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美 作品数:13 被引量:45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人脑视皮层定位、定量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定量研究视皮层的位置、不同刺激强度的改变及不同颜色变化在视皮层的信号强度的反应。资料与方法48名受试者均接受红、绿、蓝3种颜色光(每种颜色均有4000mcd、6000mcd、10000mcd3种强度)共9次刺激。运用功能成像分析AFNI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所选层面的时间-信号强度相关图,最后将功能区与相应层面的T2WI解剖图像进行叠加显示活动区的位置、大小、分布,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图像进行比较。结果48名受试者接受刺激后在双侧枕叶视皮层均有兴奋区,绿光刺激的平均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强度比红光刺激增强17.5%左右(P<0.05),而蓝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绿光刺激增强9.6%左右(P<0.05)。6000mcd强度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4000mcd光刺激增强84%左右(P<0.05),10000mcd强度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6000mcd光刺激增强66%左右(P<0.05)。同时发现右侧光刺激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比左侧光刺激增强18%左右(P<0.05),此外脑组织兴奋还见于外侧膝状体、上丘、脑干的顶盖前区、顶叶皮层等。结论通过对fMRI图进行统计学分析,证实在光的刺激下枕叶视皮层血流信号增强,3种颜色刺激中对蓝光最敏感,并且右侧信号变化比左侧多。 王敏君 王俊 毛志勇 王进华 肖香佐 龚洪翰 李枥 陈桂美 魏萍关键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视皮层 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术前常规行MRI、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测量肿瘤邻近区白质纤维束和其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的FA值、ADC值。结果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区、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区之间FA、ADC均值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的变化对为深部脑肿瘤的治疗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邓国军 李东海 陈桂美 肖香佐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 脑肿瘤 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深部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深部肿瘤患者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中的作用。方法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术前常规行MRI、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纤维示踪图(DTT),观察 邓国军 李东海 陈桂美 肖香佐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nasopharyngeal fibroangioma)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分析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光整与否、侵犯范围、密度或信号、强化方式、骨质变化及邻近结构的改变。结果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以浸润性生长特点为主,可引起邻近骨质的压迫塑形或骨质吸收破坏改变。CT平扫以等或稍低密度为主,MRI以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瘤体多表现为显著均匀性强化。MRI显示瘤体内可见点条状血管流空信号影,形成典型的"椒盐征"。结论 CT结合MRI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术前诊断、定位及预后评估有重大指导意义。 陈桂美 李先玉关键词:纤维血管瘤 鼻咽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输尿管病变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输尿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输尿管病变行多层螺旋CT增强以及延时扫描,利用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对扫描资料进行重建后处理。结果:多层螺旋CT增强延时扫描后处理图像清晰显示了输尿管病变的部位、形态及其空间关系。98例病例中,输尿管先天性变异及畸形21例,输尿管结石29例,结核11例,炎性狭窄13例,输尿管癌肿15例,输尿管外压性病变9例。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显示输尿管病变,其后处理技术快捷简便,多方位的尿路立体成像,可为输尿管疾病的诊断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陈桂美 李先玉关键词:输尿管 后处理 X线计算机 弥散张量成像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的研究 2010年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的价值.方法 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fMRI及DTI检查,获取fMRI脑激活图、DTI图、3D解剖图.DTI通过三维重建皮质脊髓束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fMRI采用手握拳激发模式,获取激活信号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以评价DTI三维重建皮质脊髓束定位的初级运动功能区的准确性.结果 20例患者fMRI获得的激活信号主要位于对侧中央沟处,围绕着"Ω"形柄状结构分布,中央前回位于激活信号前方.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完成DTI皮质脊髓束的三维重建,重建的皮质脊髓束也定位于激活信号前的脑回,两者均较好显示初级运动功能区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TI可较好地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这对于有肢体瘫痪患者及不能合作的儿童的初级运动功能区的定位有重要意义. 邓国军 李东海 陈桂美 肖香佐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皮质脊髓束 MRI在中晚期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宫颈癌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选择31例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中晚期患者在治疗前进行MRI检查,对其MRI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记录,参照FIGO制订的标准,将临床妇检形成的分期和MRI盲法判定形成的分期分别与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对比。结果:MRI对宫旁浸润的判断符合率为87%,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88%,阳性预测值为86%,阴性预测值为88%,总的分期准确率为84%;对淋巴结转移预测的符合率为84%,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7%,而临床妇检对宫旁浸润的判断符合率为81%,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82%,阳性预测值为79%,阴性预测值为82%,总的分期准确率为71%。结论:①MRI对中晚期宫颈癌分期较临床妇检分期有较高的准确率,对判断宫旁浸润有着较高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②在预测淋巴结转移方面,MRI有较高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弥补了临床妇检的不足。③引入磁共振成像技术使宫颈癌分期有了更加可靠的客观依据,避免发生临床分期上过低或过高的判断,有利于选择、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朱元方 蔡丽萍 陈桂美 乐爱文 王敏君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宫颈癌 肿瘤分期 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1例骨原发性淋巴瘤(男13例,女8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信号、边界、强化方式及邻近结构的改变。结果单骨发病者17例,多骨发病者4例。PBL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的虫噬样或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可见骨皮质中断或不连续,其边缘可见小片状残骨,但残骨均不超过骨皮质中断范围。部分可合并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CT以低或稍低密度为主,MRI上T_1WI以等T_1、T_2WI上以等或稍长T_2信号为主,信号多均匀。增强扫描以中度均匀强化为主。结论 PBL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早期确诊对其术前定位及术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陈桂美 李先玉关键词: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足月HIE患儿(HIE组,其中轻度12例、中度15例、重度8例)和1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的1H-MRS扫描数据,分析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以及乳酸(Lac)在1H-MRS波峰下面积与Cr的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HIE组Lac/Cr比值较对照组升高,NAA/Cr与Cho/Cr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轻、中、重度HIE患儿的各代谢物比值进行比较,Lac/Cr值在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患儿的Lac/Cr值较轻度HIE患儿明显升高(P<0.05),而轻、中、重度HIE患儿之间NAA/Cr与Cho/Cr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可无创评价患儿脑代谢变化及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新生儿HIE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为临床治疗及判断转归提供依据。 何来昌 陈桂美 王香红 谭永明 曾献军 龚洪翰关键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弥散张量成像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的研究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的价值。方法通过对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fMRI及DTI检查,分别获取fMRI脑激活图、DTI图、3D解剖 李东海 邓国军 陈桂美 肖香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