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电影
  • 2篇作家
  • 2篇小说
  • 2篇华人
  • 2篇海外华人
  • 2篇北大
  • 2篇长篇
  • 1篇当代中国电影
  • 1篇底层文学
  • 1篇地铁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解读
  • 1篇学史
  • 1篇依赖症
  • 1篇意味
  • 1篇友人
  • 1篇职业作家
  • 1篇中国电影
  • 1篇中国古典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0篇陈思
  • 2篇季亚娅
  • 1篇陈新榜
  • 1篇刘纯
  • 1篇颜妍
  • 1篇张岩雨
  • 1篇丛治辰
  • 1篇谢琼
  • 1篇王嵘

传媒

  • 3篇南方文坛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艺术评论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黄土地”到“北海道”——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风景变迁被引量:6
2009年
中国电影"风景"从最初的寓言化到民俗化,从去审美化到政治化,从奇观化到物恋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探索。在这样的景物变幻中,始终不变的是西方电影市场、资本乃至特定话语知识的远程操控。无论是民俗化、政治化或者奇观化这些概念,其实共同指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的"风景",总有一部分是为他者观看而拍摄的。
陈思
关键词:中国电影风景黄土地卢米埃尔表演动作
涉渡与回返——评《人民文学》“新海外华人专号”被引量:4
2010年
作为文学期刊重镇的《人民文学》,在2009年已为读者奉献了诸多佳作。至第11期往前,长篇作品有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第2、3期)、张翎的《金山》(第4、5期)等,中短篇则有铁凝的《伊琳娜的礼帽》(第3期)、郭文斌的《清明》(第4期)、晓航的《断桥记》(第7期)、毕飞宇的《睡觉》(第10期)、
陈思季亚娅
关键词:海外华人长篇
拉康“镜像”移情——王昌龄《送魏二》的抒情策略
2004年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七绝是在作者王昌龄仕途失意,被贬为龙标尉时所作,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不但是因为被贬。
陈思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盛唐气象送别诗孤月
“底层”的限制--谈曹征路长篇《问苍茫》的“传统依赖症”被引量:1
2009年
“底层文学”身上缠绕着许多难以一言蔽之的理论问题,理论界的担忧与赞誉并存。一方面,对“文学性”不足的担忧,时常成为批评者的口头禅。另一方面,支持者则强调“底层文学”与1980年代以来“纯文学”的差异,并直接调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左翼文学”乃至“问题小说”的文学史资源为之呐喊。
陈思
关键词:长篇现实主义文学底层文学
跨文本中的自传幻觉——解读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被引量:2
2009年
借助跨文本性理论模型分析《喜剧之王》,提取植入主文本中的三重互文本,由此可揭示自传幻觉的生产机制。影片通过破除叙事严密性,不断强化演员形象以叠化主人公形象,有效地使观众将影片主人公混同于其个人实际经历。通过挖掘尹天仇与周星驰行为逻辑的不一致性,证明周星驰自传在影片中实际上处于缺席状态。与他前后几部影片相对照,自传幻觉不过是贯穿周星驰后期电影的修辞策略。
陈思
关键词:周星驰自传幻觉
毕飞宇近年权力叙事解读:从《玉米》到《平原》被引量:4
2009年
论文解读近年毕飞宇小说《玉米》、《平原》中的权力叙事。文章借助叙事学方法,发现"权力"在叙事层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家庭、乡镇、学校三个空间中的权力状况。最终,论文比照文本对格雷马斯相关理论的抵触,推断出毕飞宇笔下"权力"的四重特殊属性。
陈思
