTA。记录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CT值、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A组与B组冠状动脉各目标分支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回旋支SNR及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2.61,P均<0.05),其余各分支血管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C组主动脉髂总动脉分叉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5),膈肌水平主动脉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2.76,P均<0.05),其余主动脉分支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冠状动脉CTA所致ED[(3.00±0.39)mSv]与B组[(3.03±0.42)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05);A组胸腹主动脉CTA所致ED[(4.60±1.09)mSv]低于C组[(10.88±1.15)mSv,t=-17.79,P<0.05]。结论采用Revolution CT行冠状动脉联合胸腹主动脉CTA图像质量佳,且可显著降低ED。
邢杰张专昌郁万江王泽国
关键词:冠状血管主动脉造影术
基于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的青岛沿海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定量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肝段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值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志愿者178名, 均采用CSE3.0T MRI扫描并测量9个肝段PDFF值, 取平均值代表肝脏平均脂肪含量;将肝脏各肝段及组合肝段的PDFF值与平均值比较, 观察各肝段或肝段组合脂肪含量的代表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用于分析各肝段诊断效能, 用约登指数计算截断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方法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178名志愿者经MRI-PDFF测量, 肝脏平均脂肪含量为0.89%~42.61%, 71.35%(127/178)的志愿者PDFF > 5%。SⅢ、SⅣb、S V、SⅧ肝段PDFF值与平均值相比, 无明显差异(P值均> 0.05)。SⅠ、SⅡ、SⅣa肝段PDFF值低于平均值, 而SⅥ、SⅦ肝段PDFF值高于平均值(P值均< 0.05)。9个肝段MRI-PDFF值诊断肝脏脂肪变性的灵敏度为85.8%~94.5%, 特异度均高于96.0%, 其中S V(94.5%)段灵敏度最高, 对应的最佳诊断界值为5.13%。相较于单一肝段和组合肝段, 肝脏SⅡ、S V、SⅥ组合肝段的PDFF值诊断脂肪肝的效能最高, 灵敏度为96.9%, 特异度为100%, 对应的最佳诊断界值为5.17%。结论相对于单一肝段和其他组合肝段, 肝脏SⅡ、S V、SⅥ组合肝段的MRI-PDFF值诊断NAFLD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可作为应用MRI测定肝脏脂肪含量的首选区域。
朱月莉徐志鹏郁万江辛永宁赵真真刘守胜吕奎荣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磁共振成像化学位移
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本院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研究组40例采用低剂量低对比剂,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固像噪声、倍噪比、对比噪声比与主观固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比对照组低20.00%(P<0.05)。结论:肺动脉栓塞诊断应用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CT固像噪声、倍噪比、对比噪声比与主观固像质量不会造成影响,还能降低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刘晓勇郁万江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