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_α测定的探讨
- 2003年
- 李倩陈兴华王根发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血清学检测TNFΑ巨噬细胞免疫反应
- 中药对脑栓塞患者抗血栓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中药对风心脑栓塞患者的抗血栓作用。方法 :测定 31例风心脑栓塞患者 (男 18,女13) ,平均年龄 5 6± 8岁 ,运用加减桃红四物汤 ,对治疗前后血中抗凝和纤溶方面指标进行测定。同时测定 30例正常人血指标 (男 19,女 11) ,平均年龄 5 4± 4岁 ,所有病人服药 14天。结果 :用药后纤溶酶原 (PLG)、纤溶酶原活化素灭活剂 (PAI)比用药前下降 (p <0 0 5 )。AT -Ⅲ :A ,AT -Ⅲ :Ag ,tPA及D二聚体 (D -dimer)比用药前增加 (p <0 0 5 )。结论 :桃红四物汤具有一定抗凝作用 ,促进微血栓的纤溶过程 。
- 陈兴华陈伟姚革李倩顾剑萍朱弘
- 关键词:中药抗血栓桃红四物汤加减纤溶酶原
- 丘脑出血与T_3、T_4、TSH RIA
- 1996年
- 本文对我院从1993~1995年收治的35例丘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T_3、T_4、TSH变化进行观察和估价。 现将35例丘脑出血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T_3,T_4、TSH RIA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一)正常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5~70岁。
- 陈兴华俞丽华
- 关键词:丘脑出血T3T4TSHRIA
- 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在急性期血糖升高,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方法:本文测定了50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皮质醇(F),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灶大小进行直接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FPG、FINS及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脑梗死轻型组和中重型组的FPG、F、ISI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P<0.01、P<0.05)。ISI与脑梗死的面积呈负相关(r=-0.313,P<0.05)。ISI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呈负相关(r=-0.317,P<0.05)。中重型组的死亡率与病残率高于轻型组。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IR,且急性期胰岛素水平及IR程度与患者病情与预后有关。故在脑梗死急性期对血糖升高的患者应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
- 陈兴华王根发俞丽华
- 关键词:脑梗死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 TCD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观察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和50例正常人。90例VBI患者TCD异常达54.4%,其中30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19例椎动脉血流速度异常。TCD比传统的脑电阻图有诸多优势,并指导临床用药和估计血管异常的预后。因此,TCD对研究VBI有重要作用。
- 陈兴华姚革陈妙珍
- 关键词:TCD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老年血流动力学VBI技术观
-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颈动脉斑块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 ,将 8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成颈动脉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 ,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清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颈动脉有斑块组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颈动脉硬化的多因素分析表明 ,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之一。
- 陈伟程洁王根发陈兴华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超声检查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机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ET、TXB2 、PGF1α的改变及西洛他唑 (Cilostazol)和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疗效和对以上三指标的影响 ,以证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机制学说。方法 :将 30例正常中老年人为对照组 ,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组和西洛他唑、甲钴胺联合用药组 ,共三组。测定三组治疗前及治疗组经 12周药物治疗后的ET、TXB2 、PGF1α值并进行比较 ,通过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的观察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甲钴胺组和联合用药组 (二组DPN组 )的ET、TXB2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PGF1α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ET、TXB2 、PGF1α值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甲钴胺组差异不明显 (P >0 0 5 ) ;联合治疗组DPN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好于甲钴胺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功能存在障碍 ,通过药物干预能改善DPN的微血管功能和临床症状 ,故微血管障碍可能为DPN发病机制之一。
- 渠胜英陈兴华姚革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
- 丘脑出血伴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胃液素的变化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伴消化道出血与血清胃液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丘脑出血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分为急性期与恢复期及伴消化道出血12例,伴或不伴消化道出血13例的血清胃液素,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丘脑出血患者的胃液素水平为2010ng/L±751ng/L,较正常对照组(810ng/L±472ng/L)明显升高,其中急性期伴消化道出血(2240ng/L±688ng/L)或不伴消化道出血(1641ng/L±711ng/L)患者的胃液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也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胃液素的改变与丘脑出血有关,尤其是急性期和伴消化道出血患者明显增高.
- 陈兴华李定国
- 关键词:脑出血丘脑消化道出血
- 六藤汤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1995年
- 六藤汤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陈兴华(200092)关键词:脑梗塞,六藤汤脑梗塞的治疗,目前仍主要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碳酸氢钠等静脉注射,抗凝的疗效不够满意,我们采用中草药六藤汤治疗脑梗塞33例,初步观察有广定的...
- 陈兴华
- 关键词:脑栓塞中医药疗法疗效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英文)被引量:1
- 2006年
- 背景: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心脑及周围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大量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中,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而在动脉硬化早期就发挥作用。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设计:描述性观察。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对象:为2001-09/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的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53例,女28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5±11)岁。方法: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将8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成颈动脉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观察各危险因素指标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颈动脉硬化的各项危险因素指标,颈动脉斑块。结果: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颈动脉有斑块组(45例)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4.38±1.33)g/L;(5.19±1.27)mmol/L;(3.15±0.73)mmol/L,高于无斑块组(36例)(3.20±1.30)g/L;(4.56±1.30)mmol/L;(2.49±0.92)mmol/L,P<0.05)。②颈动脉斑块在纤维蛋白原低、中、高三组中的比例分别为11%穴5例雪、16%穴7例雪、73%穴33例雪,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穴P=0.02雪。③颈动脉硬化的多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年龄水平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纤维蛋白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陈伟程洁王根发陈兴华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颈动脉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