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凤朋

作品数:36 被引量:39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3篇土壤
  • 10篇植被恢复
  • 10篇黄土高原
  • 9篇植被
  • 8篇养分
  • 7篇土壤养分
  • 5篇水分
  • 4篇鱼鳞坑
  • 4篇植苗
  • 4篇土壤改良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4篇小流域
  • 4篇黄土高原小流...
  • 4篇灌木
  • 3篇有机碳
  • 3篇土壤有机
  • 2篇氮磷
  • 2篇点源
  • 2篇点源污染

机构

  • 30篇西北农林科技...
  • 19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黄土高原土壤...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北京住总商品...

作者

  • 36篇韩凤朋
  • 13篇张兴昌
  • 6篇李永红
  • 6篇郑纪勇
  • 5篇王钰
  • 3篇张鹤
  • 3篇王坤
  • 2篇申卫博
  • 2篇王云强
  • 2篇袁媛
  • 2篇王晓霞
  • 2篇肖波
  • 2篇甄庆
  • 1篇李占斌
  • 1篇董丽娜
  • 1篇摄晓燕
  • 1篇汪自庆
  • 1篇庞国伟
  • 1篇郑继勇
  • 1篇刘恒博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草地学报
  • 2篇人民黄河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水分亏缺程度被引量:6
2022年
通过定点监测刺槐林土壤水分含量,探究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水分分布与亏缺程度。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选择10,15,25,40年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农地(0年)为对照,调查分析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各样地平均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为农地(18.80%)>10年刺槐林(16.43%)>15年刺槐林(15.47%)>40年刺槐林(13.87%)>25年刺槐林(13.38%);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水分均处于亏缺状态,随着林龄增加,土壤水分亏缺呈增大趋势,平均土壤水分亏缺程度为19.38%,25年刺槐林土壤水分亏缺程度最大(27.76%),40年时略有恢复(25.80%);表层土壤水分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程度随林龄增加呈增大趋势,速变层、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4个层次只在40年刺槐林均有出现。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和科学经营人工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费洪岩童倩万传宇潘若鹏韩凤朋
关键词:黄土高原刺槐林不同林龄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不同年限刺槐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分析被引量:47
2017年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4种不同年限(10,15,25,40年)刺槐林地0—200cm土壤的采集与分析,研究不同刺槐种植时间对土壤营养元素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在每个林龄的林地内设3个小区,每个小区采用随机采样法选取3个采样点分层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碳、氮、磷、钾测定,计算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有机碳和全氮、全钾含量随刺槐年限增加呈基本增大的趋势,全磷随刺槐年限的增长变化不大;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在0—200cm土层,有机碳、全氮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先减少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全磷在整个空间中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空间变异性低于有机碳和全氮;全钾含量高于碳氮磷含量,且随土壤深度变化不大;(3)土壤C∶N比,C∶P比,N∶P比和C∶N∶P比均随刺槐年限的增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都在15年处有最低值;(4)土壤C∶N比随土层深度在一定范围波动,C∶P和N∶P比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少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
任璐璐张炳学韩凤朋张兴昌
关键词: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
黄河支流非点源污染物(N、P)排放量的估算被引量:25
2006年
为了估算黄河支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排放量,为今后黄河流域的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黄河流域的6个子流域(渭河流域、泾河流域洛河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黄甫川流域)进行了水样、土样和泥沙样的采集分析;结合6个子流域的多年水文资料,利用已经被证明了的平均浓度法对黄河6个子流域的氮磷污染物进行了定量描述,估算出各个流域的氮磷排放量.结果表明,95%的全磷、大于53%的全氮来自于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是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各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硝态氮主要来自于渭河,铵态氮主要来自于泾河,其次是渭河.从全氮看,绝大部分氮来自于渭河和泾河.全磷则主要来自于泾河,其次是渭河.泾河和渭河是6条河流中对黄河污染物排放量贡献最大的2条河流.
韩凤朋郑纪勇王云强张兴昌
关键词:黄河非点源污染排放量估算
一种坡面裸露砒砂岩区土壤改良植草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坡面裸露砒砂岩区土壤改良植草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自下而上依次设有保水层和种植层,所述第二孔内部设有防蒸发层,所述防蒸发层的下面为草种。...
韩凤朋李永红王钰
文献传递
