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素芬

作品数:45 被引量:356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根瘤
  • 11篇根瘤菌
  • 8篇植物
  • 7篇豆科
  • 7篇菌根
  • 6篇细胞
  • 6篇刺槐
  • 5篇豆科树种
  • 5篇树种
  • 5篇菌根真菌
  • 5篇传递细胞
  • 4篇结瘤
  • 4篇兰科
  • 4篇兰科植物
  • 3篇豆科植物
  • 3篇组培
  • 2篇石斛
  • 2篇铁皮石斛
  • 2篇内生真菌
  • 2篇培苗

机构

  • 25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西南林学院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出入境检...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南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25篇韩素芬
  • 7篇金辉
  • 5篇伍建榕
  • 4篇王光萍
  • 4篇吕梅
  • 3篇甘习华
  • 3篇朱有勇
  • 3篇林树燕
  • 3篇韩正敏
  • 2篇许忠祥
  • 2篇郭文林
  • 2篇黄金生
  • 2篇陈景荣
  • 2篇吴均章
  • 2篇陈晖
  • 2篇王光平
  • 1篇周湘泉
  • 1篇赵博光
  • 1篇陈曦
  • 1篇陈金花

传媒

  • 6篇林业科学
  • 4篇林业科技开发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方园艺
  • 2篇福建林学院学...
  • 2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南林学院学...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菌物系统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8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在疫区和寄主中的分布及致病性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作者在江苏、上海、广东、安徽、湖北、浙江等疫区 ,采集了呈现松材线虫病典型症状的黑松、马尾松的病样 ,采用病木组织分离法 ,分离获得松材线虫所携带的细菌菌株 2 4株 ,经鉴定 ,2 4株细菌中 ,假单胞菌属有 11株 ,泛菌属有 6株 ,其余有不解糖消化链球菌、河生肠杆菌、乡间步丘菌和粘质沙雷菌 .由此可知 ,假单胞菌和泛菌分布较广 ,在所有采样疫区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马尾松和黑松病死木中都能分离到 ,是普遍存在病木组织中松材线虫携带的主要细菌 .致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所有假单胞菌属和泛菌属的菌株对无菌黑松切根苗均有致萎活性 .用假单胞菌和泛菌分别与无菌松材线虫混合接种室内无菌黑松苗和野外多年生黑松 ,结果表明 :用细菌单独接种 ,无菌黑松苗和野外黑松均不发病 ,无菌松材线虫单独接种的无菌黑松苗和野外黑松也不发病或发病轻、慢 ,无菌线虫和致萎细菌二者混合接种能使无菌黑松苗和野外黑松发病快且严重 .
王慧利韩素芬赵博光
关键词:黑松马尾松松材线虫细菌
华东地区豆科树种根瘤菌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8
1999年
华东地区51个豆科树种(含羞草亚科5属,蝶形花亚科18属)根瘤中分离获得的66个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抗逆性等性状测定,对42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除92782菌株外,65个菌株在075的相似水平上可划分为6个菌群。根据菌株的生长速度,6个菌群可以分为快生和慢生两个类群,但两类群的某些性状与目前根瘤菌分类系统中的分属辨别特征不完全符合,如部分菌株能利用其淀粉。聚类分析结果还表明,菌群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表型特征,与寄主的种类、来源没有相关性。66个菌株在形态、生理生化、抗逆性以及交叉结瘤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了豆科树种根瘤菌的多样性。
陈景荣陈景荣
关键词:豆科树种根瘤菌多样性
