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瑞敏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压
  • 7篇高血压
  • 4篇高血压患者
  • 3篇代谢
  • 3篇代谢异常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3篇醛固酮
  • 2篇地平
  • 2篇血管
  • 2篇原发性醛固酮...
  • 2篇增多症
  • 2篇中度高血压
  • 2篇认知功能评价
  • 2篇轻中度
  • 2篇轻中度高血压
  • 2篇轻中度高血压...
  • 2篇醛固酮增多
  • 2篇醛固酮增多症
  • 2篇左旋氨氯地平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郭瑞敏
  • 7篇龚艳春
  • 7篇郭冀珍
  • 3篇朱鼎良
  • 3篇初少莉
  • 2篇陶波
  • 2篇陈绍行
  • 2篇李燕
  • 1篇丘洪
  • 1篇沈捷
  • 1篇韩敏
  • 1篇孙燕妮
  • 1篇沈韵
  • 1篇江蓓湖
  • 1篇牛开亚
  • 1篇李彩荣
  • 1篇张丽华
  • 1篇刘欣艳

传媒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2007年中...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老年病研...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老年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预测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评估其预测患者28 d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52例,死亡组60例。Cox比例回归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乳酸水平、尿酸碱度和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1.035、1.270、0.332、0.000,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单项指标中,乳酸的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81%;乳酸联合其他各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0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和88%。结论年龄、乳酸、尿酸碱度、前白蛋白是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4项指标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28 d预后情况。
王宇韩敏郭瑞敏秦熠牛开亚宋娟陈鹏邹亚孙燕妮
关键词:脓毒症老年患者预后
原醛腺瘤型与原醛增生型代谢异常分析
原醛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肾上腺醛固酮腺瘤(APA)、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原发性肾上腺增生(PAH)、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FH)、异位醛固酮分泌腺瘤和癌。本文分析比较了原醛腺瘤组、原醛增生...
龚艳春郭瑞敏陈绍行初少莉郭冀珍朱鼎良
关键词:肾上腺增生肿瘤病理学
文献传递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原发性高血压代谢异常的比较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代谢异常。方法入选已确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220例(男117例,女103例)与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程相匹配的同期住院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00例(男104例,女96例)。记录入选者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在两组间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两组代谢异常特点比较。结果(1)原醛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同期住院EH组(47.3%对31.5%,P=0.009)。(2)原醛患者整体血压水平显著高于EH患者[24h平均收缩压(150.67±15.45)mmHg对(145.69±17.13)mmHg,P=0.042;24h平均舒张压(93.03±10.51)mmHg对(85.83±14.44)mmHg,P=0.037],且原醛组以2、3级高血压为主。(3)原醛患者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发生率显著高于EH患者[86.8%(191/220)对78.5%(157/200),P=0.024;胰岛素抵抗指数42.42±16.11对49.58±22.43,P=0.008]。结论原醛以腹型肥胖、中重度高血压及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直接导致其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EH患者。
龚艳春郭瑞敏陈绍行初少莉郭冀珍朱鼎良
关键词: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代谢综合征X
伴代谢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评价
目的:评价伴代谢异常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 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85例)和伴代谢异常原发性高血压(EH+MD)患者(74例),高血压病程均>5年。运用《临床记忆量表手册》和《CISA中国成人智力...
郭瑞敏张丽华龚艳春郭冀珍
关键词:高血压代谢障碍临床病理学
文献传递
普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分析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普伐他汀40 mg 24周前后的临床特征,并行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通过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析血压参数的特点。结果用药前夜间平均SBP及脉压(PP)均显著高于用药后(P<0.05)。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IMT用药后为(1.334±0.145),显著低于用药前(1.554±0.234)(P<0.01);用药后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为(0.46±0.17),显著低于用药前(0.57±0.18)(P<0.05)。结论普伐他汀能有效降脂,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效改善动脉硬化。
丘洪郭瑞敏李彩荣刘欣艳江蓓湖
关键词: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普伐他汀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
龚艳春李燕陶波沈捷郭瑞敏郭冀珍
伴代谢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评价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伴代谢异常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85例和伴代谢异常原发性高血压(EH+MD)患者74例,高血压病程均>5年。运用《临床记忆量表手册》和《CISA中国成人智力量表》进行记忆、智能测定。1)评价两组认知功能;2)在EH+MD组中按照合并糖、脂代谢异常进行分组:合并糖代谢异常组(27例),合并脂代谢异常组(15例),同时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组(32例),比较3组间认知功能改变。结果在EH和EH+MD两组间比较:EH组在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和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等反应短期记忆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EH+MD组(P均<0.05);在数字背诵能力、注意分辨因素等智能指标:EH组明显优于EH+MD组(P均<0.01)。回归分析证明EH组与EH+MD组收缩压与记忆商(MQ)之间呈负相关(P=0.001);在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量表分数: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组成绩最低(P<0.01),合并脂代谢异常组成绩最高(P<0.01);数字背诵量表分、注意分辨等智能指标:发现合并糖代谢异常组成绩最低(P<0.01),合并脂代谢异常最高(P<0.01)。结论与EH相比,EH+MD组患者有明显认知功能下降。尤其在伴糖代谢异常、和同时合并糖脂代谢异常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提示糖代谢异常在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中起到重要作用。
郭瑞敏龚艳春沈韵郭冀珍
关键词: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亚型的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利用肾上腺静脉取血(AVS)法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的醛固酮腺瘤(APA)型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型与通过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4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行基因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本院住院患者中通过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FST)确诊,并行AVS分型定位诊断的PH患者120例,根据AVS结果分为APA组57例(男36例,女21例)和IHA组63例(男36例,女27例)。筛选同期住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00例(低肾素EH组58例,正常或高肾素EH组142例),并与上述2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相匹配。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和实时定量PCR法进行3组CYP11B2 T(-344)C、Lys173Arg(K173R)、CYP11B2第2内含子(Rs10086846位点、Rs7461740位点)基因分型研究。结果:①在PH患者中携带TT/KK/CT/CG基因型患IHA的可能性增加(APA组6.5%,IHA组29.5%,EH组16.1%,P=0.026)。②与正常或高肾素EH组优势基因型比较发现,低肾素EH患者中携带TT/KK/CT/CG基因型易于发展为IHA。结论:IHA优势诊断基因型为TT/KK/CT/CG。
郭瑞敏龚艳春郭冀珍初少莉朱鼎良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型醛固酮腺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中心动脉脉搏压、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7个医院(社区服务中心)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3例(男129例,女124例),年龄45~70(57.6±7.O)岁,经2周洗脱期及24h动态血压监测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n=129)和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0mg/d,n=124)。经过24周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及血管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诊室血压、动态血压、中心动脉血压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但治疗前后3种血压差值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年龄、身高后,两组治疗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治疗组(1598.1±238.6)比(1757.9±338.5)cm/s;对照组(1584.7±226.7)比(1742.8士228.5)cm/s]、中心动脉脉搏压[治疗组(41.9±11.7)比(49.6±12.2)mmHg;对照组(42.6±15.2)比(50.0±14.6)mmHg3、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治疗组25.1±7.9比29.0±8.2;对照组25.7±7.1比29.6±8.2)、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治疗组0.41±0.11比0.47±0.10;对照组0.44±0.11比0.49±0.12)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但治疗前后上述参数差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踝臂血压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2.5mg/d与氨氯地平5.0mg/d具有相同的降压疗效和血管功能保护作用。
龚艳春陶波沈捷郭瑞敏李燕郭冀珍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轻中度高血压血管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