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颖

作品数:27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经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玉米
  • 6篇小斑病
  • 6篇小斑病菌
  • 6篇斑病
  • 6篇病菌
  • 5篇玉米小斑病
  • 5篇玉米小斑病菌
  • 4篇蛋白
  • 4篇小种
  • 3篇玉米小斑病菌...
  • 2篇氮收支
  • 2篇动蛋白
  • 2篇叶肉
  • 2篇叶肉细胞
  • 2篇原生质
  • 2篇原生质体
  • 2篇植物
  • 2篇质体
  • 2篇中华鳖
  • 2篇饲料

机构

  • 19篇河北经贸大学
  • 1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江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河北省水产技...
  • 1篇河北经济管理...

作者

  • 27篇陈颖
  • 8篇王立安
  • 7篇贾艳菊
  • 5篇郝秋娟
  • 3篇赵俊霞
  • 3篇霍晨敏
  • 3篇杨虹
  • 3篇郝丽梅
  • 2篇马同锁
  • 2篇李崎
  • 2篇张光一
  • 2篇刘坤
  • 2篇张翠茹
  • 1篇陈霞
  • 1篇王刚
  • 1篇张巍
  • 1篇张瑞平
  • 1篇杨振才
  • 1篇张树斌
  • 1篇张香美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酿造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科学养鱼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食用菌
  • 1篇草食家畜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村实用技术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刑法中男童性权利的平等保护
随着社会文化不断发展、民主法治的不断进步,性自主权作为一项普世人权受到越来越多公民的关注。近年来,性侵儿童案件频发,为进一步打击性侵儿童犯罪,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实现对儿童性权利的进一步保护,但我国刑法对儿童性权利...
陈颖
关键词:刑法完善
利用荧光探针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玉米根冠细胞微丝分布与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为荧光探针,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了玉米根冠细胞中微丝的分布与变化。结果显示:脱落的玉米根冠细胞中存在微丝网络,纤细的微丝相互交织,并与荧光颗粒交叉相连,其中在细胞核、质体等细胞器周围较密集,可见放射状微丝束,暗示微丝的功能与细胞核、细胞器的活动相关。细胞松弛素B可破坏微丝分布;来自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的致病毒素对微丝网络也有专化破坏作用,并且它们对微丝的破坏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加强。
陈颖郝秋娟杨虹王立安
关键词:微丝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致病特性及HMC毒素对细胞骨架微丝分布影响的研究
玉米小斑病(Southern blight of corn)是当前国内外玉米生产区普遍流行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致病过程中能产生对其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活性的代谢产物,即致病毒素.该研究首先从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致病力的恢复、H...
陈颖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文献传递
AtGRIP蛋白在拟南芥根冠细胞高尔基体反面网络分泌囊泡的定位被引量:1
2008年
动物与真菌细胞的GRIP蛋白定位于高尔基体反面网络,并对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有重要作用.通过RT-PCR方法从拟南芥植株RNA中扩增得到AtGRIP的cDNA;利用原核表达和亲和层析的方法,获得AtGRIP部分片段的GST融合蛋白,进而得到相应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利用纯化的AtGRIP抗体进行免疫印迹,确认拟南芥AtGRIP蛋白的分子量为92kD,并发现其在拟南芥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免疫荧光标记AtGRIP和Nag-GFP的共定位说明,AtGRIP蛋白分布于拟南芥细胞高尔基体;免疫金标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AtGRIP蛋白主要定位于拟南芥根冠细胞高尔基体反面网络的囊泡膜.以上结果说明,动植物细胞间GRIP蛋白在高尔基体上的定位是保守的;同时也说明AtGRIP蛋白可能参与了对植物细胞高尔基体反面网络结构与功能的调控。
陈颖张巍赵蕾李岩
关键词:高尔基体拟南芥
不同壳聚糖抗菌膜对草鱼保鲜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6
2010年