铁皮石斛组培苗与菌根真菌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被引量:68
2009年
由于人为的滥采滥挖和野外生境的退化,使得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这种名贵的中药材一直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为了从菌根真菌的角度给人工保育铁皮石斛提供理论指导,对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苗人工接种‘GDB181’菌株(Epulorhiza sp.)。培养60d后,接菌苗平均鲜重增长率比对照苗高出了84.8%。在营养元素含量方面,接菌苗的B、Si、Fe、Cu和Mn元素含量的净增率分别为780%、533%、192%、191%和128%,均在100%以上;其他元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除Zn外),结果证明两者有效地建立了共生关系。在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中发现:真菌菌丝随机破坏铁皮石斛的根被入侵到外皮层,并从外皮层细胞不断扩展延伸到皮层的大型细胞,最后在大型细胞中被分解消化。在真菌侵染过程中,被侵染的皮层细胞的细胞壁严重扭曲变形,菌丝在皮层细胞形成菌丝结,菌丝结常位于细胞核附近或包围细胞核。在皮层的大型细胞中,菌丝细胞被植物的溶酶体包围,部分或全部被消解,出现脱壁或失去细胞质甚至成为空腔等变化,最终形成衰败的菌丝残骸,溶酶体也随之消失。溶酶体分布越多的部位,菌丝细胞消解变形越严重。含有菌丝残骸的皮层细胞可被新侵染的菌丝重新定殖,这一菌丝侵染被消化再侵染的过程在铁皮石斛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不断重复发生。
金辉许忠祥陈金花韩素芬葛颂罗毅波
关键词:相互作用显微结构铁皮石斛
春兰菌根真菌的筛选被引量:15
2007年
地生兰组织培养存在移栽无菌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开花迟缓、花小甚至不开花等问题,这些与缺少共生的菌根真菌有关。用分离自云南保山、大理等地野生春兰菌根中的内生真菌19个菌株接种春兰组培幼苗,经4.5个月的共生培养,兰苗叶色正常,根系生长良好。测定植物生长量,从长势有明显提高的接菌苗进行重分离及菌根的显微结构观察,确定春兰菌根的形成,并筛选出春兰的有效共生菌根真菌为CLB111,CLB113和MLX102。通过接种处理后春兰苗的鲜重增长率分别为70.6%、70.2%、68.6%,而不接菌的对照仅为45.6%,与对照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这3个菌株均为春兰的菌根真菌的优良菌株.
伍建榕金辉韩素芬朱有勇吕梅王光萍
关键词:春兰菌根真菌接种
刺槐根瘤菌结瘤因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以根毛变形试验(Had)为检测手段,对刺槐(Robinuapseudoacacia)与刺槐根瘤菌共生过程中的信号识别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刺槐种子浸提物诱导后,刺槐根瘤菌野生型菌株8711能够产生结瘤因子(NodFactor).该结瘤因子能诱导刺槐根毛发生变形,且变形情况与菌体正常侵染所引起的变化相同.因此,可以把刺槐根毛变形作为检测结瘤因子存在的依据.
高丙利韩素芬
关键词:刺槐根瘤菌结瘤因子
根瘤形成过程中豆科植物根毛和根外层传递细胞的诱发(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对7种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后根部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瘤菌可诱发根瘤形成部位根段的根毛增生、形变和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发育.根外层传递细胞发生在根毛伸长形变时期,一直可持续到根瘤形成,传递细胞壁内突发育过程是先由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一侧细胞质膜向细胞质内陷形成囊状壁傍体,次生细胞壁物质在初生壁上沉积并逐渐充满囊状体,最终形成传递细胞典型的壁内突结构.根瘤形成过程中根外层传递细胞的诱发与培养方式(水培、固培)没有直接关系.在不接菌的对照苗的根段内未发现壁内突结构,研究证明豆科植物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形成是由根瘤菌诱导所致.
林树燕吴均章韩素芬
关键词:豆科植物根瘤根瘤菌根毛传递细胞
