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母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3篇神经母细胞
  • 3篇神经母细胞瘤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细胞瘤
  • 3篇疗效
  • 3篇母细胞瘤
  • 2篇蛋白
  • 2篇远期
  • 2篇远期疗效
  • 2篇肿瘤
  • 2篇疗法
  • 2篇淋巴母细胞
  • 2篇儿童
  • 2篇NHL
  • 1篇大细胞
  • 1篇大细胞淋巴瘤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朱佳
  • 7篇甄子俊
  • 7篇蔡瑞卿
  • 7篇陈燕
  • 7篇孙晓非
  • 6篇路素英
  • 6篇张飞
  • 6篇王娟
  • 5篇孙斐斐
  • 3篇夏奕
  • 3篇李鹏飞
  • 2篇林素暇
  • 2篇郭晓芳
  • 2篇李梅
  • 1篇刘钧澄
  • 1篇刘卓伟
  • 1篇凌家瑜
  • 1篇高远红
  • 1篇蔡月

传媒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p-PI3K/p-AKT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p-PI3K/p-AKT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点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治的、经病理证实的NB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蜡块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NB组织中PI3K/AK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65例NB患者纳入研究,中位年龄3岁,中位随访时间38.6个月。p-PI3K和p-AKT在NB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46/65)和70.7%(46/65)。pPI3K高表达41例(63.1%),p-AKT高表达43例(66.2%)。p-PI3K高表达与p-AKT高表达有关(P=0.021)。p-PI3K和p-AKT的表达与NB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在NB患者中广泛表达,可能会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王娟郭晓芳孙晓非甄子俊朱佳路素英孙斐斐陈燕张飞蔡瑞卿李梅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PI3KAKT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ALK)基因异常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探讨ALK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点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1年5月至2011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的、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蜡块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ALK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特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76例NB患儿纳入研究,中位年龄4岁(0.1~18岁),男52例,中位随访时间20.1个月.ALK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8%(28/76),其中高表达率26.3%(20/76),ALK蛋白高表达与低表达患儿的5年总生存(OS)分别为(28.3±14.9)%和(51.2±11.0)%,P=0.397.ALK的表达与年龄有关,年龄>1.5岁的患儿中ALK蛋白高表达率为32.7%,而年龄≤1.5岁患儿仅为6.7%,P=0.043.Ⅲ期NB患儿中ALK的高表达与低表达的3年OS分别为0和(79.5±13.1)%,P=0.023;ALK蛋白表达与Ⅰ、Ⅱ、Ⅳ期患儿的生存无相关性.结论 ALK蛋白在中国NB患儿中有较高表达率,尤其年龄>1.5岁的患儿.ALK高表达是Ⅲ期NB患儿的预后不良因素.ALK蛋白与ALK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发病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王娟孙晓非甄子俊朱佳路素英孙斐斐陈燕张飞蔡瑞卿李梅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蛋白激酶类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CAV/IE方案治疗儿童中危型横纹肌肉瘤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CAV(CTX+THP+VCR)/IE(IF0+VP-16)交替方案联合手术和/或放疗治疗儿童中危型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疗效和生存。方法对初治儿童中危型RMS患儿采用CAV/IE交替方案诱导化疗4~6个疗程,随后根据肿瘤缩小情况采取手术和/或放疗,局部治疗后继续化疗,总疗程数8~10程。计算诱导化疗后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坏死率。结果2003年6月至2012年3月期间,共38例患儿纳入研究;中位年龄5岁(1.4~18.0岁);胚胎型31例(81.6%),主要起病部位为脑膜旁区域15例(39.5%)。诱导化疗有效率为89.5%(34/38)。接受局部治疗27例。9例患儿诱导化疗后手术并行肿瘤组织坏死率计算,6例肿瘤坏死率≥90%,3例肿瘤坏死率〈90%。化疗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对症处理均能恢复。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4.5~97.7个月)。全组患儿3年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59.4%和47.3%。将全组患儿分为化疗联合局部治疗组(27例)和单纯化疔组(11例),患儿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2%和33.3%(P=0.001),3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53.3%和33.3%(P=0.025)。行肿瘤组织坏死率计算的9例患儿中,组织坏死率在90%~100%的6例患儿均存活,组织坏死率〈90%的3例患儿均死亡。结论采用CAV/IE交替化疗方案治疗儿童中危型横纹肌肉瘤有效率较高、组织坏死率较高,毒性可耐受。积极、规范的综合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儿的长期生存率。
