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伟

作品数:37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中毒
  • 5篇血浆
  • 4篇血液
  • 4篇神经元
  • 4篇神经元特异性
  • 4篇神经元特异性...
  • 4篇神经元特异性...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综合征
  • 4篇烯醇酶
  • 4篇疗效
  • 4篇急性
  • 4篇二甲基精氨酸
  • 4篇非对称性二甲...
  • 4篇百草枯
  • 3篇代谢
  • 3篇动脉
  • 3篇血性
  • 3篇血液灌流

机构

  • 35篇陕西省人民医...
  • 1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急救中心
  • 1篇南充市嘉陵区...

作者

  • 36篇郭伟
  • 21篇徐博
  • 14篇姬新才
  • 11篇时晔
  • 5篇刘丹平
  • 5篇刘丹萍
  • 5篇王甜
  • 4篇孙励
  • 2篇程功
  • 2篇魏益群
  • 2篇姜保周
  • 2篇刘丹苹
  • 2篇王菊兰
  • 2篇薛辉
  • 1篇杨淑梅
  • 1篇申晓惠
  • 1篇苗青
  • 1篇梁磊
  • 1篇卫娜
  • 1篇韩文斌

传媒

  • 6篇陕西医学杂志
  • 6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生物过程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百草枯致肺间质纤维化中TGF-β1水平的动态检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观察百草枯中毒患者丙二醛(MDA)、转化生子因子β1(TGF-β1)的动态变化.方法 在中毒后第1、3、5、7、14、21、28天通过硫代巴比妥比色法、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中毒组及健康对照组MDA、TGF-β1水平,同步行胸部CT检查.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毒组外周血MDA、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MDA随时间推移及胸部CT肺间质纤维化逐渐加重呈逐渐下降趋势,而TGF-β1呈持续高水平.结论 TGF-β1可能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有关.
陈瑞琳郭伟时晔徐博
关键词:百草枯肺间质纤维化丙二醛转化生长因子Β1
不同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与临床应用进展
2025年
高的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已被证明是认知障碍、中风、终末期肾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独立风险因素,与血压相关的心血管风险不仅取决于平均血压水平,还取决于BPV的程度,因此临床诊疗中不仅要关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更需要关注血压的波动性、昼夜节律等全天血压变化规律,不能忽略BPV对患者健康的潜在影响。本文综述了不同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BPV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以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精准的降压方案以及带来更全面高效的心血管获益。High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 has been shown to b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stroke, end-stage renal disea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associated with blood pressure is not only dependent on the average blood pressure level but also on the degree of BPV. Therefore,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is essential to focus not only on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but also o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ircadian rhythms, and the patterns of blood pressure changes throughout the day.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BPV on patient health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on BPV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explores their progres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aiming to provide more precise antihypertensive regimens and comprehensive cardiovascular benefits for hypertensive patients.
李俊慧郭伟陈森杨佳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变异性降压药物
急性非创伤性腹痛诊治的急诊临床教学探讨
徐博姬新才郭伟
文献传递
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对比观察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重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MRSA肺炎患者50例,分为利奈唑胺治疗组和万古霉素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利奈唑胺组与万古霉素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0.8%、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组治疗老年重症MRSA肺炎临床疗效优于万古霉素组,对老年重症MRSA肺炎患者安全、有效。
魏益群郭伟孙钢杨淑梅
关键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重症肺炎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水平及意义
郭伟姜保周徐博姬新才刘丹萍孙励
文献传递
川崎病的临床进展
2023年
川崎病是一种五岁以下患儿多发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管炎性疾病,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因为发热、皮疹临床表现等不仅见于川崎病,还可见于一些感染性疾病,所以在发病初期,患儿家长通常使用抗生素来作为对抗发热症状的治疗,在症状得不到控制的时候才前往就医,此时川崎病急性期出现的许多临床表现(如:皮疹、淋巴结炎等)已经消退。现在临床中对于KD的诊断主要借助临床表现,因此可能会导致延误诊断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增加冠脉损伤的风险。该文主要综述了川崎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疗的进展。
