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健

作品数:46 被引量:117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历史地理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遗址
  • 18篇人子
  • 11篇考古
  • 10篇早期铁器时代
  • 10篇铁器
  • 10篇铁器时代
  • 10篇聚落
  • 10篇出土
  • 7篇游牧
  • 7篇青铜
  • 7篇青铜时代
  • 6篇遗址出土
  • 4篇墓地
  • 4篇考古学
  • 4篇古学
  • 3篇遗址考古
  • 3篇欧亚草原
  • 3篇抢救性发掘
  • 3篇文化
  • 3篇绿松石

机构

  • 46篇西北大学
  • 10篇新疆文物考古...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2篇郑州大学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陕西省文物保...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南省文物考...
  • 1篇古脊椎动物与...

作者

  • 46篇马健
  • 29篇任萌
  • 26篇王建新
  • 23篇习通源
  • 6篇温睿
  • 4篇凌雪
  • 4篇李悦
  • 4篇尤悦
  • 3篇赵志强
  • 3篇田多
  • 2篇周新郢
  • 2篇曹辉
  • 2篇赵欣
  • 2篇杨璐
  • 2篇赵志军
  • 2篇袁靖
  • 2篇马健
  • 2篇陈靓
  • 2篇叶青
  • 2篇任萌

传媒

  • 14篇西部考古
  • 9篇文物
  • 5篇考古与文物
  • 3篇西域研究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考古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文博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草原文物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1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4年乌兹别克斯坦西天山西端区域考古调查简报
2022年
西天山西端区域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是古代中亚文明中心,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2014年8—9月,中国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中乌联合考古队,对西天山西端西麓、南麓的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亚州和苏尔汉河州开展了考古调查,发现了一批从旧石器时代到中世纪晚期的聚落、城址、墓葬、岩画等文化遗存,其中包括一批新发现的游牧文化遗存,填补了当地考古发现的空白,为研究古代游牧文化、农牧关系和社会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任萌(文/图/摄)任萌任萌马健(文/摄)周新郢王建新王建新A.Berdimimurodov
关键词:游牧聚落
新疆伊吾甘沟遗址群2017—2018年调查简报
2020年
2017—2018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哈密市文物局、伊吾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伊吾河流域的史前聚落遗址展开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甘沟遗址群是伊吾河中游两条支流交汇处的一处保存完好的遗址群,发现有以石筑高台为中心、具有明显军事防御瞭望功能的成组房址,三处独立的墓葬区,以及环台地北垣零散分布的房址及墓葬。该遗址群与伊吾河流域不同地貌环境、不同规模等级的其他聚落遗址在空间上有机联系,为探讨伊吾河流域独特的聚落形态提供了线索。
习通源郭方玥(文/图)付一豪(图/摄)唐云鹏(摄)王亚(摄)肉孜·买合买提赛依提·依力牙孜马健马健
关键词:聚落遗址早期铁器时代
新疆巴里坤海子沿遗址2017年发掘简报被引量:12
2020年
海子沿遗址位于新疆巴里坤县海子沿乡海子沿村,东距巴里坤县城约17公里。遗址地处巴里坤盆地腹地,海拔约1600米,地势平坦开阔。遗址周边被巴里坤草原包围,南侧紧邻现代村庄,南600米处有现代耕地,北800米为巴里坤湖,西南2公里为最近的山前丘陵——尖山子(图一)。
任萌马健习通源田宜亮蒋晓亮田多唐云鹏佟建一肖国强(摄影)朱江嵩付一豪黄飞翔(摄影/绘图)迪丽热巴·阿迪力杜超崔嘉宝宋鸽张清源徐晓娟王胡巴尔青·维青迪拉热·阿合买提李振飞何家欢王尹辰陈刚马成龙(测绘)甫尔开提·台来提努尔艾合麦提·艾亥提
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岩画调查简报
2021年
2005、2012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哈密市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物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对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先后两次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测绘,除房址和墓葬外,还发现并记录了数量丰富、特色鲜明的岩画。本报告从该地点2000余块刻画岩石中挑选出典型画面进行分层、分幅分析和分类统计,认为该地点岩画题材以动物、人物以及人物和动物的组合形象为主,多描绘狩猎、动物群落、动物捕食、多人骑行、战争等场景,时代多处于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与石人子沟聚落遗址体现出一致的文化面貌。
任萌李世琦(文/图)马健马健王建新习通源
关键词:岩画
2010年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墓葬发掘报告
2022年
