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凤娟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嘉兴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辨证
  • 1篇电针
  • 1篇休克
  • 1篇药物
  • 1篇镇痛
  • 1篇镇痛镇静
  • 1篇证型
  • 1篇烧伤
  • 1篇烧伤感染
  • 1篇衰竭
  • 1篇通气
  • 1篇脓毒
  • 1篇脓毒性
  • 1篇脓毒性休克
  • 1篇脓毒症
  • 1篇中西医
  • 1篇中西医结合
  • 1篇中西医结合疗
  • 1篇中西医结合疗...
  • 1篇中药

机构

  • 4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陈凤娟
  • 3篇张建兰
  • 3篇林闽
  • 2篇陈锋
  • 1篇范一平
  • 1篇史锁芳
  • 1篇俞跃杰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感冒后咳嗽复杂证型辨证论治举隅被引量:5
2011年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急性期其他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为感染致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少数患者可能会存在短暂性气道高反应性。临床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急诊查胸片无异常,抗菌药使用效果不理想。
范一平陈凤娟史锁芳
关键词:感冒咳嗽
"相火论"指导下的脓毒症"四证四法"辨证规律探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前在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时主要采用"四证四法"的辨证方法.该辨证方法虽然适用于临床,但是辨证难度相对较大,且证候之间的关系未阐明.使用"相火论"的辨证思路,根据脓毒症等发展过程,"相火"的演进过程可分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受损、相火衰败4个阶段,对应毒热证(血瘀证)、热厥、寒厥、脱证4个疾病阶段,相应的治疗分别是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回阳救逆、扶正固脱4种方法,治疗过程中需要顾护胃气."相火论"的引入可阐释"四证四法"之间的关系,更深刻地揭示其内涵.
林闽张建兰陈锋陈凤娟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相火论脱证
电针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气管插管的呼吸衰竭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取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内关、神门、天枢、定喘(均为双侧取穴),肺俞、膻中、关元、脾俞、肾俞、中脘(均为单侧取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后予电针治疗。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持续治疗5 d,并随访至14 d。观察并记录实验组患者电针前后浅快呼吸指数、CO_2分压、血氧指数(PaO_2/FiO_2)、潮气量变化,并将两组患者5 d内脱机成功率、丙泊酚日使用量、胃肠障碍发生率、营养达标率,14 d内脱机成功率、谵妄发生率、ICU停留时间、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针灸前后患者浅快呼吸指数、CO_2分压、PaO_2/FiO_2、潮气量均较前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丙泊酚日使用量、胃肠障碍发生率、营养达标率改善、脱机成功率、谵妄发生率、ICU停留时间、死亡率得到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是一项有前景的治疗,电针后患者即刻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中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林闽吕德可张建兰陈锋俞跃杰陈凤娟
关键词:呼吸衰竭电针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镇痛镇静
中药对重症烧伤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中药在烧伤重症阶段对烧伤感染指标、抗菌药物使用和耐药菌出现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重症烧伤患者,使用回顾性的方法,根据患者中药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中药+西医治疗的综合治疗组(综合组) 60例,及单纯西医治疗组(西医组) 48例,根据病例及医嘱系统的内容,提取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对比2组患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降钙素(PCT)、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评分、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西医组比较,综合组WBC、hs-CRP、PCT、AGI评分、ICU住院率等指标均较优,但仅WBC、AG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医组比较,综合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较低,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累计用药频度(DDDs)占所在组总DDDs比率较高,而限制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DDDs占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多重耐药菌总出现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火毒炽盛、热入营血、阴阳两虚为烧伤重症阶段的主要证候,中药以清热凉血、养阴益气药物为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感染控制更加理想,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耐药菌出现率较低。
林闽吕德可张建兰陈凤娟
关键词:烧伤中药治疗抗菌药物中西医结合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