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阿布力克木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盆地
  • 6篇群落
  • 5篇鼠疫
  • 5篇塔里木盆地
  • 3篇疫源
  • 3篇疫源地
  • 3篇准噶尔盆地
  • 3篇大沙鼠
  • 2篇动物鼠疫
  • 2篇鼠疫自然疫源...
  • 2篇啮齿
  • 2篇啮齿动物
  • 2篇群落结构
  • 2篇自然疫源
  • 2篇自然疫源地
  • 2篇蜱类
  • 2篇寄生蚤
  • 1篇多样性
  • 1篇新疆出血热
  • 1篇药物

机构

  • 10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新疆疾病预防...

作者

  • 11篇阿布力克木
  • 10篇张渝疆
  • 9篇李冰
  • 8篇阿不力米提
  • 8篇戴翔
  • 6篇雷刚
  • 5篇蒋卫
  • 5篇阿扎提
  • 5篇孟卫卫
  • 5篇曹汉礼
  • 4篇热孜万
  • 4篇王信惠
  • 4篇郭荣
  • 4篇于心
  • 4篇王启果
  • 4篇梁新海
  • 4篇雒涛
  • 3篇刘鸿斌
  • 2篇艾择孜
  • 2篇艾泽孜

传媒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 5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驱蜱对新疆出血热流行抑制作用的现场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药物驱蜱对新疆出血热(XHF)在家畜中流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药物驱蜱方式对塔里木盆地疫区内的羊群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实验组羔羊在服用驱蜱药物阿维菌素后,羔羊体外寄生蜱的染蜱率为55.0%,蜱指数为1.0,而未服用阿维菌素的对照组感染率为100%,蜱指数为11.2,实验组羔羊体外寄生蜱的感染率和蜱指数分别较对照组低45%和10.2;实验6个月后,实验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抗体阳性率为22.4%,显著低于对照组(45.9%),与实验组在实验前的CCHFV抗体阳性率(23.7%)基本一致。结论 XHF流行地区羔羊服用驱蜱药物阿维菌素可阻碍蜱类对羔羊的侵袭,抑制XHF在羔羊中的流行。
李冰木合塔王启果王信惠阿布力克木孟卫卫戴翔张渝疆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
塔里木盆地蜱类群落的分型和多样性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对塔里木盆地区域的蜱类群落进行分类,了解和掌握不同蜱类群落的结构特征,探讨这些群落在整个区域范围的多样性。方法2004年3~5月,按地理区域和生态景观类型选择塔里木盆地区域19个县52个不同生态景观为调查点进行蜱类种类和数量调查,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并结合地质和植被环境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对该地区的蜱类群落进行分类。结果调查点共采获蜱类5属10种18181只,以亚东璃眼蜱(Hyalommaasiaticumkozlovi,占35.7%)和亚洲璃眼蜱指名亚种(Hyalommaasiaticumasiaticum,占33.6%)为该地区的优势种类。根据环境的地质类型,植被的种类、丰富度和覆盖度将该地区的生态景观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结论塔里木盆地存在着丰富的蜱类群落,且这些群落在该地区整个生态幅度上存在连续的梯度变化。
张渝疆曹汉礼戴翔艾择孜蒋卫阿布力克木李冰阿不力米提雷刚热孜万梁新海刘鸿斌于心冯崇惠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结构及其聚类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掌握塔里木盆地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组成、结构和分类。方法根据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按样方法捕获啮齿动物,对体外寄生虫进行单独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各鼠类、蚤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参数,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进行分类。结果在塔里木盆地共捕获啮齿动物7种351只,检获体外寄生蚤10种683只,蜱类3种321只,螨621只,虱29只,构建7个鼠类、蚤类群落;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蚤的蚤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3项指标均较高,对该地区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的构成和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与子午沙鼠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对维持塔里木盆地蚤类群落结构亦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经聚类分析可将塔里木盆地7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聚类为4个类型:(1)短耳沙鼠、小林姬鼠、灰仓鼠和小家鼠体外寄生虫群落;(2)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3)大耳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4)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虫群落。
张渝疆曹汉礼戴翔艾泽孜蒋卫阿布力克木李冰阿不力米提雷刚热孜万梁新海刘鸿斌于心冯崇惠
关键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塔里木盆地
大沙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后F1抗体变化情况
2017年
