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晓蘋

作品数:25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细胞
  • 10篇造血
  • 10篇干细胞
  • 9篇造血干
  • 9篇造血干细胞
  • 9篇增生
  • 9篇骨髓
  • 8篇骨髓增生
  • 8篇骨髓增生异常
  • 8篇干细胞移植
  • 7篇异常综合征
  • 7篇造血干细胞移...
  • 7篇增生异常综合...
  • 7篇综合征
  • 7篇外周
  • 7篇外周血
  • 7篇基因
  • 7篇骨髓增生异常...
  • 5篇异基因
  • 5篇淋巴

机构

  • 2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哈尔滨血液病...
  • 1篇保定恒兴中西...
  • 1篇北京市普仁医...

作者

  • 25篇韩晓蘋
  • 17篇于力
  • 11篇高春记
  • 10篇靳海杰
  • 10篇靖彧
  • 10篇朱海燕
  • 9篇薄剑
  • 9篇李红华
  • 9篇达万明
  • 9篇黄文荣
  • 7篇孙敬芬
  • 6篇赵丹丹
  • 6篇赵瑜
  • 5篇王书红
  • 5篇张翼鷟
  • 4篇金香淑
  • 3篇李猛
  • 3篇王畅
  • 3篇高晓宁
  • 3篇张伯龙