路素英甄子俊孙晓非朱佳王娟蔡瑞卿陈燕张飞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儿童
改良NHL—BFM-90方案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远期疗效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评估改良NHL—BFM-90方案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伯基特淋巴瘤(B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病理确诊的初治BL82例和DLBCL患者56例纳入研究,根据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和化疗早期疗效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接受改良NHL—BFM-90方案治疗。结果全部138例患者中,男105例、女33例,中位年龄7.5(1.5~20.0)岁;BL82例,DLBCL56例;Ⅲ/Ⅳ期占76.1%;低危组31例,中危组38例,高危组69例。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为90.6%。中位随访时间50(1~158)月,共19例(13.8%)患者死亡。全组5年总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均为85.8%;Ⅰ/Ⅱ期患儿5年EFS率(97.1%)优于Ⅲ/Ⅳ期(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低危、中危、高危组5年E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6.7%、86.8%、80.2%,P=0.135);BL、DLBCL组5年E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对86.9%,P=0.635)。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对症处理均可恢复。结论改良NHL—BFM-90方案治疗儿童及青少年BL和DLBCL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率。
孙晓非甄子俊夏奕林素暇朱佳王娟路素英孙斐斐陈燕张飞蔡瑞卿李鹏飞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淋巴瘤
改良ALL-BFM-90方案改善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生存率——107例患者12年结果分析
<正>目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是高度恶性淋巴瘤,CHOP方案生存率低。本研究评估采用改良ALL-BFM-90方案治疗儿童青少年LBL疗效和长期生存率。方法从1998年3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
孙晓非甄子俊林素暇朱佳夏奕王绢路素英孙斐斐陈燕张飞蔡瑞卿李鹏飞
关键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儿童患者生存率
文献传递
改良NHL-BFM-90方案治疗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评估改良NHL-BFM-90方案治疗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以1998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7例初治LBL患者(年龄≤18岁)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期和早期诱导化疗疗效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采用改良NHL-BFM-90方案化疗.不同分组患者采用不同强度化疗.总疗程2年.结果 107例患者中,男79例(73.8%),女28例(26.2%),中位年龄10(2.5~18)岁.Ⅰ/Ⅱ期者6例(5.6%),Ⅲ/Ⅳ期者101例(94.4%).低危组6例(5.6%),中危组76例(71.0%),高危组25例(23.4%).B-LBL 26例(24.3%),T-LBL 81例(75.7%).中位随访时间61(1~186)个月.24例患者死亡.5年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全组75.5%和77.8%;低危组100.0%和100.0%;中危组84.4%和87.5%;高危组44.0%和44.0%; T-LBL患者72.0%和73.5%;B-LBL患者86.4%和88.5%.骨髓抑制是主要不良反应,需要积极处理.结论 改良NHL-BFM-90方案对低危和中危儿童青少年LBL患者有很好的疗效,T-LBL和B-LBL患者疗效相似.高危患者疗效差,需要探讨新的治疗方法.
孙晓非甄子俊朱佳王娟路素英夏奕孙斐斐陈燕张飞蔡瑞卿李鹏飞郭晓芳
关键词: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原发病变部位局部放疗的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Ⅳ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术后原发病变部位局部放疗对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2010年本中心初治的47例Ⅳ期高危NB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病年龄中位数4岁,术前化疗周期中位数5个;37例患者原发肿瘤切除(完全切除或大部切除),其中24例行原发病变部位局部放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计算并Logrank法检验,余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随访率为89%,随访满3年者34例。24例肿瘤切除加放疗和13例肿瘤切除未加放疗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3/24)和54%(7/13),(P=0.016),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4%和47%(X^2=7.95放疗有助于降低局部复发率,有可能进一步改善,P=0.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56%和46%(X^2=5.44,P=0.020)。局部放疗未出现严重放疗反应。结论Ⅳ期高危NB患者经化疗和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局部生存率。
王娟甄子俊刘钧澄刘卓伟朱佳蔡月凌家瑜陈燕蔡瑞卿孙晓非高远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