目的 观察大沙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后F1抗体反应及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大沙鼠捕获于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南缘,共211只,其中未感染鼠疫菌的大沙鼠为167只,感染鼠疫菌的为44只.实验菌株采用2504号鼠疫菌,该株鼠疫菌硝酸盐还原实验阴性,为强毒菌.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35只未感染鼠疫菌大沙鼠并平均分为7组(6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用按10倍梯度稀释成的1×10^6-1×10^11 CFU/ml浓度梯度菌液对1-6实验组大沙鼠进行第1次感染,对照组皮下鼠蹊部注射生理盐水,感染量均为1 ml;选取已感染过鼠疫菌且首次检测F1抗体滴度在1:256-1:4096之间的大沙鼠共17只,按照抗体滴度进行分为1:4096组(4只)、1:2048组(4只)、1:1024组(3只)、1:512组(3只)、1:256组(3只),并于每30天尾部无菌采血1次进行F1抗体检测,共检测5次;从剩余感染过鼠疫菌的大沙鼠中选取经2次检测F1抗体阴性的大沙鼠共9只,采用浓度为1×10^6 CFU/ml菌液进行第2次感染,感染量为1 ml.第1次和第2次感染后的大沙鼠,均于感染后的第3、5、7、15、30、60、90和120天尾部采血检测鼠疫F1抗体.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大沙鼠抗体衰减回归模型.结果 第1次感染鼠疫菌的大沙鼠中,1×10^6-1×10^8 CFU/ml组分别在第30、15和15天时检出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3/4、4/5,1×10^7和1×10^8 CFU/ml组均在第120天时达到最高抗体滴度,均为1:256;1×10^9、1×10^10和1×10^11 CFU/ml组,在第5天至第7天时可检出抗体,且在第7天至第15天时大沙鼠全部抗体阳转,1×10^11 CFU/ml组在第120天时达到最高抗体滴度,为1:4096.第2次感染鼠疫菌的大沙鼠中,第3天即可检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9,至第90天达到最高抗体滴度,为1:2048.大沙鼠F1抗体衰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45x-0.321(F=115.40,P〈0.001),从F1抗体滴度1:4096衰�
孟卫卫阿布力克木王信惠布仁明德阿扎提雒涛李冰阿不力米提王启果郭荣戴翔张渝疆
关键词:鼠疫F1抗体
塔里木盆地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群落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掌握塔里木盆地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的群落组成和结构。方法根据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按样方法捕获啮齿动物,对体外寄生蚤进行单独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各鼠类蚤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果在塔里木盆地共捕获啮齿动物7种351只,获体外寄生蚤10种683只,构建7个鼠类蚤类群落。结论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蚤的蚤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3项指标均较高,对该地区蚤类群落的构成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长耳跳鼠和三趾跳鼠的蚤类群落结构相似,并与子午沙鼠蚤类群落形成结构上的互补性,对维持塔里木盆地蚤类群落构亦具有重要的作用;群落间的相似性比较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的7个鼠类蚤类群落归为跳鼠蚤类群落、家栖或半家栖鼠类蚤类群落和子午沙鼠蚤类群落3个类群。
阿不力米提.买托呼提张渝疆戴翔李冰阿布力克木马尔当雷刚热孜万梁新海蒋卫艾泽孜于心
关键词:蚤类群落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寄生蚤群落结构及其鼠疫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体蚤群落的结构,解释其体蚤群落结构与动物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研究方法分析2005-2010年采自准噶尔盆地的大沙鼠体蚤,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到的各聚类群落与动物鼠疫流行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相关指标.结果 大沙鼠体蚤具有复杂群落结构,体蚤群落19种,但常见仅3种,16种为稀有种类,蚤群落平均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分别为1.66和1.5556,优势度不显著,为0.332,均匀性适中(0.5283).群落蚤类间具有共寄生性,染蚤率、蚤指数及主要寄生蚤的比例变化是影响体蚤类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可分为5个聚类群.结论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体蚤群落存在地理区域异质性,并与动物鼠疫流行强度相关.
张渝疆阿扎提雒涛阿布力克木王启果阿不力米提李冰孟卫卫郭荣戴翔曹汉礼
关键词:鼠疫大沙鼠寄生蚤群落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方法对2005--2012年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血清鼠疫抗体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地理地貌特征,分析鼠疫抗体阳性率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结果共获得准噶尔盆地13个行政区域大沙鼠血清鼠疫抗体检测数据4825份。大沙鼠动物鼠疫主要流行于准噶尔盆地中东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阳性率为8.39%)和准噶尔盆地西部低山平原粘土荒漠(阳性率为1.56%)2个地区。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鼠疫抗体阳性率由2005年的7.59%下降至2008年的0.61%,其后一直处于静息状态。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地区的东、中、西3个区段鼠疫抗体阳性率变化有所不同,西段于2006年和2010年间出现2次流行高峰,其间隔期为4年,2010年高峰期鼠疫抗体阳性率则达到45.65%,为3个地理区段最高值;中段于2006、2009和2011年出现3次高峰,间隔期为2.5年,鼠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92%,流行强度低于东、西段;东段是大沙鼠鼠疫最活跃的地区,各年度均可检出鼠疫抗体阳性血清,其变化呈现2006、2009和2012年3个高峰期,间隔期为3年。大沙鼠鼠疫抗体检测阳性率秋季高于春季,说明大沙鼠鼠疫流行为春季至秋季的持续流行。结论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流行存在地理区域和时间上的双重波动,以及地理区域上的异质性,并可分为准噶尔盆地西部低山平原粘土荒漠和中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2个流行区域。
