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则钦

作品数:23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理
  • 7篇临床病理
  • 6篇肿瘤
  • 4篇声带
  • 4篇水肿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4篇病理分析
  • 3篇蛋白
  • 3篇任克氏水肿
  • 3篇乳腺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瘤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恶性
  • 3篇癌基因
  • 3篇病理学

机构

  • 23篇汕头市第二人...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23篇郑则钦
  • 9篇邱月燕
  • 6篇王学林
  • 5篇齐朝阳
  • 4篇陈斌
  • 3篇庄楠
  • 3篇刘世忠
  • 3篇吴和顺
  • 2篇张敬成
  • 2篇吴雄娟
  • 2篇郑会丰
  • 1篇李光昭
  • 1篇周震
  • 1篇曾斌
  • 1篇冀宾
  • 1篇王佳玲
  • 1篇王鹏浩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erbB-2在乳腺癌及周围淋巴结中表达及临床应用
2001年
目的 研究C-erbB-2在乳腺癌及周围淋巴结中表达及其作用,以探讨其癌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乳腺癌的原发灶、癌旁组织及周围淋巴结的C-erbB-2表达情况,20例乳腺良性疾病作对照,实验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实验乳腺癌原发灶C-erbB-2的表达率为58.33%,而良性乳腺疾病的阳性率15%,P<0.01,有显著性差别;C-erbB-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原发灶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并随着淋巴结转移数增多,其阳性率增高,且其表达率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有关;10例淋巴结组织学检查癌转移阴性者,而C-erbB-2表达阳性,在其乳腺癌的原发灶的C-erbB-2表达阳性以+++为主。结论 C-erbB-2的检测对乳腺良恶病变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临床常规检测C-erbB-2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齐朝阳张敬成邱月燕郑则钦
关键词:乳腺癌癌基因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C-ERBB-2
进展期胃癌的间质反应特点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进展期胃癌间质反应的分布特点 ,研究其意义。方法 收集近 3年来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标本 110例及较完整的临床资料 ,标本进行病理切片 ,HE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胃癌间质中可见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 ,64 .5 5 %~ 77.2 8%胃癌间质有浆细胞浸润 ;5 7.2 7%~ 78%胃癌间质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5 2 .75 %胃癌间质见红细胞 ;3 1.81%胃癌间质伴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前三种浸润的细胞主要分布于胃癌旁间质 ,其次为癌巢之间间质及癌外胃壁各层 ,癌实质内很少见。分化型胃癌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比低分化型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明显 ,差异非常显著(P <0 .0 1)。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明显组与少量浸润组相比 ,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率低 ,P <0 .0 1(分别为3 2 .0 5 %和 64 % ,差异非常显著 )。
齐朝阳邱月燕郑则钦李粉群
关键词:胃癌间质反应细胞浸润
31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31例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结果:90 .3%GIST发生在胃和小肠,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3.5 %及87.1%。HE染色与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难以鉴别,须依靠免疫组化染色。结论:GIST可能起源于卡哈尔细胞或向卡哈尔细胞分化,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可协助鉴别诊断。
郑则钦邱月燕陈斌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48例任克氏水肿嗓音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2009年
目的探讨嗓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任克氏水肿术中技术要点及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48例任克氏水肿患者行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嗓音显微外科手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损伤鼻和/或咽部黏膜导致活动性出血4例;环杓关节脱位1例;牙齿松动1例;一侧舌体味觉减退3例;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而导致心率迅速下降6例。结论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嗓音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任克氏水肿安全、可行。成功的关键在于术中熟练的操作,可使术中、术后的并发症降至最低。
谢朝峰郑则钦胡钦擎纪钦泉王学林陈影芳
关键词:任克氏水肿并发症
