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文超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B7-H3
  • 5篇分子
  • 4篇协同刺激分子
  • 4篇刺激分子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抗体
  • 3篇克隆
  • 2篇印迹
  • 2篇生物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体外
  • 2篇转染
  • 2篇微生物工程
  • 2篇细胞分析
  • 2篇效价
  • 2篇免疫
  • 2篇免疫酶
  • 2篇免疫印迹

机构

  • 13篇苏州大学
  • 5篇苏州卫生职业...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3篇顾文超
  • 8篇张学光
  • 6篇孙静
  • 6篇周迎会
  • 5篇张光波
  • 5篇傅丰庆
  • 4篇吴士良
  • 3篇姜智
  • 3篇徐岚
  • 3篇孙海洪
  • 2篇刘春亮
  • 2篇林丹丹
  • 2篇严茹红
  • 2篇邱天宇
  • 1篇茆勇
  • 1篇陈旭勤
  • 1篇陈永井
  • 1篇王凤鸣
  • 1篇石小蕊
  • 1篇史进方

传媒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现代免疫学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3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H3的来源机制探讨
顾文超孙静傅丰庆周迎会张学光
可溶性B7-H3(sB7-H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检测sB7-H3在急性白血病病人脑脊液中的不同表达,以及分析该分子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来检测sB7-H3在176位白血病病人脑脊液中的表达。依据国际公认的FAB(French-Amer-ican-British)分类系统将急性白血病病人分型。结果:sB7-H3在急性淋系白血病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381),这与人白血病细胞株的检测结果一致;在急性淋系白血病的亚型中,sB7-H3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亚型中,sB7-H3的表达在M3与M5和M4与M5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24 3和P=0.022 3)。结论:sB7-H3的表达与白血病的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也进一步证实B7-H3参与了人体免疫平衡的调节,可能会为今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孙海洪张光波史进方李淑湘顾文超石小蕊周迎会张学光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脑脊液
“PQRSPT”基序在人B7-H3基因生物学功能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T细胞的有效活化需要双信号,其中共刺激分子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7-H3是共刺激分子B7家族成员之一。人B7-H3有两种不同形式的剪切体:2IgB7-H3和4IgB7-H3。2IgB7-H3胞外段由IgV-Ig...
顾文超
关键词:生物学功能
文献传递
抗人ppGalNAc-T2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人ppGalNAc-T2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株LW-5F3产生。所述高特异性、高效价的鼠抗人ppGalNAc-T2单克隆抗体,能够采用间接免疫酶...
刘春亮林丹丹顾文超姜智徐岚吴士良
人4IgB7-H3不能形成可溶性形式的分子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拟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方法分析序列高度重复的人4IgB7-H3与2IgB7-H3两种异构体的序列差异,并探讨该差异在可溶性形式产生中发挥的机制。运用拼接PCR的方法获得缺失6个保守性氨基酸"PQRSPT"的4IgB7-H3-Del基因,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4IgB7-H3-Del,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L929细胞,并经G418抗性筛选和亚克隆。通过RT-PCR、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转染细胞B7-H3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sB7-H3的表达。本文成功克隆和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4IgB7-H3-Del,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结果表明,4IgB7-H3转染细胞表面高表达B7-H3蛋白,细胞培养上清中无sB7-H3蛋白,而4IgB7-H3-Del转染细胞表面高表达B7-H3蛋白,其培养上清中则有大量sB7-H3的存在,提示保守性氨基酸"PQR-SPT"可能是人4IgB7-H3不能形成可溶性形式的重要序列。
顾文超孙静傅丰庆张光波孙海洪周迎会张学光
关键词:协同刺激分子基因转染细胞
抗人ppGalNAc-T2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人ppGalNAc-T2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株LW-5F3产生。所述高特异性、高效价的鼠抗人ppGalNAc-T2单克隆抗体,能够采用间接免疫酶...