关键词:权力叙事权力《玉米》《平原》
“断桥上的戏谑者”的形象史与文学史意味——重读陈建功小说《鬈毛》被引量:1
2011年
重读,是以新的视野打开文本的意义平面,解救埋没的隐秘潜流。另一方面,重读也意味着修正文本与其他文本的关联,拆解或重构文学史、思想史的谱系。更深的用意在于,这样的重读立足当下执念,更意欲对既定的阐释植入爆破装置,打碎桎梏思维的演绎链条,从而解放出未来的无限可能。
陈思
关键词:文学史重读意味小说戏谑
北大评刊(2009年第3期)被引量:1
2009年
本期最值得关注的是两部续完的长篇,张翎的《金山》(《人民文学》第5期)和王刚的《福布斯咒语》(《当代》第3期)。张翎以如今在海外作家身上特别突出的"拙劲"正面强攻了北美华人史,虽然在对历史纵深的把握和对移民原生经验的开掘上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拉起了一个宏大而完整的框架,细节也多细腻感人之处,在有关华人移民史题材的书写史上,《金山》将是一部绕不过去的作品。王刚的《福布斯咒语》继续塑造地产商冯石这个民营资本家的形象,写他内心的挣扎,鲜活的质感和对灵魂探问的深度远远超过了当代远离时代生活核心的职业作家们,虽然冯石这个人物的分量已经几乎大过了整部作品的分量,但毕竟写活了一个独特时代的独特人物,相信这个人物形象也将是未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这一类文学书写中难以绕过的。叶广芩、方方、范稳等几位老作家都沿自己的创作路数推出用力之作,可惜均难称力作。倒是新人之作有出挑之处,海外作家陈河的《黑白电影里的城市》(《人民文学》第5期)以心理小说的精微挑动了一处久远的"中阿友谊"的记忆;黄咏梅的《鲍鱼师父》(《山花》第6期)写底层机锋暗藏;新一届"《西湖》新锐奖"得主文珍的《第八日》(《西湖》第5期)写失眠呕心切肤,令人过目难忘。【主持人:邵燕君】
张岩雨陈新榜王帆丛治辰刘纯颜妍宫睿哲谢琼何不言桑槿王嵘顾虹陈思
关键词:职业作家北大
“强度”的文学及其相关问题——以韩松《地铁》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韩松的《地铁》,其直观的感受是“有劲”、“狂躁”或者“强烈的”(intense)。它的文体暴烈、不羁而破碎,咀嚼起来甚至如带着绝望的沙砾。面对这样的作品,批评家必须要回答如下的问题:这种风格的内在原理是什么?同时,作为并不成熟的技术,它具有怎样的内在局限?最后,这样的文学实践,其意义何在?
陈思
关键词:文学实践地铁批评家绝望
北大评刊(2009年第6期)被引量:2
2010年
2009年最后一期的文学期刊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民文学》第12期的"海外新华人作家专号"。近几年来,新海外华人的创作实力逐年上升,上年度的中短篇佳作已与大陆文坛有分庭抗礼之势,本年度无论长短篇都几占半壁江山。"专号"是其实力的集中展现,其中,陈谦的《望断南飞雁》(中篇)、陈河的《沙捞越战事》(长篇)、袁劲梅的《老康的哲学》(中篇)都堪称力作。《人民文学》第11期的质量也颇骄人,韩少功的《赶马的老三》(中篇)、须一瓜的《火车火车娶老婆没有》都颇具分量。《人民文学》本年度确实表现出色。年初扩版后,不但推出了《一句顶一万句》、《金山》等重头长篇,中短篇佳作也精彩纷呈,本年论坛编选的年选本篇目半数以上来源于此刊。本期值得推荐的作品还有:刘庆邦的《我们的村庄》(《十月》,中篇)对当下农村的生活状态和权力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有力的表现;晓航的《灵魂深处的大象》(《中国作家》,中篇)以轻盈的想象揭示现实沉重的命题;孙未的《点火》(《上海文学》第12期,短篇)和滕肖岚的《爱会长大》(《收获》第6期,中篇)分别对白领群的新型男女关系和"80后""闪婚族"的情感状态有着敏感的发现捕捉,且感觉细腻,用笔精准,新鲜可人。此外,莫言又推出了新长篇《蛙》(《收获》)。这一在"稳定高产"状态下的又一大制作不但依然缺乏思想内涵,更遗憾的是才华尽失——那种莫言式的才华即使在《生死疲劳》那样的急就章里也惯性保持着。唯一引人眼球的是题材,有关新中国计划生育的故事特别能引起西方读者的兴趣,小说中全无艺术功用的书信体的采用几乎挑明了作家的读者预期。这部小说的最大价值恐怕也就在于作为中国作家"诺贝尔焦虑症"的解读个案。篇幅所限,本期重点摘编推出重要作品期刊点评,其他刊物从�
陈思季亚娅林碧鸢颜妍丛治辰顾虹徐妍焦媫
关键词:北大海外华人华人作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