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义柱
- 作品数:139 被引量:1,289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历史地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95岁以上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
- 目的 报告95岁以上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95 ~105岁,平均97.5岁.行人工关节置换13侧(双侧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2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侧.
- 梁雨田陶笙郭义柱唐佩福张群梁向党崔庚杨明玉
- 关键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
-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被引量:39
- 2006年
-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总结自1998年7月~2005年4月收治的32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探讨其原因;其中前路于术3例,后路手术29例;包括断钉9例(18枚),松棒(含螺母松动)8例,断棒4例,椎弓根钉定位点错误8例(15枚),内植物松动失效3例。结果30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失败原因:①手术入路选择错误;②忽视椎体前柱“空壳”现象;③手术技术操作不当;④术前忽视相邻椎间盘损伤;⑤个别手术器械设计缺陷。结论胸腰椎骨折术前应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器械,手术争取一期稳定椎体前柱,熟练掌握脊柱解剖知识及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是避免手术失败的关键。
- 陶笙王惠先梁雨田郭义柱唐佩福毛克亚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
- 神经断端肌内埋入预防和治疗残端神经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 目的:痛性神经瘤是周围神经损伤或截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神经瘤往往引起疼痛、感觉异常,导致功能障碍.但并非所有的神经瘤都引起疼痛、感觉异常.只有10﹪的神经瘤出现顽固性疼痛.Herndon等也认为并非所有切断的神经都产生痛...
- 郭义柱
- 关键词:神经瘤肌肉截肢电生理学
- 文献传递
- 90岁以上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被引量:49
- 2004年
-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90~96岁,平均93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ⅢA型6例,ⅢB型5例。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术中注意保留股骨大、小转子部位的骨折块,争取将其重新复位,用钢丝固定。由于股骨颈及股骨距骨缺损,在插入人工股骨柄之前可用试模测试。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本组8例患者输血200~600ml,平均400ml。若患者一般情况允许,术后1d即可在有人保护下离床站立,2~3d可扶助行器活动。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5例曾出现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1例患肢发生轻度深静脉炎,经过对症治疗,至出院时基本治愈。住院16~28d,平均20d。9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4例恢复接近伤前状况,4例生活能部分自理,无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情况发生。1例出院后6个月死于其他疾病。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可行,疗效满意,可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生活护理负担。
- 梁雨田唐佩福郭义柱陶笙张群杨贵勇毛克亚杨明玉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随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骨缺损扶助子部
- 护理干预对综合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骨科行骨折手术的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仅给予骨科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3d的满意...
- 陈华齐红哲唐佩福梁向党郭义柱张立海张群张巍
-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术后疼痛
- 神经断端肌内埋入防治残端神经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1997年
- 周围神经切断端发生神经瘤是周围神经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约10%患者有顽固性疼痛。为研究神经断端肌内埋入防治残端神经瘤的机理,选用SD大白鼠16只,将双侧坐骨神经切断后,左侧神经断端肌内埋入为实验侧,右侧神经断端自然回缩不作处理为对照侧,运用组织学和电生理学检测。结果表明,对照侧的神经近端在术后1个月就有神经瘤形成,而实验侧其神经断端的神经纤维分散长入肌纤维间,无明确的神经瘤形成。说明,神经断端肌内埋入可以防治残端神经瘤形成。
- 张伯勋郭义柱梁雨田刘郑生王岩王志刚
- 关键词:残端神经瘤神经断端
- 老年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报告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指征及疗效。方法:本组28 例,男9例,女19例。年龄85~96岁,平均88岁。均为新鲜粉碎性骨折。用气管插管全麻,心电监护。术中尽量 保留股骨粗隆部位较大的骨折块,尤其是股骨大、小粗隆复位后要用钢丝固定。先用假体试模测试前倾角认为合 适后再插入人工关节。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保留2~3d。 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下床时间2~11d, 平均5d。住院时间16~27d,平均21d。19例出院后得到随诊,随诊时间3~36个月,平均12个月。除1例因 其它疾病于术后6个月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达到生活部分自理。结论:8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 折不适合其它内固定方法时,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梁雨田郭义柱陶笙唐佩福张群杨明玉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随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
- 被动运动对家兔周围神经挤压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被动运动对周围神经挤压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电生理学的方法观察被动运动对周围神经挤压伤后早期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与夹板固定组进行比较。结果:康复训练组神经传导速度比夹板固定组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的波幅比夹板固定组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的潜伏期比夹板固定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的髓鞘厚度、单位面积的有髓纤维数目、再生轴突直径均比康复训练组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小腿三头肌湿重和肌细胞直径比夹板固定组大,前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被动运动能促进胫神经挤压伤后早期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 张立宁王兴林刘子洋魏正茂郭义柱郑一琼
- 关键词:电生理学组织学神经再生
- 经皮LCP钢板治疗四肢骨折
- <正>目的探讨经皮置入钢板技术(MIPPO)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61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3岁。按骨折的 AO标准分类:肱骨骨折6例(A型1例,B型3...
- 唐佩福梁雨田陶笙郭义柱张群梁向党崔赓杨明玉陈华许猛
- 文献传递
- 髋部骨折的性别及年龄分布分析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在不同性别及年龄间的分布。方法我院1992年-2011年,>5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总计2 454例,分为男、女两组,组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5组,分析髋部骨折在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分布,不同髋部骨折类型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分布。分析髋部骨折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髋部骨折男性占40%,女性占60%;71~80岁患者占39.57%,81~90岁患者占28.2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P<0.05,r=13.955)和年龄(P<0.05,r=111.285)与髋部骨折相关。结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总体上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
- 石涛张立海陈华张里程龙安华张群郭义柱梁向党陶笙唐佩福
- 关键词:髋部骨折性别分布年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