副乳腺及其肿瘤9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副乳腺及其肿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98例副乳腺及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98例副乳腺及其肿瘤中,副乳腺89例,副乳腺小叶增生2例,副乳腺纤维腺瘤5例,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副乳腺癌1例。(2)副乳腺良性肿瘤发生率是同期副乳腺患者的6.74%,副乳腺癌发生率是同期乳腺癌患者的0.36%。结论副乳腺及其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原发于正常部位同类型乳腺肿瘤一样,在诊断时必须证实与正常乳腺无关。副乳腺癌早期诊断较困难,发病前副乳腺病史对本病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患者预后较差。副乳腺癌的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
郑则钦邱月燕陈斌
关键词:副乳腺副乳腺肿瘤临床病理
鼻窦鼻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鼻窦鼻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鼻窦鼻腔 MFH 17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其中 8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席纹状—多形性型 4例、粘液样型 4例、炎症型 9例。各型瘤细胞中均见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 ,其中 13例伴窦旁骨质侵犯 ,肿瘤细胞 AACT、CD6 8、L ysozym e、Vimetin、PCNA阳性。术前病理确诊 4例 ,误诊为良性病变 9例。 结论  MFH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的异型性、席纹状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鉴别的关键。
齐朝阳郑则钦邱月燕李粉群
关键词:鼻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特征
大肠息肉早期癌变内镜治疗的临床评价
2008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内镜治疗大肠息肉早期癌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我院1993年6月至2003年6月期间经内镜确诊的大肠息肉早期癌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大肠息肉早期癌变中,内镜治疗34例,外科手术治疗30例(包括1例内镜治疗后追加手术者)。内镜治疗组癌灶完全切除率为97.1%,无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发生。外科手术治疗组有1例病理证实癌组织浸润达黏膜下深层。无远处转移。内镜治疗组经3个月-5年的随访,2例死于心脑等疾病外,无一例肿瘤复发。比较两组黏膜和黏膜下层早期癌变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和5年生存率,内镜治疗组的疗效与手术治疗组相似(P〉0.05)。结论大肠息肉早期癌变,特别是黏膜层早期癌变,内镜治疗的疗效和随访结果与手术治疗相似,而且内镜治疗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患者易接受,恢复较快,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吴和顺邹细岩翁少涛王鹏浩郑则钦
关键词:大肠息肉早期癌变内镜治疗
全身麻醉喉显微手术并发症39例
2009年
谢朝峰胡钦擎郑则钦纪钦泉王学林陈影芳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全身麻醉喉显微声带良性病变显微手术治疗
763例甲状腺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了解本地区甲状腺瘤的发病情况及其各组织类型的分布现状 ;并探讨各型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标准。方法 :收集本院 1973~ 1999年 76 3例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 ,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并重新复习切片 ,统一诊断标准再次确认诊断。结果 :甲状腺肿瘤以良性多见 ,良恶性之比为 6 .2∶ 1。各类型肿瘤发生高低顺序为 :滤泡性腺瘤 (占 85 .19% ) ,乳头状腺癌 ,滤泡性腺癌 ,乳头状腺瘤 ,髓样癌 ,未分化癌 ,不典型腺瘤 ,儿童甲状腺癌。各类型肿瘤均以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好发年龄 2 0~ 5 9岁。肿瘤发生于甲状腺右侧多见。结论 :本组甲状腺肿瘤的发生率 ,好发年龄、性别、良恶性之比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对于甲状腺肿瘤的病理诊断应注意 :大体标本应常规行“书页状切开”对光透视 ;对可疑恶性病变 ,应连续切片观察包膜、血管、周围组织浸润情况 ,以提高诊断率。
齐朝阳邱月燕郑则钦李粉群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病理
MR动态增强曲线、DWI及ADC值用于乳腺疾病定性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评估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曲线、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用于乳腺疾病定性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临床怀疑乳腺肿块患者30例(30个病灶),均获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灶17个,恶性病灶13个。统计MR动态增强曲线、ADC值及联合诊断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MR动态增强曲线、ADC值及联合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76.67%、80.0%、90.0%,敏感性为84.62%、84.62%、92.31%,特异性为70.59%、76.47%、88.24%。结论 MR动态增强曲线、ADC值联合诊断乳腺疾病,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和特异性。
刘世忠吴雄娟詹奕彦庄楠郑则钦
关键词:乳腺疾病扩散加权成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