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雯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视觉质量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植入REZOOM、Acri.Lisa366D和Tecnis ZMA00三种不同特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术后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3月期间,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白内障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分别植入REZOOM、Acri.Lis、Tecnis ZMA00。术后随诊复查,进行问卷调查视觉质量,以Colenbrander Mixed Contrast Card Set视力测试卡分别测量高/低对比度条件下,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近视力。以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检查得出5、10、15、20、25、以及30cpd空间频率的调制传递函数(MTF)、眼内像差及瞳孔直径。以iTrace3.12软件分析3种人工晶状体眼在4mm瞳孔直径下的MTF。结果:三组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视力,三组在高对比度条件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ZOOM低于另2组;低对比度条件下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视力3组在高/低对比度条件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调制传递函数在4mm瞳孔直径下比较,在5cpd、10cpd、15cpd、20cpd间频率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内像差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在远视力方面表现优秀且差异不大,在中距离视力和近视力方面也都有良好表现,但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异。而术后的视觉症状如眩光、光晕等三种人工晶状体没有出现对生活的影响。对于调制函传递数的表现,作为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Acri.Lisa366D和Tecnis ZMA00表现优于球面设计的REZOOM。
- 路承喆汤欣宋慧郭亚雯
- 关键词:白内障多焦点调制传递函数瞳孔
- 注意力分散对白内障手术操作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利用Eyesi模拟操作系统,评价具有不同手术经验的医师在注意力分散时,对其显微手术基本操作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操作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选取住院医师26人,为低年资组;高年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15人,作为高年资组。两组分别在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进行10次连续环形撕囊模拟操作。系统会自动得出每次操作所用时间、以及综合评价周围组织损伤程度、囊口位置、形态和大小的操作得分,将两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年资组在注意力集中和分散模式下,撕囊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撕囊成功所用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资组在注意力集中和分散模式下,撕囊成功率和撕囊成功所用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意力分散对于经验不足的术者,既会影响其白内障手术操作的效果,也会延长其操作时间。但对于经验丰富的手术者而言,注意力分散只会影响其白内障手术操作所用时间而不会影响手术效果。
- 郭亚雯路承喆宋慧苑晓勇汤欣
- 关键词:超声乳化连续环形撕囊模拟器
- 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在后囊膜混浊中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13年
-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术后引起视力下降的常见并发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调节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和产生细胞外基质的重要因子.TGF-β主要通过Smad信号传导通路实现其生物学作用,介导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本文对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在后囊膜混浊形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李军郭亚雯汤欣
- 关键词:TGF-ΒSMAD信号通路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闪光感异常的原因及处理
- 2012年
- 闪光感异常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正闪光感异常和负闪光感异常。正闪光感异常是指从外界进入眼内的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明亮干扰影像,以光亮、条纹为特征。本该参与正常视网膜成像的光线被人工晶状体方边折射后,在正常视网膜像的对应位置形成暗点、暗影等为负闪光感异常。后囊膜混浊,人工晶状体材料、边缘设计,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直径,手术切口位置,虹膜和人工晶状体光学部之间距离等都是闪光感异常产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闪光感异常已成为影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重要并发症。本文就闪光感异常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郭亚雯李军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
- 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不同能量模式效果评价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1.8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自内障手术在连续、脉冲和爆破能量模式下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8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8例(120只眼),按病人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连续组40只眼,脉冲组40只眼,爆破组40只眼,分别在连续、脉冲和爆破能量模式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Stellaris超声乳化仪),植入M160人工晶状体(博士伦公司,美国)。比较3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角膜切口厚度、平均超声能量(AVE)及有效超声时间(EPT)。结果连续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和爆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P〉0.05)。连续组EPT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连续和脉冲=0.016,P连续爆破=0.015),脉冲组和爆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991)。连续组平均超声能量(AVE%)也是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连续和脉冲〈0.001,P连续和爆破〈0.001),脉冲组和爆破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4)。术后1周角膜切口厚度,连续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连续和脉冲〈0.001、P边疆和爆破〈0.001),脉冲和爆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术后1个月3组角膜切口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结论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采用脉冲、爆破能量模式与连续模式相比,具有更高效,组织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点。
- 郭亚雯李军宋慧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微切口
- 拟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与进展综述被引量:2
- 2012年
- 良好的调节是人眼视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为我们提供不同距离清晰的视觉图像。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不能满足患者术后中、近距离用眼的需求。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是利用特殊的光学设计,将进入眼内的光线分配到远、中、近的不同焦点聚焦,从而提供全程视力;而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则采用了类似人类晶状体的调节原理,通过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部在囊袋内前后位置移动,来改变光学节点,从而达到既能看远,也能看近的目的。本文就多焦点和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的特点、临床应用,特别是其术后效果和可能出现的视觉症状做一综述。
- 路承喆汤欣宋慧郭亚雯
-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