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静迪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叙事
  • 4篇现代主义
  • 4篇后现代
  • 4篇后现代主义
  • 4篇《盲刺客》
  • 4篇不可靠叙述
  • 3篇女性
  • 3篇创伤叙事
  • 2篇女性主义
  • 2篇小说
  • 2篇反抗
  • 1篇电影
  • 1篇叙事距离
  • 1篇叙事声音
  • 1篇叙事视角
  • 1篇言教
  • 1篇英语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教学
  • 1篇元小说

机构

  • 16篇宿州学院

作者

  • 16篇郝静迪

传媒

  • 3篇宿州学院学报
  • 2篇赤峰学院学报...
  • 2篇黑河学院学报
  • 2篇山东农业工程...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集宁师范学院...
  • 1篇山西能源学院...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说“叙述化中的不可靠叙述形式”——以麦克尤恩的《爱无可忍》为例
2017年
现代英美小说的优秀文学作品,普遍使用叙述化写法,而这样的写法下延伸出叙述中不可靠的因素。在不可靠叙述的表达下,作品单纯的意义指向与逻辑、秩序被打乱,出现以叙述者为主体,通过以其他人物的叙述中表达叙述者自己的理念,从而产生"第二自我"并与叙述者的理念产生冲突,表现出叙述的不可靠性。但是这样不可靠叙述下的事件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反思,在无数纷杂的线索中找到不同的收获。
郝静迪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小说
简析《使女的故事》中女性反抗话语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运用福柯的话语权利理论,分析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代表作《使女的故事》中基列国的专职统治体系和女性的话语反抗。首先提出基列国的集权制度与对话语的极端控制两者相辅相成,女性完全沦为为男性服务的工具;然后分析极权之下女性的话语反抗,以及男性对女性话语的压制,最后得出结论,女性的话语反抗是对其控制压迫的有效途径。
郝静迪
关键词:话语权利反抗《使女的故事》
《盲刺客》中爱丽丝的“逃避自由”分析
2023年
以弗洛姆的“自由”理论体系为切入点,根据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定义,将《盲刺客》中爱丽丝和劳拉划分为被资产阶级物化的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中,爱丽丝作为无产阶级代表,对自由的态度从“逃避”到“追求”的转变。分析她在大时代背景下从消极逃避到积极追寻自由的自我觉醒原因,并得出结论:为了逃避自由而向权威趋同和依附,尽管可以获得归属感,但也意味着自我的消亡,只有积极地追求自由,才能真正地实现个体独立完整,塑造健康人生。
郝静迪
关键词:逃避自由《盲刺客》
简析《别名格雷斯》和《盲刺客》的互文性
2017年
为了印证历史是主观的这一后现代主义历史观,运用创伤叙事和不可靠叙事理论,从《别名格雷斯》和《盲刺客》的叙事者及其分身共存并互相压制关系入手,用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精神颠覆两个文本,提出两个文本的叙事者在陈述过程中为了压制创伤体验而导致叙事不可靠性,从而论证对历史的认识在某些情况下是主观的这一观点,并印证女性可以利用话语创造属于自己主观历史的结论。
郝静迪
关键词:互文性《别名格雷斯》《盲刺客》创伤记忆
《别名格蕾丝》中格蕾丝之疯癫
2023年
根据福柯的《疯癫与文明》,疯癫是并非仅仅是生理性的,而是社会性历史性,它本质上是人对主体性的争夺。文章以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为理论基础,结合变态精神学的相关医学定义概念,探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长篇小说《别名格蕾丝》中的杀人犯格蕾丝疯癫的表现形式,他人对其疯癫症状的界定,她的疯癫的归因,得出结论:疯癫,是主流群体对边缘群体的一种规训和惩戒;但同时可能是边缘人群为了获得个体主体性的重要工具。
郝静迪
关键词:疯癫创伤福柯
简析玛格丽特·特阿伍德《珀涅罗珀记》中反抗话语叙事
2017年
本文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中女仆的视角为出发点,运用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精神,首先解读《珀涅罗珀记》对古罗马史诗《奥德修斯》中女性人物的重构和颠覆,然后分析比较《珀涅罗珀记》中女仆形象与阿特伍德之前作品中的互文对比,构成了语言的狂欢化,运用福柯的话语权理论解析女仆集体话语挑战男性和上层阶级的双层挑战,探究边缘群体在空白处话语权的力量。
郝静迪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珀涅罗珀记》狂欢化
《最后死亡的是心脏》中乌托邦社会解读
2023年
阿特伍德在《最后死亡的是心脏》中描述了一个犯罪横行、经济衰败的未来社会。以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出“全景化”和规训理论,探究阿特伍德乌托邦化的正电子社区,该社区是以监控以及规训为基础的社会模型,因为市民时刻感受到自己被观察,就会时刻遵守规则,达到统治者期待的监禁目的。在正电子社区是建立监禁和规训的原则基础之上,而非公平正义,其并非是真正意义的乌托邦社会,人类在寻找解决危机方案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郝静迪
关键词:阿特伍德规训监禁
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任务型语言教学探索被引量:1
2014年
从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出发,探索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迫切性。首先阐述任务型语言教学运用于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接着将任务型语言教学界定为着重于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从事有意义的活动,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分为三个步骤: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总结,对不同种类的任务进行细化分类。最后进行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实践,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英语综合能力。
郝静迪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基础英语教学目的
解读《消失的爱人》中叙事视角和叙事距离被引量:3
2014年
为分析《消失的爱人》中叙事视角和叙事距离的运用以及其所达到的审美效果和修辞目的,在诠释叙事学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小说《消失的爱人》采用的叙事方式——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并分析作者吉莉安通过对不同视角下的叙事者与隐含作者、人物之间距离控制,以达到自己的叙事目的,给读者带来多维阅读体验,并传达自己对婚姻的感悟。
郝静迪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叙事视角叙事距离
解读简·爱叙述的不可靠性
2015年
本文从不可靠叙述理论出发,对布思的不可靠叙述理论进行延伸,运用Nünning的不可靠叙述理论,以叙述者的可靠性依靠读者和评论家的价值观以及判断标准作为立论基准,以不可靠叙述的基本标准作为工具,从叙事视角、叙事留白、读者的价值评判等角度重新解读分析经典著作《简·爱》中的叙事者简·爱叙事不可靠性,解读由此产生的反讽效果,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地位角色进行重新分析。
郝静迪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简·爱叙事声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