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侵肺巴斯德氏菌引起菌血症一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笔者于2012年1月11日从1例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侵肺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pneumotroica),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于2012年1月6日因发热人住我院。人院后查体:体温39.5℃,脉搏116次/分,血压90/60mmHg,呼吸28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差,正常面容,发育正常,推人病房,自动体位,查体欠配合,声音微弱,全身皮肤黏膜可见大小不等出血点,皮疹稍高出皮肤,融合成片状,无肝掌,未见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查头颅CT未见异常。
- 李桂喜雷彦陈燕侯小平董存元
- 关键词:菌血症皮肤黏膜血培养标本浅表淋巴结病例资料头颅CT
- 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8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上海长海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离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2014版CLSI M100-S24标准判断药敏结果,替加环素的判读参照FDA标准,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判读参照头孢哌酮标准(2014年CLSI M100-S24)。结果从血流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非重复细菌1 048株,排名前3位的为大肠埃希菌(29.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8%)和肺炎克雷伯菌(13.8%)。细菌总数位于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消化内科、血液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和感染科。不同科室分离出的细菌种类和数目不同。药敏结果显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63.8%和38.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该菌总数的77.6%。泌尿外科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而消化内科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和其他科室。血液内科、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神经外科分离菌耐药率更为100%。烧伤监护室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所有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总体水平,消化内科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结论不同科室分离出的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不同特点,应加强监测各重点病区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张艳君马秀珍秦琴李虎刘云黄晓春慎慧陈燕万玉香黄怡
- 关键词:血流感染病原细菌耐药性
- 基因捕获元件int1和ISCR1在临床菌株中的分布及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临床多种细菌中的Ⅰ型整合酶编码基因int1和ISCR1的分布情况,探究其与细菌多药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2012年河北省某医院临床菌株,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PCR方法进行int1基因和ISCR1筛查;两种可移动元件的携带情况和菌株的多药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计算。结果共收集临床菌株372株,包括325株革兰氏阴性菌和47株革兰氏阳性菌;int1基因和ISCR1在22种(属)175株和18种(属)90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检出,同时在17种(属)7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检出,革兰氏阳性细菌int1基因和ISCR1检测均为阴性;通过对数据分层对比,统计分析发现,在int1基因不存在时,ISCR1的存在与否与菌株是否为多药耐药的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存在亦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int1基因存在时,ISCR1的存在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ISCR1不存在时,int1基因的存在与否与菌株是否多药耐药的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存在亦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ISCR1存在的情况下,上述两种关系不明显。结论基因捕获元件int1基因及ISCR1在革兰氏阴性临床菌株中分布广泛,并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泛耐药明显相关,特别是ISCR1;应加强可移动元件int1基因或ISCR1流行状况的监测,为其在耐药基因捕获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控制多药耐药细菌在临床散播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 陈霞袁敏李桂喜陈燕禹惠兰李娟
- 关键词:多药耐药
- 某医院2011年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解主要病原菌在各种标本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我们对某医院2011年度临床送检标本中的病原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进行了统计分析。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将2011年度某医院临床科室送检的各种标本,包括痰、分泌物、尿、血、脑脊液、胸腹腔积液等进行分离培养。
- 李桂喜雷彦陈燕侯小平董存元
- 关键词:医院临床科室耐药性分析病原菌分布临床送检标本病原菌分离胸腹腔积液
- 177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 2012年
- 目的对本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6月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检出177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分离自痰液%.8%)。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以脑外科和ICU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92.27%。依次是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美洛西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多粘菌素。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治疗首选一多粘菌素、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
- 雷彦李桂喜陈燕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 氨基糖苷类不敏感的少动鞘氨醇单胞菌颅内感染报告
- 2013年
- 目的分析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致颅内感染的临床和细菌学特征,检测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谱及探讨其可能的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细菌生理生化分析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扩增方法检测10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结果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和多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PCR扩增常见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未获阳性结果。结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尚属少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与此同时临床上需要关注条件致病菌耐药性的进化。
- 侯小平李桂喜陈燕雷彦袁敏
- 关键词: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性
- 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探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操作规范。方法于2016年5月-2017年10月选取医院121份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并计算各类不合格标本的构成比,最终分析不合格出现的主要原因。结果经过对选取的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发现痰液标本有55份、尿液标本占25份、血液标本有19份、分泌物标本有12份、粪便标本有7份、无菌标本有3份。并且通过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造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等。结论经过调查发现,检验标本不及格会严重影响检验的结果,因此为了提高检验的准确率,需要检验人员与医护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并且明确规范操作。
- 陈燕
-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