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梗死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心病
  • 3篇冠心病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率
  • 2篇心率变异
  • 2篇心率变异性
  • 2篇心室
  • 2篇心室重塑
  • 2篇心源性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源性
  • 2篇麝香
  • 2篇麝香保心丸

机构

  • 13篇广东医学院第...

作者

  • 13篇陈晓
  • 5篇凌云
  • 3篇许锦荣
  • 3篇刘衍宇
  • 3篇方凌燕
  • 2篇陈卫红
  • 2篇莘筑
  • 2篇刘义明
  • 2篇陈玲
  • 1篇钟毓琼
  • 1篇黄玉英
  • 1篇张谷
  • 1篇廖志勤
  • 1篇林桂花
  • 1篇陈康裕
  • 1篇莫伟
  • 1篇李燕
  • 1篇黄秀清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心衰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麝香保心丸干预慢性心衰冠心病患者心室重塑的效果。方法 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麝香保心丸小剂量组、麝香保心丸大剂量组3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指南规定的抗心衰治疗;麝香保心丸小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麝香保心丸每次2片,每日3次;麝香保心丸大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麝香保心丸每次4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后比较3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水平的差异;比较3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的差异。结果麝香保心丸大剂量组的NT-pro BNP、AngⅡ、ALD、MMP2水平与麝香保心丸小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均P<0.05),而TIMP2水平则升高(均P<0.05)。麝香保心丸小剂量组的NT-proBNP、AngⅡ、ALD、MMP2及TIMP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与麝香保心丸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麝香保心丸大剂量组的LVEF升高,LVESV、LVEDV、WMSI水平降低(均P<0.05)。麝香保心丸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的LVEF、LVESV、LVEDV及WMSI水平差别均不大(均P>0.05)。结论大剂量麝香保心丸能显著改善慢性心衰冠心病患者的心室重塑程度,但小剂量则效果不明显。
刘左玲刘衍宇凌云陈晓许锦荣方凌燕
关键词:慢性心衰冠心病麝香保心丸心室重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焦虑抑郁药物干预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抑郁组和抑郁干预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连用1个月观察心肌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性死亡的临床情况和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0例干预组患者心肌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性死亡及汉密斯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优于抑郁组。结论抗焦虑抑郁药物干预治疗提高了AMI的疗效,改善了焦虑抑郁症状。
陈晓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症氟西汀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慢性心衰心室重塑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选取9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即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麝香保心丸,试验2组增加大剂量麝香保心丸,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管紧张素Ⅱ、LVEDD、LVESD及LVEF水平具有改善,其中试验2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实验1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麝香保心丸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室重塑机制,且大剂量麝香保心丸临床疗效较小剂量显著。
刘左玲刘衍宇凌云陈晓许锦荣方凌燕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心室重塑
急性心源性脑栓塞25例分析
1997年
脑栓塞(CE)是三大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各种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为人们所重视。约一半的栓于来自心脏,即所谓心源性脑栓塞(CCE),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多,致残率高,致死率亦高,因此早期识别CCE更为重要。本文就我院近十年间共收住院的25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陈晓
关键词:心脏病心源性脑栓塞病例分析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合并心脏病的疗效与肝肾功能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硝笨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合并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0例轻中度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18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左室后壁厚度(LVPW)和室间隔厚度(IVS)及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达标,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两组LVPW和IVS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而停用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无1例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疗效更优,且无明显肝肾损害。
刘左玲刘衍宇凌云陈晓许锦荣方凌燕
关键词:轻中度高血压左室肥厚阿托伐他汀钙
硝普钠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高龄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三药联用对高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高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72例,应用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三药联用治疗,与硝酸甘油作为对照组,对心功能进行临床评估;监测血压、心率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三药联用治疗心功能明显改善,低血压发生率低,无不良反应。结论三药联用治疗高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好,安全,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陈晓
关键词: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高龄充血性心力衰竭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并比较不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28例,预防性给药,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罗红霉素组、强力霉素组、对照组。结果:随访3个月,罗红霉素组25例出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2.9%,强力霉素组28例出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4.6%,对照组25例出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5.2%。罗红霉素组和强力霉素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虽然罗红霉素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强力霉素组低,但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提示抗生素介入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对降低心血管事件无明显作用,并不能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血管转归。
凌云林桂花李燕陈晓陈卫红莘筑陈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抗生素
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和必要性。方法通过对急诊中82例心肌梗死和78例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心肌酶谱的变化,来研究和探讨此酶类物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82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心肌酶谱CK升高80例,不升高2例,CK的检出敏感度为97.6%;7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心肌酶谱CK全部升高,敏感度100%,依窒息的轻重程度,其值变化范围为794.5~4 082.3(U/L),且轻、中、重度患儿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存在检验的必要性。
莫伟刘义明陈晓廖志勤钟毓琼
关键词:心肌酶谱急诊心肌梗死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1 0 2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治疗组( 55例)和对照组( 4 7例) ,治疗组静脉输注参麦注射液50mL ,连用1 4d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死亡例数。结果 治疗组降低QT离散度及提高心率变异性的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参麦注射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使QT离散度缩短,心率变异性提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
陈晓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参麦注射液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1周内及1月后心率变异性(HRV)及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AM I患者1周内及1月后做HRV及QTd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M I1周内与1月后HRV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 I1周内QTd明显长于1月后及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V及QTd检测可作为判断AM I预后的无创伤性检测手段,AM I患者1月后仍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陈晓
关键词:心率心电描记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