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彬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全球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耐药
  • 4篇病毒
  • 3篇HIV-1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病毒
  • 2篇耐药基因
  • 2篇耐药基因型
  • 2篇艾滋病
  • 2篇HIV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突变
  • 1篇吸毒
  • 1篇吸毒者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耐药毒株

机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宜昌市疾病预...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伊犁哈萨...
  • 1篇凉山州疾病预...

作者

  • 5篇邢辉
  • 5篇廖玲洁
  • 5篇陈彬
  • 2篇全宇
  • 2篇周茜
  • 2篇苏斌
  • 2篇陈曦
  • 1篇刘宏伟
  • 1篇李敬云
  • 1篇马鹏飞
  • 1篇方志明
  • 1篇孙峰
  • 1篇康来仪
  • 1篇汪宁
  • 1篇秦光明
  • 1篇赵全璧
  • 1篇尚红
  • 1篇阮玉华
  • 1篇黄汉菊
  • 1篇王哲

传媒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四川省凉山州HIV耐药毒株流行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HIV耐药株的流行现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0年8—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凉山州7个县(市)317名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治疗数据,同时采集血样进行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vL)和耐药基因型突变检测。结果调查对象VL〈1000copy/ml的比例为73.50%(233/317);CD4^+T淋巴细胞数中位数(M)为329cell/μl,总耐药率为8.20%(26/317)。84名病毒抑制失败的患者中,总耐药率为30.95%(26/84)。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28.57%(24/84)、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8.33%(7/84)、对蛋白酶类药物耐药率为1.19%(1/84)。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耐药发生的因素有通过静脉吸毒感染(AOR=3.37,95%CI:1.06~10.66,P=O.0390)、调查前无原因的慢性腹泻〉1个月(AOR=8.38,95%CI:1.87~37.69,P=0.0055)、CD4^+T淋巴细胞数〈200cell/μl(AOR=3.48,95%CI:1.29~9.39,P=0.0139)和来自布拖县(AOR=17.68,95%CI:4.97—62.86,P〈0.0001)。22名耐药的患者85.00%集中在布拖县,通过布拖县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发现民族为彝族(AOR=17.35,95%CI:2.01~149.73,P=0.0095)、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AOR=O.18,95%CI:0.08~0.42,P〈0.0001)、婚姻状况为已婚或同居(AOR=8.17,95%CI:2.35~28.39,P=0.001)、近1个月按要求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的比例≥90.00%(AOR=O.05,95%CI:0.02~0.13,P〈0.0001)与耐药的产生有相关性。结论凉山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获得较好效果。不同地区耐药率差异较大。需要重视静脉吸毒人群耐药预防,并强化依从性教育和监督。
王启兴王霞陈彬马志凌梁姝廖玲洁马名驹卫大英秦光明阮玉华邵一鸣邢辉
关键词:艾滋病毒抗病毒治疗静脉吸毒者耐药
中国2007-2009年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质量评估结果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2007-2009年统一发放至各省,针对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蛋白酶和反转录酶基因的耐药突变基因型外部质控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检测技术能力评价。方法对3年共5次由各省提交的,应用实验室自建方法(In house)、Viroseq(雅培公司,Abbott)和TruGene(西门子公司,Siemens)检测系统获得的耐药基因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质控盘由6份血浆(HIV-1B及B/C重组毒株)组成,覆盖病毒的蛋白酶和反转录酶基因区的野生型和耐药突变型。每份序列与共享序列比较,使用扣分制对各实验室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除3家核心实验室外,累计有19个省23家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或医院自愿参加,共提交了95份结果,其中3家实验室使用ViroSeq检测系统;提交了9份结果;1家使用TruGene检测系统;提交了1份结果;其余85份使用in-house检测系统。考核品总的序列阳性率(获得合格序列率)为97.7%,其中的低载量(1 000拷贝/mL)样本均得到阳性结果;根据累计提交的序列结果看,耐药位点判读的完全一致率为78.9%(75/95),序列编辑分析的一致率也有76.8%(73/95)。参加能力验证的省市级实验室由2007年的15家增加到2009年下半年的23家,合格率(001PT)由73.3%上升到(004PT)95.2%,3次以上优秀的实验室有13家。结论目前的检测方法均可成功扩增中国主要亚型流行毒株。所有检测结果在各实验室间的一致性均较高,因此基因型耐药检测技术是可靠的,但各实验室检测能力也存在差异。我国具备耐药基因型检测能力的实验室数量不断增加,检测水平逐年提高。