刘春亮林丹丹顾文超姜智徐岚吴士良
文献传递
一株特异性识别4IgB7-H3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研制特异性识别人4IgB7-H3的鼠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4IgB7-H3分子的表达特性进行初步分析。以高表达人4IgB7-H3的293T细胞为免疫原,常规免疫小鼠、细胞融合和筛选。L929/4IgB7-H3细胞为抗体筛选阳性细胞,L929/2IgB7-H3为抗体筛选阴性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反复筛选和多次亚克隆化,获得l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识别人4IgB7-H3的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9C3。经位点竞争实验对该抗体抗原表位的识别特异性进行了鉴定。继而利用该单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IgB7-H3在肿瘤细胞株和免疫细胞上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蛋白水平上4IgB7-H3非常有限地表达在一些肿瘤细胞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及上调性表达在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而2IgB7-H3分子广泛地表达在各种肿瘤细胞株、持续性表达在单核细胞和分化不同阶段的DC。这与先前研究所揭示的4IgB7-H3在mRNA水平的表达远高于2IgB7-H3不相一致,提示2IgB7-H3分子可能是B7-H3发挥生物学功能的主要形式。鉴此,4IgB7-H3单克隆抗体9C3的成功获得为进一步分析人B7-H3两种剪切体的表达特性及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
何娜周迎会张光波陈永井王雪峰邱天宇顾文超崔浩杰张学光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偏钒酸钠对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探讨偏钒酸钠对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生长抑制情况;琼脂糖电泳检测DNA条带;Hoec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偏钒酸钠处理HL-60细胞,24h采用MTT检测结果显示低剂量的偏钒酸钠促进细胞增殖,高剂量的偏钒酸钠抑制细胞的生长;24h时高浓度偏钒酸钠处理HL-60细胞可见到DNA出现梯形条带,且细胞核呈现细胞核浓缩现象;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偏钒酸钠5×10-7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1×10-11mol/L处理HL-60细胞,24h细胞凋亡率分别是(69.1±2.3)%、(56.3±4.9)%、(39.6±6.5)%、(31.4±1.6)%、(12.2±3.4)%,而培养24h的HL-60细胞自然凋亡率仅为(1.2±0.5)%(P<0.05).结论 偏钒酸钠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
郭毅顾文超姜智孙妍君徐岚吴士良
关键词:HL-60细胞凋亡
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与共刺激分子B7-H3相互作用的结构信息学初步探讨
2010年
目的 研究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与共刺激分子B7-H3的相互关系.方法 通过同源模拟,得到共刺激分子B7-H3两种不同剪接体(2IgB7-H3,4IgB7-H3)的分子结构,寻找PDB数据库中的ppGalNAc-T2的蛋白质晶体结构,利用软件GRAMM(http://vakser.bioinformatics.ku.edu/main/resources_gramm.php),与同源模拟得到的两种不同剪接体的B7-H3分子结构相结合,寻找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结合的可能.结果 成功地模拟了共刺激分子B7-H3两种剪接体的分子结构,发现ppGalNA-T2与共刺激分子B7-H3有相互结合的可能性.结论 结构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发现ppGalNAc-T2分子与B7-H3具有潜在相互作用位点,ppGalNAc-T2可能参与B7-H3蛋白质的O-糖链合成反应,并且很有可能是通过直接接触来催化控制B7-H3分子的O-糖链合成.
蒋俊华邱天宇顾文超孙海洪吴士良周迎会
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脊椎动物中的分布及其演化
2012年
目的:探讨B7-H3分子2种异构体在不同物种中的分布及其演化模式以辅助研究B7-H3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各类数据库中搜索脊椎动物各物种的B7-H3分子序列,分析其结构域的数量及剪切形式预测异构体的分布;获取代表性物种的组织抽提RNA,PCR验证预测结果;计算各物种B7-H3分子中V1C1和V2C2的dN和dS比。结果:获取了38个物种的B7-H3序列,其中豚鼠、家犬、非洲象、牛、熊猫、蝙蝠及高级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大猩猩、猴等物种中存在2种剪切体;RT-PCR方法证实了2种剪切体的表达。各物种V1C1与V2C2序列的非同义突变(dN)大于同义突变(dS)值。结论:B7-H3分子最早以2IgB7-H3形式存在于硬骨鱼动物中,在高级哺乳动物中出现了2种异构体;且在自然界压力选择下发生了净化选择,并未产生新的生物学功能。
孙静傅丰庆顾文超申志勇张学光
关键词:B7-H3异构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