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燕
- 作品数:1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性化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60例)及对照组(1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况以及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 陈飞燕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疾病人性化护理生活质量
- 咀嚼口香糖对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杨君华陈飞燕
- 关键词:口香糖化疗胃肠道反应
- 基于多学科团队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 2024年
-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采取多学科团队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240例(2023.1—2024.3),随机分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FEV1、FVC、PEF等护理后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高(P<0.05),观察组压疮、呼吸困难、坠积性肺炎、感染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 多学科团队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促进恢复,改善预后情况,值得医学广泛应用和推广。
- 朱小青李炎清易玉英陈飞燕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 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肺复张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肺复张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 2023年1月一2023年10月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病人共55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分别为33例和2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采用机械通气及俯卧位肺复张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在治疗后展开疗效评估,主要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气理化指标(如SpO2、PaCO2等),以及炎症反应、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等。结果 对护理前后各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疗效、炎症反应、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等相关数据进行汇总,护理前各项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在极大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下应用俯卧位肺复张治疗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缓解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 陈飞燕张春红
-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 预防化疗药物静脉渗漏的管理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黄海平陈飞燕杨君华
- 关键词:化疗药物静脉渗漏
- 中心静脉导管不良事件120例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的正确使用、风险评估、适应性以及预防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总结中心静脉导管不良反应的患者120例的病例资料。结果一半病例为局部皮肤过敏并感染、导管堵塞、导管以及组件断裂变形,其他原因造成的置管不成功等,严重病例主要表现为置管段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深静脉导管使用风险大部分是可用护理措施预防的。
- 陈飞燕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 对聘用合同护士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 上世纪90年代军队医院由于受编制所限,首先聘用合同护士。进入21世纪,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大部份公立医院为减少人力成本,也开始以低薪聘用合同护士。由于专业所限及就业难度加大,使越来越多合同护士走上医院的护理岗位。合同...
- 陈晓陈飞燕
- 文献传递
- 神经外科实习护生带教管理与护理差错预防被引量:1
- 2007年
- 李春梅陈飞燕周土芬
- 关键词:临床实习护生带教管理护理差错上岗前培训外科临床实习
- 医护人员手卫生预防及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被引量:2
- 2013年
- 由于广泛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人群的规模日益扩大,医院感染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是医务人员的手[1],因此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举措便是手部卫生。
- 陈飞燕李玉锦
- 关键词:医护人员手卫生医院感染
- 实习护士第一次静脉穿刺影响因素分析
- 护生临床实习是从理论走上实践,并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其中,第一次静脉穿刺的记忆是久远的、深刻的。影响着实习前期质量。为了及时发现护生在临床第一次静脉穿刺中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利于下一届护生提高静脉穿...
- 陈飞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