郭荣戴翔曹汉礼夏连续阿不力米提阿布力克木王信惠阿扎提蒋卫李冰张晓兵雷刚王启果雒涛孟卫卫布仁明德热娜陈艳张渝疆
关键词:动物鼠疫大沙鼠准噶尔盆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2007—2016年鼠疫流行态势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现状。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2007--2016年在该疫源地18个县(市、区)采集的鼠疫宿主动物、媒介及鼠疫抗体和病原体检测数据。结果该疫源地大沙鼠密度在时间分布上呈波动状态,为2.1—22.6只/hm2;空间分布呈不均匀分布,以克拉玛依市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最高,分别为14.2只/hm2和13.0只/hm2;夜行鼠捕获率为4.2~10.1只/100夹次,以2014年最高,为10.1只/100夹次;子午沙鼠为优势种(81.9%);大沙鼠染蚤率和总蚤指数空间和时间分布存在波动,平均染蚤率为90.7%,总蚤指数为10.44,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分布最广,占总蚤指数的47.8%;夜行鼠平均染蚤率为20.2%,总蚤指数为1.20,以同形客蚤指名亚种和秃病蚤指名亚种为优势种类;鼠疫血清学检测啮齿动物13种9087份,阳性617份。其中大沙鼠阳性率最高(9.4%),其次为三趾毛脚跳鼠(1.1%)。空间分布存在2个鼠疫流行强度较高区域:昌吉至木垒的准噶尔东部区域,以克拉玛依、沙湾和乌苏甘家湖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大沙鼠鼠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3%和13.6%。时间分布上呈波动状态:2008年为低谷,2013年呈高峰,阳性率分别为1.0%和19.3%;10年间共计检出鼠疫菌18株,以大沙鼠及其体蚤检菌最多。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吉木萨尔和克拉玛依市检菌最多。结论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是一个物种组成丰富、宿主和媒介群落结构多样、鼠疫流行强度不断变化的复杂生态系统,动物间鼠疫流行呈全区域性、连续性和异质性,存在主动和被动接触感染2类3种鼠疫风险播散链。
张渝疆阿布力克木王诚雒涛阿不力米提郭荣阿扎提孟卫卫
关键词:动物鼠疫准噶尔盆地
2004年新疆温泉县鼠疫疫源地调查报告
2007年
目的确定新疆温泉县鼠疫疫源地面积,鼠疫疫源地类型。方法2004年5月27日~8月31日在温泉县南部山区采用鼠疫流行病学、生态学、动物昆虫学、血清学、病原学等方法进行鼠疫疫源调查。结果啮齿动物优势种为灰旱獭,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3200m的高山草原、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地带;其次为长尾黄鼠,主要以岛状分布于海拔1800~2800m的草原带。路线法调查灰旱獭密度为0.26只/hm^2,定点法调查3个样地平均密度为3,8只/hm2;调查区内长尾黄鼠数量甚少,呈岛状分布,样地定点观察平均密度为9,2只/hm2。调查区内按不同生境用5m夹线法进行夜行小型鼠调查,捕获小型鼠4种15只,小型鼠捕获率为2%。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共发现3科、10属、13种。病原学检验脏器及媒介蚤材料,结果均为阴性。血清学检验出5份阳性材料。结论旱獭和狗血清阳性说明温泉县南部山区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有动物间鼠疫流行。为了防止人间鼠疫流行,应加强鼠防意识,加大鼠防投入力度,全面开展各项鼠疫防治监测工作。
艾泽孜.穆罕模德曹汉礼阿布力克木王信惠阿扎提木合亚提波拉提居来提
关键词:鼠疫温泉
塔里木盆地蜱类群落结构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为掌握塔里木盆地蜱类群落的结构特征,探讨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差异对蜱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按照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进行蜱类种类和数量调查,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分析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蜱类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共在该地区采获蜱类5属10种,扇头蜱和革蜱在盐碱湿地生态景观中占主要地位,亚洲璃眼蜱是植被发育良好的盐碱沙地或沙漠化生态景观中的优势蜱类。在土壤以盐碱湿地为主的生态环境中,游离蜱群落组成单一,优势种类突出,优势度高,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低;在草本植物和灌木发育良好,地质较为干燥的盐碱和盐碱沙化生态环境中,蜱类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高,优势度适中等;在草本和灌木发育良好的漠化的生态环境中,蜱类的组成较为简单,优势度高,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低,优势种的蜱指数高;在乔木密集,草本植物和灌木稀少的干旱的盐碱和盐碱沙化生态环境中,地面游离蜱的种类和数量均十分稀少。高海拔戈壁湿地生态景观的蜱类群落与其他生态景观的蜱类群落的相似性指数最低,其次为沙漠化生态景观,但该生态景观的2类生境中的蜱类群落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盐碱类生态景观中的各蜱类群落间具有较高相似性,均在0.9以上,且该类生态景观中的蜱类群落与具有较高植被覆盖度的盐碱沙化生态景观和戈壁原生景观的蜱类群落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盐碱沙化生态景观的蜱类群落与其他生态景观中的蜱类群落具有中等水平的相似性指数,在0.5~0.9之间,蜱类群落结构的类型介于盐碱和沙漠化类生态景观的蜱类群落结构形态之间。
李冰阿布力克木雷刚阿不力米提张渝疆
关键词:蜱类群落塔里木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