传媒

  • 8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第11次中国...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被引量:10
2008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16例预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及对照组(rhG-CSF动员),两组均在动员性化疗后血象下降至最低值有回升迹象时应用rhIL-11及rhG-CSF;rhG-CSF5μg/(kg·d)动员中位时间5.5天,rhIL-1150μg/(kg·d)动员中位时间4天;动员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CFU-GM集落数的变化;按常规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观察粒细胞及血小板植活时间及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动员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及CFU-GM集落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5天,对照组中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2.5天(p<0.05)。实验组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1.5天,对照组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5天(p<0.05)。实验组输注单采血小板中位数为3.5单位,对照组为5单位,实验组比对照组减少1.5单位(p<0.05)。实验组使用动员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热、乏力、感冒样症状、食欲不振、头晕、肌肉酸痛等,对照组仅出现低热,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以耐受,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安全有效,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较快,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少。
朱海燕达万明高春记汪菲菲韩晓蘋李红华黄文荣张翼鷟王书红薄剑靖彧靳海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ZO-1基因甲基化状态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CR)分析10例非血液系统肿瘤者骨髓及45例NHL患者骨髓标本的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结果ZO-1基因在10例良性血液病及正常人中呈完全非甲基化状态,在39例初治、复发、未完全缓解的淋巴瘤患者中甲基化阳性率53.85%(P<0.05)。在39例初治或复发或未达到完全缓解的NHL患者中28例Ⅲ、Ⅳ期的NHL患者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64.29%,11例Ⅰ、Ⅱ期的NHL患者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27.27%(P<0.05)。初治、复发患者28例中甲基化阳性16例(57.14%),经治疗达到部分缓解的11例患者中甲基化阳性5例(45.45%),临床缓解的6例患者均为完全非甲基化。结论ZO-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与疾病分期及缓解明显相关,它可以作为判断NHL进展和评价预后的辅助指标,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
杜瑜王畅康慧媛刘洋王欣荣高晓宁王莉莉韩晓蘋孙敬芬高丽于力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ZO-1基因甲基化
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多态性初步研究
2001年
目的 为了获得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M APBSCT)后混合嵌合体中供体源性与受体源性的信息。方法 抗凝血或骨髓 ,酚抽提法提取DNA ,PCR扩增 ,变性聚丙烯胺凝胶电泳 ,硝酸银染色。结果 无血缘关系的 10例正常人和 8例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基因座的扩增片段长度具有多态性 ,3例NM APBSCT移植后随访观察 ,可见供体源性和受体源性的条带 ,但二者的灰度不同。结论 STR基因座多态性能早期、灵敏、准确的判断造血细胞混合嵌合体的形成 ,可作为NM APBSCT患者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的可靠指标 ;银染色法简单实用 ,无核素污染 ,无须特殊设备 ,便于有一定条件的单位开展此方面的工作。
李续建于力楼方定韩为东韩晓蘋靖彧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短串联重复序列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合并症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后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合并症 (late-onset noninfectious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LNLPC)的发生、危...
张翼■高春记张伯龙韩晓蘋李红华靖彧黄文荣朱海燕薄剑王书红靳海杰达万明于力
文献传递
rhG-C SF动员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34^+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动态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rhG-CSF动员过程中外周血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PC)中淋巴细胞亚群和CD34+细胞的变化,指导临床选择最佳采集时机。方法:对大剂量化疗(HDC)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38例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其动员前后外周血及PBPC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CD19和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含量的变化,同时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进行CFU-GM培养来评价干细胞克隆生成能力。结果:动员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含量均低于动员前(P<0.01),而动员后外周血中的CD34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动员前(P(0.05)。动员后第5天CD34含量达到最高峰。PBPC中CD4、CD4/CD8明显低于外周血(P<0.005),其他淋巴细胞亚群含量与外周血比较无明显变化。动员后外周血中CD34+细胞明显高于动员后,动员后PBPC中CFU-GM生成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CD4/CD8比值严重倒置,B细胞恢复较快。结论:大剂量化疗联合rhG-CSF动员会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明显增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含量。
靳海杰阎蓓李晓红黄文荣郭搏薄剑赵瑜韩晓蘋高春记达万明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动员淋巴细胞亚群
SDF-1/CXCR4在低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 1α)及其受体、表达于造血干/祖细胞上的 CX- CR4在低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基质和 CD34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 SDF -1α/CXCR4在 MDS...
张翼■赵丹丹韩晓蘋孙敬芬黄文荣达万明于力
文献传递
以肿瘤性胸腔漏出液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以肿瘤性胸腔漏出液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2015年收治的1例以肿瘤性胸腔漏出液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就其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49岁,双侧胸腔积液导致活动后憋喘,无其他症状。入我院前曾就诊于多家大型医院,由于化验为胸腔漏出液且为唯一临床表现,均重点考虑良性疾病而未能找到病因,曾给予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无效,对症给予胸腔置管引流缓解症状。每日自行引流胸腔积液1 500-3 000 ml,病程长达1年,多次复查血清白蛋白正常。入我院后查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 G-LAM阳性,提示可能为浆细胞疾病。骨髓涂片浆细胞占4.8%,免疫分型克隆性浆细胞占有核细胞的5.31%。但患者无骨髓瘤相关症状,不符合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且胸腔积液细胞学阴性。采用流式细胞术行胸腔积液免疫分型检查,发现克隆性浆细胞占有核细胞的49.99%,提示胸腔积液为克隆性浆细胞浸润所致,据此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骨髓瘤性胸腔积液可以为漏出液,且可以为多发性骨髓瘤主要临床表现,但临床罕见。用流式细胞术对胸腔漏出液进行免疫分型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李猛管立勋韩晓蘋薄剑高春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胸腔积液漏出液浆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CD34^-和CD34^+细胞凋亡与增殖的意义及对生存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12年
本研究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和CD34-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探讨MDS的发病机制,并判断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流式细胞术分析20例高危MDS、20例低危MDS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CD34+细胞和CD34-细胞凋亡、增殖的百分率,计算各组中的凋亡/增殖(A/P)比。并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法分析CD34+细胞和CD34-细胞增殖和凋亡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①MDS高危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而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②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在MDS低危组中均为最高,明显高于MDS高危组和对照组。在低危组中,CD34-细胞的凋亡率为(80.36±1.82)%,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54.75±2.18)%(P<0.05),而在高危组中,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③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组中最高,明显高于低危组和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和低危组间无显著差异。高危组CD34+细胞的增殖率为(50.67±3.37)%,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30.99±1.96)%(P<0.05);④CD34+、CD34-细胞的A/P值在MDS低危组均明显高于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A/P值在MDS高、低危组均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A/P值(P<0.05)。此外,CD34+细胞的凋亡率与生存及预后明显相关。结论:CD34+细胞百分率随MDS危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在低危组中以CD34-细胞的凋亡占主导,随着病情进展,在高危组中则以CD34+细胞的增殖占主导,提示异常的凋亡和增殖在MD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外,CD34+细胞的凋亡率可能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抑制凋亡可能诱导MDS向白血病的转化。
夏冰郭青赵丹丹赵海丰韩晓蘋王卉吴晓雄张翼鷟
关键词:CD34+细胞细胞凋亡预后因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CD34^+细胞CXCR4的表达及其与细胞迁移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mdromes,MDS)中骨髓CD34+细胞CXCR4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细胞迁移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标本,根据IPSS积分系统进行危险度分组。低危组20例:IPSS积分0~1.5分;高危组20例:IPSS积分≥1.5分;同时采集10例健康者的骨髓标本作为对照。分离纯化骨髓CD34+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XCR4膜蛋白的表达;研究SDF-1α趋化作用下CD34+细胞的迁移率及CD34+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率。结果:高危组MDS患者CD34+细胞CXCR4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0 1);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CXCR4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组CD34+细胞对SDF-1α及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率显著高于低危组及正常组(均P<0.000 1),且其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率与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0 1)。结论:高危组MDS患者CD34+细胞CXCR4的表达量及其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率均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且其迁移率随CXCR4表达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风险组的MDS患者存在SDF-1及其受体CXCR4表达和功能上的差异,SDF-1及其受体CXCR4在MDS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张乐赵丹丹夏冰郭青韩晓蘋吴晓雄达万明张翼鷟
关键词:SDF-1
克拉屈滨治疗复发毛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1例经克拉屈滨治疗的复发毛细胞白血病的病例分析,进一步了解毛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策略和方法。方法观察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1例经克拉屈滨治疗的毛细胞白血病复发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毛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此例患者经1个疗程克拉屈滨治疗,3个月后达到部分缓解,随访5个月持续部分缓解。结论克拉屈滨是治疗毛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适合在中国毛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应用。
李菲朱海燕韩晓蘋陈雪姣王红新李文君丁一刘梅高春记
关键词:毛细胞白血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