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陟
- 作品数:20 被引量:154H指数:8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与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海洋环境预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被引量:16
- 2005年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经过40年的发展,海洋环境预报事业初具规模。本文主要分别从海洋环境预报多个预报要素出发,结合当前的国内外发展趋势,介绍各种海洋环境预报所面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挑战。
- 宋学家刘钦政王彰贵于福江陈陟白珊王毅凌铁军杨学联
- 关键词:环境预测
- 云覆盖对流边界层顶部湍流结构参数的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应用飞机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云覆盖对流边界层顶部温度和湿度湍流结构,在考虑对流边界层顶部夹卷过程的基础上得到计算温度和湿度结构参数的公式。应用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云覆盖对流边界层顶部的湍流特征.资料分析表明,云外晴空区温度和湿度结构函数值明显高于云内的值.云顶边界清晰,通过界面温度和湿度具有明显的跃变特征.应用观测资料检验了温度和湿度结构参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符合较好.
- 周明煜陈陟李诗明钱粉兰苏立荣吕乃平
- 关键词:边界层湍流结构参数飞机探测
- 斜压对流边界层中风廓线和湍流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在美国Kansas和Nebraska交界处于1992年进行的STORM-FEST(STorm-scale Operational and Research Meteorology-Fronts Experiment System Test)资料基础上,分析了 斜压对流边界层中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垂直分布.分析表明,在对流边界层中温度和湿度常 显示很好的混合;但风速分量有时混合很好,有时则存在切变.计算了存在和不存在风切变 两种情况下的湍流动能收支.最后,讨论了对流边界层中风切变形成的可能原因.
- 周明煜钱粉兰李诗明陈陟苏立荣
- 关键词:对流边界层湍流斜压风切变
- 海上蒸发波导模式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被引量:16
- 2005年
- 对流层中电磁波的反常传播可以导致错误的气象雷达测量,海洋上最常出现的反常传播现象是蒸发波导。本文重点介绍了迄今为止有重要影响的3个蒸发波导模式,美国的PJ模式、欧洲的MGB模式和最近发展的Babin模式。所有蒸发波导模式都是以莫宁-奥布霍夫(Monin-Obukhov)相似理论为基础,但是这些模式在相似理论应用上显著不同。通过相同条件下的对比实验表明,Babin模式使用了最近精确的整体相似表达式,并采用了小风速相似理论拓展技术和湿度的盐度订正技术,结果优于PJ模式和MGB模式。
- 李诗明陈陟乔然王先桥
- 关键词:蒸发波导
- 近海海温异常热通量的测定及其对天气系统发展的影响
- 钱粉兰陈陟周明煜李诗明李武于鸿健苏立荣等
- 一、成果内容简介、关键技术、技术经济指标:1.成果内容简介:(1)近海热通量的测定、其分布规律以及海气通量计算参数化方案的建立。(3)近海大气气溶胶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3)近海海面气旋发展的数值模拟。(4)近海太...
- 关键词:
- 关键词:海洋天气预报
- TOGA-COARE IOP期间的海气通量观测结果被引量:22
- 1997年
- 在TOGA-COAREIOP期间用涡度相关法对海气热通量进行了船载直接观测.对垂直风速、温度和湿度湍流脉动观测数据的谱分析显示它们在高频区基本满足"-2/3次方律".对船体简谐震荡影响的讨论从理论上证明该影响在热通量计算中可被忽略.根据以此方法得到的通量求出了中性层结条件下感热和潜热的整体输送系数分别为2.25×10(-3)和1.26×10(-3).对海气边界层特性的分析表明该海域的近海层主要呈中性或弱不稳定层结.海气通量的变化与背景环流形势密切相关,潜热通量主要受海面风场强度的影响,而感热通量变化除了风场的影响外,层结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用整体输送法计算TOGA-COAREIOP期间以及TOGA期间8个航次的通量结果而得到的Bowen比约为0.1,显示潜热通量是暖池大气的主要热源.