王嘉乐郭伟
关键词:川崎病冠脉损伤
依达拉奉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5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A组,26例)和对照组(B组,24例)。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来评定氧自由基水平及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结果:A组与B组比较,血浆中MDA含量下降(P<0.05),SOD活力升高(P?0.05),而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A组较B组MDA下降及SOD活力升高有更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治疗百草枯中毒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有明确的疗效,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郭伟徐博姬新才刘丹苹孙励
关键词:百草枯呼吸窘迫综合征
不同剂量丹参联合川芎嗪对肺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丹参与川芎嗪联合对肺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80只健康雄性大白鼠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每组30只,A组大鼠予以0.9%氯化钠溶液进行气管灌注,其余5组大鼠均予以博莱霉素气管灌注建立肺纤维化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A组和B组每日予以0.9%氯化钠溶液治疗,C组予地塞米松治疗,D组予以丹参与川芎嗪联合小剂量治疗,E组予以丹参与川芎嗪联合中剂量治疗,F组予以丹参与川芎嗪联合大剂量治疗。治疗后比较不同时间点内各组大鼠间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肺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肺组织羟脯氨酸(HYP)、肺组织蛋白络氨酸激酶-(JAK1)、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1(STAT1)、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mRNA、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7的表达水平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肺泡炎症程度及肺纤维化程度。结果较B组而言,C、D、E及F组大鼠TGF-β1、TNF-α、CTGF、bFGF、JAK1、STAT1及ICAM-1含量在治疗第7天、14天和28天时均少于A组,且E组和F组减少程度均大于B组和D组,B组和D组及E组和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B组而言,C、D、E及F组大鼠其IL-6、IL-17、HYP、MDA、SOD、ColⅠmRNA和ColⅢmRNA含量在治疗第7d、14d和28d时均较A组增多或减少,且E组和F组增加或减少程度均大于B组和D组,B组和D组及E组和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B组而言,C、D、E及F组大鼠其肺泡炎症程度和肺纤维化程度评分在治疗第7天、14天和28天时均较A组低,E组和F组降低程度均大于B组和D组,B组和D组及E组和F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逐渐降低(P<0.05)。结论不同剂量丹参联合川
徐博王甜郭伟姬新才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肺纤维化大鼠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40例治疗前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水平,同时进行痰细菌定量培养;治疗后达缓解期时,再次进行PCT水平测定及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作为自身对照。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细菌感染的标准,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组,12例)、无细菌感染组(B组,28例)。结果:(1)40例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有15例痰培养出ppm,其中12例痰中ppm浓度≥107cfu/ml,缓解期有6例患者的病原菌仍存活[2.8×106(1.1×106,1.8×107)cfu/ml],但细菌浓度较急性加重期显著降低[6.6×107(4.5×107,7.0×108)cfu/ml,Z=-2.587,P<0.01],(2)急性发作期A组血清PCT水平[0.22(0.16,0.27)μg/L]显著高于B组[0.11(0.09,0.19)μg/L,Z=-3.451,P<0.001]。A组患者缓解期血清PCT含量为0.10(0.09,0.13)μg/L,显著低于急性加重期[0.22(0.16,0.27)μg/L,Z=-3.283,P<0.01],B组患者缓解期血清PCT含量为0.11(0.08,0.14)μg/L,与急性发作期[0.11(0.09,0.19)μ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Z=-1.537,P>0.05),缓解期两组血清PCT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Z=-0.371,P>0.7)。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PCT水平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根据PCT水平判断,分别予以强化抗生素治疗或是进行普通预防感染治疗。
时晔郭伟徐博
关键词:免疫测定细菌培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73例,稳定性心绞痛3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PAPP-A、IGF-Ⅰ,并与健康对照组作对照观察。结果:1ACS组血浆中PAPP-A、IGF-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5)。2SA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APP-A、IGF-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血PAPP-A水平在ACS患者中与游离的IGF-Ⅰ有明显正相关(P<0.001),而与总的IGF-Ⅰ、CK-MB和CTn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APP-A、IGF-Ⅰ在ACS患者血浆中均显著升高,免疫酶技术可作为ACS患者的早期诊断敏感血清学标志物。
申晓惠郭伟
关键词:免疫酶技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