邢辉廖玲洁钟平李敬云尚红康来仪杨娟陈彬全宇赵全璧汪宁邵一鸣
关键词:基因型耐药
干血斑用于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通过干血斑样本与血浆、全血的HIV-1基因型耐药性检测结果比较,探讨十血斑样本应用于我国患者HIV—1耐药性检测及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来自安徽(10例)、云南(13例)、湖南(6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例)4省(自治区)共39例AIDS患者,这些患者感染的HIV-1流行株覆盖中国主要的流行亚型(B、CRF01_AE、CRF07_BC),同时对同一患者的血浆、全血及干血斑3种类型的样本应用实验室自建的套式PCR方法扩增HIV的pol基因区,通过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程度判别并比较三者的耐药性结果。结果干血斑、全血与血浆样本相比总扩增成功率分别为95%(37/39)、92%(36/39)及100%(39/39),各亚型样本基因序列的3种样本的一致性均高于99%,同时干血斑样本的耐药性检测结果与血浆相比一致性为86%(31/36),突变位点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为混合碱基导致。结论综合PCR扩增效果及序列分析差异等因素,十血斑样本可以反映出耐药的整体流行趋势,用于我国HIV-1患者的耐药检测及监测值得推广。
马鹏飞邢辉廖玲洁陈彬赵全壁全宇孙峰杨绍敏苏斌陈曦邵一鸣
关键词:HIV-1干血斑聚合酶链反应
TAM类突变对B'亚型HIV病毒耐药和复制能力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T215Y和L210W等TAM类突变在B'亚型pol区遗传背景下对HIV病毒的耐药程度和复制适应性的影响。方法血浆样本来自我国中部地区1名已接受抗病毒治疗且耐药的患者,利用SGA方法获得其3个病毒准种的含TAM突变的pol基因片段,采用PCR引入点突变分别将T215Y和L210W回复突变为野生型密码子,将突变前后的pol区片段替换pNL4-3-BstII感染性克隆的相应片段,构建重组感染性克隆,利用荧光素酶和P24抗原检测分别评价重组病毒的耐药程度和复制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3个重组感染性克隆pNL-PAT-1、pNL-PAT-2、pNL-PAT-3,TAM类突变分别为:T215Y、M41L/L210W/T215Y和M41L/L210W/T215Y,回复突变后的重组感染性克隆分别为pNL-PAT-1-T215Y(-)、pNL-PAT-2-L210W(-)和pNL-PAT-3-L210W(-);与原始重组病毒比较,T215Y和L210W回复突变后的重组病毒对AZT的IC50分别下降4.9、8.1和2.7倍,感染pNL-PAT-1-T215Y(-)的培养上清中P24含量较原始毒株pNL-PAT-1高,而两株含M41L/T215Y的病毒与含M41L/L210W/T215Y突变病毒的复制能力比较结果并不一致,其中pNL-PAT-2-L210W(-)感染上清的P24含量较原始毒株略有降低,而pNL-PAT1-3-L210W(-)的P24含量则较原始毒株明显升高。结论在B'亚型pol区遗传背景下,T215Y和L210W均可引起HIV病毒对AZT的耐药程度升高,T215Y还可造成病毒复制能力的下降,但是L210W对复制能力的影响不一,基因多态性可能对病毒的耐药和复制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周茜邢辉方志明陈彬王铮邵一鸣廖玲洁黄汉菊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克隆耐药突变
一种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一种实验室自建(in-house)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方法的可重复性。方法从2008-2010年已进行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in-house法)的样品中抽取204份再次进行基因型检测,包括核酸的提取、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对两次的耐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4份样品中,对群体耐药发生的判断上一致性很高,可达98.5%(201/204),在每种抗病毒药物是否发生耐药的判断上[92.2%(188/204)]具有一致性,对每种抗病毒药物的耐药程度判断一致性为81.9%(167/204),84份样品中共有159个位点在两次检测中出现耐药突变位点上不一致的情况,其中不完全一致的位点有149个,蛋白酶区第71位(13/204,6.4%)和逆转录酶区第103位分别出现最多(12/204,5.9%),完全不一致的位点有10个,出现在蛋白酶区第71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相关突变位点第67、69、70、215、219位,以及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相关突变位点第90、181、221位。结论 in-house方法双重检测对耐药发生及耐药程度的判断上总体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方法学尤其是混合碱基的判读上需进一步标化以达到更好的可重复性。由于混合碱基的判读会影响耐药突变位点的确定,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更加严格地执行混合碱基的判断标准和控制序列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周茜廖玲洁陈彬苏俊琪刘宏伟王哲苏斌董永慧陈曦杨绍敏邵一鸣邢辉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IN-HOUSE耐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