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燕
- 作品数:33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帕金森病大鼠移植神经元存活与白藜芦醇浓度的量效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经白藜芦醇培养的胚鼠腹侧中脑组织移植至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纹状体神经元的凋亡情况,同时探讨白藜芦醇浓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2006-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①用神经毒剂6-羟基多巴胺单侧损毁SD大鼠左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和黑质致密部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②实验分为白藜芦醇培养组和对照组。白藜芦醇培养组又分为3个亚组:20,40,60mg/L组,每组各9只,分别将胚鼠腹侧中脑组织预置于20,40,60mg/L白藜芦醇培养液中;对照组9只,将腹侧中脑组织预置于DMEM营养液中。③预置12h后移植至大鼠左侧纹状体尾壳核头部。④于移植后5,10,15d将动物处死,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移植神经元凋亡和存活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脑纹状体组织观察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白藜芦醇培养组和对照组纹状体移植针道和针道周围都可见大量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细胞计数显示白藜芦醇培养组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多(P<0.01);白藜芦醇培养组中,40mg/L白藜芦醇组中的存活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量较20mg/L组和60mg/L组多([5d:(4804.77±427.37)比(3069.89±148.95),(3038.20±118.95)个/200倍视野;10d:(4608.97±274.64)比(2850.83±48.06),(2875.92±210.54)个/200倍视野;15d:(4217.42±325.93)比(2623.39±350.68),(2568.39±49.67)个/200倍视野;P<0.01]。②脑纹状体组织观察原位末端标记法结果:白藜芦醇培养组较对照组移植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减少;白藜芦醇培养组中,40mg/L白藜芦醇组中的凋亡细胞数量少于其他两组(P<0.01)。③脑纹状体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白藜芦醇培养组较对照组移植神经元凋亡率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促移植神经元存活作用,作用效果与培养液中白藜芦醇含量有关。
- 郑鸿燕曾水林李涛
- 关键词:帕金森病藜芦生物碱类
- 人体解剖学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应用与实践被引量:2
- 2019年
- 在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借助数字人信息平台,微课视频,临床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实施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以病例引入,进而划分为5大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效果同时进行效价分析,研究一个适合中医院校实际情况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解剖学教学培养模式。
- 郑鸿燕周雅萍黄艳朱汉卿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
- 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人体解剖学第二课堂建设被引量:2
- 2021年
-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进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人体解剖学第二课堂建设,探索其对医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对潜能释放、全面发展等的促进作用。有效的第二课堂建设与实施势必给人体解剖学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为培养一流人才奠定基础。本文对人体解剖学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及其对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等进行阐述。
- 杨爱红史婷婷郑鸿燕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移动互联网第二课堂
- 双根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双根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行为学,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探讨其干预VD的机制。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法制成VD大鼠模型,给予双根清脑颗粒及脑复康ig15d,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血清中的SOD,NOS活性及MDA,NO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双根清脑颗粒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首次穿越平台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中、低剂量组及脑复康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各用药组SOD/MDA的比值均升高(P<0.01)。各用药组血清NO含量降低(P<0.05,P<0.01),中、低剂量显著降低NOS活性(P<0.01)。结论:双根清脑颗粒可显著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血清MDA,NO的含量及NOS活性。
- 李辉吴颢昕岳晓杰郑鸿燕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超氧化物岐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级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一个班设为实验组,再随机抽取一个班设为对照组。实验组运用翻转课堂,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考试以及问卷调查,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但翻转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大,占用过多的课余时间。结论翻转课堂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 蔡庆龙葛菲菲郑鸿燕常加松
- 关键词: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
- 混合式教学在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中的实践被引量:7
- 2019年
- 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各有优劣,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它们的优势有机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文章以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为例,依托知行医苑-“混合式教(导)+学”的智能教学平台,从课前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反馈三方面进行设计,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更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值得推广。
- 周雅萍郑鸿燕
-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混合式教学教学研究
-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体外诱导耳蜗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耳蜗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影响,并探讨浓度对其的影响。方法:分离新生大鼠Corti器的耳蜗干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用Nestin免疫荧光法进行耳蜗干细胞鉴定。采用不同剂量当归补血汤进行诱导分化后,采用MyosinⅦA、P27^(KIP1)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内耳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并进行细胞计数。结果:当归补血汤细胞诱导分化的内耳毛细胞和内耳支持细胞数量明显较对照组多,其中剂量为0.5 g/ml组向内耳毛细胞的分化比例最高。结论:当归补血汤可以提高耳蜗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内耳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数量。其中剂量0.5 g/ml组向内耳毛细胞的分化数量较高。
- 郑鸿燕邰浩清曾水林
- 关键词:耳蜗细胞分化当归补血汤
- 数字人平台在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19年
- 随着我国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南京中医药大学购入了“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数字人教学软件将解剖的三维结构由横断面中的解剖结构经过三维重建得来,所有的解剖结构都可以任意角度旋转,透明化,可以转变视角、多方位观察,还可以组合和拆分结构[1],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观察和学习;数字人平台上还有微课模块和自主学习模块,学生观察解剖结构后可以观看解剖学微课,便于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自主学习模块可以让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郑鸿燕周雅萍黄艳
- 关键词:中国数字人解剖学课堂教学学生观教学水平
- 内耳干细胞培养、移植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移植内耳干细胞入中毒性耳聋模型大鼠内耳,观察内耳干细胞的生长、整合等情况。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20只,连续10天肌内注射中等度中毒剂量的庆大霉素〔80 mg/(kg·d)〕,制作中毒性耳聋动物模型。实验分为2组,每组10只。干细胞组:移植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耳蜗干细胞,观察移植后的内耳干细胞存活、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后内耳组织CD4(+)T细胞占整个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生理盐水组:耳蜗内注入生理盐水,观察同上。结果与结论移植到中毒性耳聋模型鼠内耳的内耳干细胞能够向周围扩散、存活,而且有一定的增殖能力,表现为正常的毛细胞形态;移植后内耳组织CD4(+)T细胞占整个淋巴细胞百分比与移植前差异无显著性〔(48±5)%vs.(45±6)%,P>0.05〕,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不明显。
- 邰浩清周春祥郑鸿燕姜文芳
- 关键词:中毒性耳聋动物模型
-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慕课课程质量评价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慕课课程质量评价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慕课课程质量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对慕课平台上的课程特征参数抽象提炼,构建基于策略网络的质量评价系统,然后通过质量评价系统对课程的报名参与学习人数和评价人数进行...
- 史婷婷关晓伟常加松杨爱红郑鸿燕周凯程刘馨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