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芳
-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脑瘫的屈光状态和斜视的观察被引量:4
- 1999年
- 脑瘫是由于未成熟大脑的缺损或损害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在脑瘫患儿中,约半数以上的患儿伴有视觉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屈光不正和斜视[1]。为了解脑瘫患儿的屈光状态和斜视的情况,我们对本院经神经康复科确诊的脑瘫患儿的屈光状态和斜视进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对...
- 陈少芳梁惠慈
- 关键词:脑瘫屈光状态斜视儿童
- 广州市5860名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被引量:38
- 2007年
-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及屈光情况。【方法】2001-2005年对广州市东山区部分幼儿园的5 86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连续数年的屈光状态调查,包括视力检查,视力筛查仪散瞳后验光仪验光,观察儿童在这一时期的屈光变化。【结果】在5 860名学龄前儿童中视力低常1 180人(20.14%);3-6岁的儿童年龄越小,低常视力比率越高;随着年龄逐渐增加,低常视力、远视人数逐渐减少,而正视、近视人数逐渐增加,混合散光的人数变化不大。【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实施眼保健以及对需要治疗者进行早期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预防和保护青少年视力,应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 冯光强项道满陈少芳毛娅妮周红梅黄业贤王建勋
- 关键词:视力屈光状态儿童
- 屈光不正学龄前儿童1200名屈光动态观测被引量:2
- 2007年
- 我科自2001年至2005年对广州市东山区部分幼儿园的5860名儿童中的12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连续4年的屈光状态调查,报告如下。
- 冯光强项道满周红梅黄业贤陈少芳毛娅妮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屈光状态调查
- 87例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与年龄及弱视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87例3-6岁学龄前儿童。测量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及矫正后立体视,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的发生与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各年龄组均有可能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程度越高,弱视的程度就越重。屈光参差性弱视无论近视性还是远视性,弱视程度与立体视程度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普查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陈少芳项道满
- 关键词:屈光参差学龄前儿童弱视
-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双眼视觉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观察 82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RAET)的双眼视觉。方法 用同视机检查配镜前后的双眼单视功能。结果 戴镜后的双眼单视功能比戴镜前明显改善 (P <0 0 0 0 1) ,经过平均 4 5年的随访后 ,2 7%的RAET患者丧失双眼单视功能。双眼单视功能与斜视的发病年龄、弱视治疗效果及双眼视力参差大小有关 ,若发生眼位回退 ,合并垂直斜视与下斜肌亢进也可破坏双眼单视功能。结论 RAET的早期诊断 。
- 陈少芳
- 关键词: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双眼视觉
- 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12岁的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经散瞳验光配镜,矫正视力均≤0.8,确诊后每半年复查1次,每年散瞳验光1次,随访期末矫正视力≥0.9,共138例(276眼)。随访期5~12年。结果:中度远视屈光度下降最慢,轻度和高度屈光度下降较快。轻、中、高远视3组病例的初诊年龄和观察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远视度数低的患儿容易发生近视。结论:在矫正远视性弱视的同时应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 陈少芳项道满凌士奇
- 关键词:远视弱视儿童近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