试验比较了不同壳聚糖抗菌膜对草鱼鱼片的保鲜效果,以壳聚糖作为成膜材料,以葱、姜、蒜乙醇提取液作为抗菌剂,制备了4种涂膜液(壳聚糖、壳聚糖+葱、壳聚糖+姜、壳聚糖+蒜),以蒸馏水作为对照,对草鱼鱼片浸渍涂膜后进行冷藏保存(8℃),分别在冷藏0、3、6天时取样,对鱼片进行感官分析,测定鱼片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pH。试验结果为4种涂膜液组鱼片的感官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细菌总数、TVB-N和pH显著低于对照组;壳聚糖+葱、壳聚糖+蒜组的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壳聚糖组,而细菌总数、TVB-N和pH之显著低于壳聚糖组。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利于草鱼鱼片的贮藏,添加葱、蒜提取液可提高壳聚糖涂膜的保鲜效果。
贾艳菊马同锁刘坤陈颖
关键词:壳聚糖植物提取液保鲜草鱼
荒漠油蒿根围AM真菌与球囊霉素的时空分布被引量:25
2009年
2007年4月、7月和10月分别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部沙地的油蒿(Artemisia.ordosica)根围分0~10cm,10~20cm,20~30cm,30~40cm和40~50cm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油蒿根围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简称AM)真菌和球囊霉素的时空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蒿根围AM真菌总定殖率为89.54%、泡囊定殖率为26.24%,丛枝定殖率为21.08%,孢子密度为2.91~6.17个/g土,说明油蒿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从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4属21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地球囊霉(G.geosporum)为优势种。油蒿根围AM真菌和球囊霉素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菌丝定殖率随季节变换逐渐增加,泡囊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在夏季最低,春秋相对较高,与孢子密度季相变化相反。油蒿根围总球囊霉素在0~20cm土层含量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波动较大。球囊霉素春季含量最高,夏秋含量降低。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AM真菌孢子密度均有极显著相关性,二者能综合反应土壤AM真菌群落、有机C动态和养分循环进程,应作为土壤质量及功能评价的新指标进一步深入研究。
陈颖贺学礼山宝琴赵丽莉
关键词:AM真菌球囊霉素油蒿荒漠环境
GRIP-domain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及功能分析
陈颖李桂琴杨虹马同锁霍晨敏郝秋娟陈连文张金良
该研究通过模式植物拟南芥Arl1T-DNA缺失突变体纯合体植株,观察根尖、下胚轴和叶细胞形态变化。RT-PCR技术克隆拟南芥GRIP与Arl1基因CDS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获得可溶性蛋白,并且进一步纯化...
关键词:
关键词:原核表达可溶性蛋白
钙信号途径参与小斑病菌致病过程的调控被引量:13
2005年
为确定Ca2+信号途径与玉米小斑病菌致病过程的相关性,用可从不同位点阻断Ca2+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剂分别处理小斑病菌的分生孢子,结果表明:Ca2+螯合剂EGTA、Ca2+通道抑制剂Verapam il、影响钙调素与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作用位点的抑制剂KN-93,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同一浓度下,抑制剂对附着胞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大于孢子萌发过程;抑制剂可使附着胞形态明显变小甚至不能形成。以上结果表明钙信号途径参与了玉米小斑病菌主要致病过程的调控。
赵俊霞陈颖王立安
关键词:钙信号抑制剂
饲料膨化处理对中华鳖氮和能量收支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从氮收支和能量收支的角度比较了稚鳖对膨化饲料和粉状饲料的利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膨化饲料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和能量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粉状饲料组;膨化饲料组稚鳖氮收支和能量收支方程中各组分的数值都显著低于粉料组,但蛋白和能量贮积率高于粉料组,说明膨化处理提高了稚鳖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但是摄食量受到了抑制,从而限制了稚鳖的生长性能。
贾艳菊陈颖杨振才
关键词:中华鳖膨化氮收支
温度对淀粉液化芽孢杆菌5582产β-葡聚糖酶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为进一步提高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BS 5582产β-葡聚糖酶的水平,采用了分阶段控温工艺,在5L发酵罐,装料系数0.6,接种量6.67%,种龄18h,通气量1.0L(/L·min),搅拌转速500r/min,起始发酵温度36℃,培养27h(稳定期)后,降温至32℃继续发酵至终了。β-葡聚糖酶酶活在51.75h达到182.52U/mL,比恒温发酵提高了28%。
郝秋娟陈颖李永仙李崎
关键词:温度Β-葡聚糖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