- 陈陟李诗明吕乃平周明煜吴志明严志金
- 关键词:TOGA-COARE海气通量涡度相关法
- 我国大陆地区和近海海域能量收支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5
- 2002年
- 应用美国宇航局Goddard地球观测系统四维资料同化系统、计算了我国大陆地区和近海海域 1 998年各月月平均能量收支各项和 1 0m气温、比湿及风矢量的地理分布特征 .模式计算结果表明 ,地表短波净辐射最强出现在夏季 ( 7月 )新疆和西藏中部地区 ,高值中心区可达 2 75W m2 ,在黄海东海海域春季 ( 4月 )最大 ,其值为 2 5 0W m2 左右 .地表长波净辐射最强出现在夏季 ( 7月 )我国西北地区 ,中心区值为 1 2 5W m2 ,我国近海海域在冬季 ( 1月 )最强 ,其值为 75— 1 0 0W m2 .我国近海海面 ,冬季 ( 1月 )潜热通量值高于一般月份 ,中心区值可达2 5 0W m2 ,夏季我国大陆西南、华北和东北一带为潜热通量高值区 ,其值为 1 2 5W m2 .月平均能量收支计算结果显示 ,在黄海、东海海域冬季 ( 1月 )净通量为海洋向大气输送 ,夏季 ( 7月 )则反之 ,新疆和西藏高原中部夏季为净通量正值区 .综合温度、湿度和风矢量场分布发现 ,夏季从南海向华东地区 ,孟加拉湾向印度次大陆有明显的水汽平流输送 。
- 周明煜李诗明钱粉兰陈陟苏立荣袁耀初潘晓玲
- 关键词:数值模拟地气相互作用
- 北极夏季冰面上近地层特征及热量收支问题被引量:5
- 2006年
- 应用1999年8月19~24日我国第1次北极考察资料对北极夏季近地层气象要素梯度特征和冰面热量收支问题进行了讨论.北极夏季近地层相对于冰面的相对湿度很大,经常接近于饱和状态,冰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冰面附近冰温梯度较大,白天很小.在冰温垂直分布中20cm冰层温度有时可出现极大值.冰面热量收支计算表明,夜间冰面辐射冷却损失热量主要由冰层向冰面热量输送来补偿.白天冰层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穿透短波辐射,冰面和以下冰层间的热量交换很低.白天冰面冰雪融化热量是不可忽视的.
- 周明煜李诗明陈陟张占海Xubin Zeng
- 关键词:湍流近地层热量收支
- 海洋热浪背景下海气湍流热通量资料的评估——以2019年东北太平洋“Blob 2.0”事件为例
- 2024年
- 2019年夏季,东北太平洋地区经历了一次名为“Blob 2.0”的海洋热浪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美国国家数据浮标中心的浮标观测资料、全球客观分析通量产品OAFlux,以及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NCEP2和MERRA-2,综合分析了“Blob 2.0”事件期间海气湍流热通量的特征,并研究了其物理因素。浮标观测显示,在“Blob 2.0”事件期间,潜热通量呈现正增长趋势,而感热通量呈现负增长趋势,这一现象可归因于海气比湿度差呈正增长,而风速和海气温差呈负增长。评估结果表明:4种通量数据产品都低估了潜热通量的增长,ERA5的增长率与浮标最为接近。对于感热通量,MERRA-2和NCEP2产品的增长趋势与浮标观测相同,其中MERRA-2的增长率更接近;而OAFlux和ERA5产品的增长趋势与观测相反。
- 马婧宋翔洲闫运伟王斌陈陟
- 西藏高原斜压对流边界层风、温、湿廓线特征被引量:32
- 2002年
- 利用 1 998年夏季第 2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当雄观测站的边界层观测资料以及拉萨、改则和武汉等地探空资料 ,分析讨论西藏高原斜压对流边界层风、温、湿廓线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地区白天对流边界层发展可高达 2 2 0 0m ,显著超过中纬度平原地区和海面上对流边界层高度 .高原对流边界层中温度廓线具有较好的混合特征 ,湿度廓线有时在某一高度上出现湿度极大值 .高原对流边界层内热量和水汽收支分析表明 ,水平平流作用对边界层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流边界层中平均风速垂直分布存在风切变现象 .水平温度梯度形成较强的斜压性是形成边界层风切变的主要原因 .
- 周明煜钱粉兰陈陟李诗明苏立荣徐祥德陈联寿刘吉成扎西顿珠
- 关键词:边界层斜压性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