PAM对土壤物理性状以及水分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8
2010年
为了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在黄土高原自然条件下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水分分布的影响,采用表面撒施的方法研究了12个不同处理小区的土壤体积质量、饱和导水率以及水分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g/m2范围内添加PAM可以减小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但用量超过2g/m2土壤体积质量开始增加。饱和导水率开始降低。在0~3g/m2均可用二次曲线进行描述,相关系数达到95%以上。表层土壤含水量随着PAM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2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着PAM用量的增加出现交叉现象,60~100cm土层随着PAM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2g/m2用量时达到最高,再增加PAM用量土壤含水率反而有降低趋势。100cm以下土层变化不明显。该研究为探明PAM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应性和大规模应用提供依据。
韩凤朋郑纪勇李占斌张兴昌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土壤物理性质饱和导水率水分分布
一种坡面裸露砒砂岩区土壤改良植草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坡面裸露砒砂岩区土壤改良植草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从下到上依次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自下而上依次设有保水层和种植层,所述第二孔内部设有防蒸发层,所述防蒸发层的下面为草种...
韩凤朋李永红彭巍萍毕博远王晓霞费洪岩潘若鹏罗朝逸张兴昌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对种子出苗及幼苗存活与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生物结皮可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途径影响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极干旱沙漠及荒漠区,且多为盆栽实验。以无结皮为对照,通过野外实验分析不同盖度(80%、50%、30%)的藻结皮和藓结皮对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鬼针草(Bidens pilosa)种子出苗、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途径。结果表明:高盖度生物结皮更有利于种子出苗。柠条锦鸡儿和黑沙蒿种子在高盖度藓结皮上的出苗率比无结皮分别增加了1.5倍和17.5倍,柠条锦鸡儿、黑沙蒿和鬼针草种子在高盖度藻结皮上的出苗率比无结皮分别增加了1.3、14.0、0.7倍。但黑沙蒿幼苗在生物结皮上的存活率极低,可见生物结皮促进小种子出苗却对其存活不利。藓结皮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且在高盖度结皮上促进效果最好,而藻结皮则表现为高盖度促进,中、低盖度抑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生物结皮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且总效应均为正效应,其中幼苗存活主要受穿透阻力影响,幼苗生长主要受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综上,生物结皮对植物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随物种而异,且作用效果和结皮盖度有关,但总体为促进作用,因而有利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更新。
张雪肖波韩凤朋
关键词:株高地径群落演替
晋陕蒙交界地区砒砂岩土陡边坡水力侵蚀试验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修建6个1.5 m×0.4 m×0.3 m、坡度为37°的试验小区,观测陡边坡自然降雨和进行模拟径流冲刷试验,研究砒砂岩陡边坡水力侵蚀。结果表明:红棕色砒砂岩、紫红色砒砂岩和黄绵土3种陡边坡坡面的产流产沙最小10 min降雨强度为0.1 mm/min,最小降雨量为8.2 mm。3种坡面的产流量与产沙量呈线性关系,且决定系数较大,分别为0.995、0.893和0.896。平均产流和产沙量均为黄绵土>红棕色砒砂岩>紫红色砒砂岩,单位径流红棕色砒砂岩产沙量小于紫红色砒砂岩。冲刷过程中泥沙粒径分布同原土相似,但粒级比例发生变化,两种砒砂岩都显示出在冲剧过程中沙粒贫化、粉粒和黏粒富集的特征。
王伦江张兴昌韩凤朋贾俊超张应龙
关键词:陡边坡砒砂岩水力侵蚀产流产沙
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以纸纺沟流域不同植被覆盖下的3个坡面和六道沟、纸纺沟、韭园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自然条件下的养分空间分布状况。其结果如下:   1.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坡面养分空间变化不同植被覆盖下:林地的碱解氮、全氮的含量最大;柠条灌木覆...
韩凤朋
关键词:土壤养分植被覆盖有机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
黄土退耕坡地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83
2009年
为明确黄土退耕坡地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在陕西神木六道沟流域选取退耕30 a的长芒草坡地和裸地坡面,利用图像处理和常规分析方法研究了长芒草根系和土壤养分在土壤剖面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长芒草根系主要分布在0~50 cm土层,分布规律可用指数函数来模拟。有根系存在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无根系存在的坡面。在有根系存在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的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0~ 50 cm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随深度的变化可用幂函数来表示,而全磷随深度呈线性相关。0~50 cm的土壤养分与根长密度的关系可以用线性函数来表示。其研究结果为坡面退耕地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韩凤朋郑纪勇张兴昌
关键词:土壤侵蚀退耕坡地根系分布土壤养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