地生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利用地生兰蒴果生产种子苗及切取优良母株的侧芽进行茎尖诱导繁殖,筛选出适合云南几种地生兰种子生长和茎尖培育及分生苗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和组培快繁技术。适合种子发芽培养基为1/2 MS+NAA 0.3 mg/L+IBA 3.0 mg/L+活性炭(AC)2 g/L+1 g/L兰花培养液(泰国购入);茎尖培养基配方为1/2 MS+NAA 0.4 mg/L+6-BA 3.0 mg/L+活性炭(AC)2 g/L+新鲜椰子汁(CM)250 mL/L+1%葡萄糖+微量维生素C,平均诱导原球茎个数3.9/个;丛生芽的诱导1/2 MS+NAA 0.4 mg/L+6-BA 4.0 mg/L+AC 2 g/L;丛生芽生根1/2 MS+NAA 0.2 mg/L+AC 2 g/L。
伍建榕韩素芬朱有勇吕梅王光平刘婷婷孙会林
关键词:蒴果
豆科树种根瘤菌与四种豆科植物的接种试验被引量:17
1996年
从51种豆科树种(含羞草亚科5属,蝶形花亚科18属)根瘤中分离获得的66个菌株与4种豆科植物(刺槐、合欢、大豆、豌豆)进行接种试验,幼苗经50d培养,刺槐、合欢、大豆、豌豆的结瘤率分别为100%、87.9%,69.7%、25.8%。其中有12个菌株可同时在这4种豆科植物上结瘤,29个菌株可同时在刺槐、合欢和大豆上结瘤,4个可同时在刺槐、合欢和豌豆上结瘤,说明豆科树种根瘤菌具有较广泛的共生寄主范围。各菌株与不同豆科植物的亲合力、结瘤特性和固氮能力有较明显差异。观察还进一步证实根瘤的形状和颜色是由寄主植物决定的。
韩素芬陈景荣谢文娟
关键词:豆科树种根瘤菌豆科植物接种试验
菌根真菌对春兰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春兰(Cymbidium goeringit)组培苗经盆栽接种GDB181,GJ311,GJ321,GJ131,GH132,GA211这6个真菌菌株,对培养8个月的苗的平均鲜重增长率、各矿质元素含量分析、重分离以及石蜡和超薄切片观察:接菌苗的平均鲜重增长率均比对照苗高,其中接种GDB181,GJ311,GJ321,GJ131,GH132菌株的苗平均鲜重增长率经检验达到了显著(a=0.05)或极显著的差异(a=0.01);接菌苗的各矿质元素含量也均高于对照,微量元素含量的增加尤为明显;对春兰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接菌苗的营养根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破坏根被进入皮层组织,在皮层组织中形成菌丝结等典型的共生结构:菌丝结在皮层细胞中分布不均匀,有些位于细胞核较近区域的菌丝被消化。由此表明接种菌株已与春兰根形成有效菌根,对春兰的生长有较明显促进作用。故认为GDB181,GJ311,GJ321,GJ131,GH132是春兰优良的菌根菌株。
金辉伍建榕陈曦韩素芬
关键词:春兰菌根真菌
根瘤菌87-1-1诱导刺槐根表皮传递细胞特异性表达的cDNA文库构建及序列分析
2014年
探寻根瘤菌诱导刺槐后根表皮细胞分化成传递细胞的特异性表达基因及其分子机制.采用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刺槐根系被接种根瘤菌和未被接种根瘤菌二者间的正反两个c DNA文库.各挑选正反文库中500个克隆进行测序,在Blastn、Blastp、Swiss Prot、KEGG、COG、Interpro以及Gene ontology(GO)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注释.结合生理过程对ESTs进行分析,共获得725条非冗余序列(uni EST),正反向文库分别为385条和340条,其中包括674个单一序列(singlets),51个拼接序列(contigs).在Nt库比对中有674条uni ESTs与已知基因匹配,占比93%;在Nr库比对中有648条序列有匹配蛋白,占比89%.有正向文库213个uni ESTs和反向文库156个uni ESTs能进行Geney ontology(GO)功能注释,在细胞组分被注释了270次,分子功能被注释了448次,生物过程被注释了484次.uni ESTs的功能分析显示,正向文库中多与细胞翻译后修饰、转录因子、细胞信号通路、细胞壁/细胞膜/内膜系统以及细胞骨架相关蛋白有关,部分是结瘤相关基因.而反向文库中与细胞生长、代谢物形成的基因相关较多,这与根瘤菌处理刺槐后的生理过程一致.在根瘤菌诱导的刺槐根组织文库中发现特异性基因如MYB类转录因子、囊泡相关膜蛋白等与传递细胞相关的基因,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此类传递细胞的形成分化机制.
赵银娟孙敦平韩素芬吴小芹
关键词:根瘤菌刺槐传递细胞SSH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