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玲
- 作品数:31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病人的监护和护理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护理要点。[方法]对32例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后病人在ICU监护期间进行严密监测和病情处理并提供专科的护理措施,并对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抗凝不当、呼吸功能障碍、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2例病人中,心脏复跳后都转为窦性心律,3例在术后第1天转为结性心律,无一例发生心包填塞、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呼吸障碍等并发症带来严重后果。2例死亡,30例治愈出院。[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病例提供术后ICU监护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病死率。
- 梁惠玲陈艳玲龙英华谭坚玲
- 关键词:瓣膜置换射频消融监护护理
- 同种异体心肺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肺联合移植术(CHLT)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总结2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CHLT术后出现的出血、肺部感染、肺不张、急性排斥反应、肺大泡并气胸及焦虑等并发症,积极采取输血和纠正凝血紊乱、抗感染、肺不张复张术、免疫冲击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多种并发症得到基本控制;2例患者均存活,生活质量良好。结论CHLT后严密监测,积极配合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加强利尿、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排斥反应及适当的提高呼吸机的控制压、呼吸末正压和膨胀肺等护理手段对术后并发症良好转归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
- 陈艳玲唐白云王嘉琳薛卫华刘雅玲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护理心肺联合移植术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及其耐药率的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病原菌及其耐药率的分析,探讨IE病原菌的变迁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07例IE患者的病原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住院时间分为Ⅰ组(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及Ⅱ组(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其中Ⅰ组77例,Ⅱ组130例。结果血细菌培养阳性率47.83%,其中Ⅰ、Ⅱ组阳性率分别为38.96%和53.08%。链球菌在致病菌中的比例亦由Ⅱ组的52.17%下降到Ⅰ组的33.33%。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则由15.94%上升到23.33%。链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低,但近年来已由19.44%上升到30.00%。结论血细菌培养阳性率近年来有所下降,链球菌仍然是IE的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较低,但近年来已有所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则上升。
- 陈光献张希陈艳玲熊迈吴钟凯
-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
- 1例A型主动脉弓离断伴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被引量:4
- 2007年
- 总结1例主动脉弓离断伴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的呼吸道管理经验。提出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呼吸功能、维持有效通气、做好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护理等,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顺利康复。
- 杨仲毅杨锐陈艳玲刘雅玲熊迈
- 关键词:主动脉弓离断室间隔缺损呼吸道管理一氧化氮
- 一例布鲁氏杆菌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被引量:5
- 2010年
- 薛卫华陈艳玲朱颖郑莹
- 关键词:布鲁氏杆菌护理
- 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的因素。方法对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9例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26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23.08%。术前呼吸道感染、术前吸氧、术前使用卡托普利、手术时间、通气频率、再次插管和术后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吸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具有一定的影响(均P<0.05)。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肺动脉高压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高压危象的危险因素;手术前吸氧、满足通气频率和NO吸入等为保护因素。结论在对肺动脉高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发生危险因素,以及加强保护因素的措施,对术后预防肺高压危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陈艳玲陈光献唐白云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危象心脏术后LOGISTIC回归分析
- 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后预防心律失常的护理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后预防心率失常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1例行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预防心律失常的护理经过。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50例顺利出院。术后当天43例患者(84.31%)转为窦性心律。50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以上,47例(92.15%)为窦性心律。结论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赢得治疗时机,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 陈艳玲陈光献李锦娜朱颖刘雅玲
- 关键词: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瓣膜置换术心律失常护理
- 立其丁加普鲁卡因封闭治疗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 2008年
- 目的观察立其丁加普鲁卡因封闭对治疗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7例因药物外渗及无创辅助通气面罩压迫致局部组织缺血的部位,采用立其丁加0.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结果本组1例局部封闭3次后,组织恢复供血,皮肤温暖;6例局部封闭6~8次后,其中5例局部组织恢复供血,皮肤温暖,另1例因坏死组织的范围较大,缺血坏死较严重的皮肤中央部位的组织发生脱落,但无出现感染。治疗有效率为85.7%,无效为14.3%。结论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可改善因药物外渗及无创辅助通气面罩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缺血、坏死组织处的血运情况,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 陈艳玲朱颖潘佩珍薛卫华
- 关键词:药物外渗缺血坏死立其丁普鲁卡因护理
- 1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 2008年
- 患者女,35岁,主因“二尖瓣置换术后15年,再发活动后心悸气促1年余”于2006年5月入院。既往史:患者1988年受凉后出现全身浮肿、心悸气促,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于1990年行二尖瓣置换术(国产瓣),术后恢复良好,长期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反复全身浮肿至本次入院时已有18年。2001年,出现发热、肉眼血尿及泡沫尿,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行口服药物治疗。2005年,患者再次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
- 朱颖陈艳玲刘雅玲
-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透析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持续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腹膜
-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被引量:3
- 2010年
- 针对6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的护理问题,提出术前的肺功能锻炼并加强心理护理,术后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防止冠脉痉挛,保证有效的冠状动脉和组织灌注护理要点。严密的术后生命体征的检测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理,准确记录出入量,对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薛卫华陈艳玲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