2010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巴里坤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组成东天山考古队,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5座小型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特征及^(14)C测年数据的初步分析,推测其年代属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本次考古发掘,对于揭示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文化独特的埋葬习俗与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马健刘雅馨(文/图)习通源习通源田宜亮任萌艾合买提·亚合甫江蒋晓亮库尔班·热合曼王永强张成睿(图)叶青(图)李悦(图)张燕(图)张毅(图)李悦
关键词:早期铁器时代游牧文化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出土双峰驼的动物考古学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研究新疆石人子沟遗址墓葬随葬坑、高台和石围居址等早期铁器时代遗迹出土的骆驼骨骼,确认随葬骆驼为双峰驼,测量骆驼牙齿及各部位骨骼、判断随葬骆驼的死亡年龄、观察骨骼表面切砍痕迹和病理现象,并利用^(14)C测年、碳氮稳定同位素和古DNA分析的方法,确定骆驼的年代、食性和种属。最后综合形体测量、病理现象、数量比例、考古现象、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古DNA分析结果,判断双峰驼是家养动物,还探讨了古代人类开发利用家养骆驼的方式。这样全方位地对考古遗址出土的骆驼骨骼进行研究,在中国骆驼研究史上尚属首次。
尤悦王建新赵欣凌雪陈相龙马健任萌袁靖
关键词:双峰驼动物考古学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出土家马的DNA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运用古DNA技术对新疆石人子沟遗址的墓葬中出土的古代家马样本进行遗传学分析。共选取5匹家马骨骼样本,从中提取DNA并对线粒体DNA控制区和毛色控制基因的核DNA进行PCR扩增。全部样本获得了线粒体DNA序列,在这5个序列中共检测出3个不同的单倍型,可以归属到3个不同的谱系A,B和E。毛色控制基因的SNP检测结果显示石人子沟遗址古代家马有栗色(chestnut)、枣色(bay)和金黄色(palomino)3种不同毛色。尽管样本量很小,但是线粒体DNA和毛色控制基因的核DNA研究均显示出石人子沟遗址的古代家马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和新疆的特殊地理位置,支持新疆是家马引入中国的一个重要通道的观点。此外,金黄色马与墓主人同葬于墓室,可能是当时特殊的选择,表明马在古代人类社会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赵欣Antonia T Rodrigues尤悦王建新马健任萌袁靖杨东亚
关键词:家马
2016丝绸之路农牧文化与聚落演变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7年
2016年7月14日—7月20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主办、哈密地区文物局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承办的'丝绸之路农牧文化与聚落演变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巴里坤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分别从东天山地区早期聚落考古的新收获与新认识、欧亚草原游牧聚落的考古新收获与新认识、农牧文化区域聚落形态的差异及其演化特征、丝绸之路农牧文化互动与交融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从北方欧亚草原到南方长江流域、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古代居民聚落形态的差异与共性、聚落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聚落发展演化的规律等问题,阐释了农牧文化互动与东西文化交流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肖国强马健
关键词:欧亚草原游牧
阿姆河流域贵霜时期的水稻遗存及喜马拉雅南麓通道的农业交流被引量:3
2020年
稻作农业的起源与传播及早期文明交流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针对中亚阿姆河流域乌兹别克斯坦的卡尔查延(Khalchayan)遗址进行了初步的植物考古学研究,首次在中亚地区发现了水稻遗存,其AMS14C日历校正年代为1714~1756cal a BP,属贵霜时期(Kushan).通过将遗址中出土的水稻遗存与中国、印度地区同时期的水稻遗存及南亚地区现代栽培稻的形态进行对比,研究显示卡尔查延遗址的古栽培稻与中国南方和印度西北部地区栽培稻形态上更为接近,为南亚粳稻类型.综合周边地区的植物考古学及年代学研究资料,显示其传播途径是由中国西南经南方通道传播到印度河流域后传入到阿姆河流域.卡尔查延遗址发现的碳化水稻是中亚地区首次发现的水稻遗存,指示了水稻至少在1714~1756cal a BP时就已经出现在了中亚地区,相应的饮食文化的转变也可能在这一时期开始.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稻作农业在全球尤其是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资料.
陈冠翰周新郢王建新马健马健Nasibillo KHASANOVRobert NSPENGLERAmridin BERDIMURODOV李小强
关键词:农业传播种子形态文明交流
新疆哈密七角井细石器遗址石制品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采用类型学、数量统计等方法对2018年于七角井遗址中拉网式调查所得石制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石制品中存在着锤击石片技术、石叶技术及细石叶技术等技术形态,类型包括船形、楔形细石核、细石叶、石叶、端刮器、石镞等,属典型细石器遗存内涵;结合类型学、古地理学研究成果推断,七角井遗址处于新疆细石器发展的早期阶段,时代相当于全新世早期。本项研究详细揭示了七角井细石器遗址的文化面貌,将有利于推动新疆细石器研究走向深入。
朱之勇王赫陈鹏明德·吉达西艾合买提·牙合甫马健
关键词:细石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