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力颖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风
  • 2篇针刺
  • 2篇中风后
  • 2篇神经损伤
  • 2篇周围神经
  • 2篇周围神经损伤
  • 1篇电针
  • 1篇电针结合
  • 1篇虚证
  • 1篇血清
  • 1篇抑郁
  • 1篇针刺结合
  • 1篇针刺治疗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 1篇治未病
  • 1篇中风后尿潴留
  • 1篇中风后抑郁
  • 1篇中风危险
  • 1篇中风危险因素

机构

  • 5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黑龙江省中医...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6篇马力颖
  • 3篇宫树丰
  • 2篇孙忠人
  • 1篇王中鹏
  • 1篇马政涛
  • 1篇霍金
  • 1篇霍金
  • 1篇孙佳璐
  • 1篇高维滨
  • 1篇韩数

传媒

  • 3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中国中医药科...

年份

  • 5篇2012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针刺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机制及研究展望被引量:17
2012年
通过分析针刺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进一步阐述针刺对失神经肌萎缩的治疗机制。本研究论述了失神经肌萎缩的现代研究机制,认为微循环组织结构的改变与物质代谢减少是骨骼肌失去神经支配后发生萎缩的原因之一。通过对近年来针刺对微循环的影响研究得出结论,针刺是一种有效改善组织微循环障碍的手段之一。针刺对于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失神经肌肉组织代谢减缓的状态,同时也是针刺促进局部血流增加的机制。针刺对微循环血流动力的影响是一种良性的调节作用,能够改善损伤周围组织的血液微循环,缓解周围血管平滑肌痉挛状态,并且配合热疗的治疗效果更佳。针刺治疗可以调节交感神经活动、改善微循环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状况,使得针刺局部与远隔部位的血流量与血流速度发生良性变化,使病灶组织的血氧供应量增加。针刺对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是其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可能存在机制之一。
王中鹏孙佳璐孙忠人马力颖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失神经肌肉萎缩针刺治疗
于氏头针对中风危险因素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基于中医学的“治未病”理论和西医学脑血管病(CVD)的预防策略,通过观察于氏头针对中风危险因素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探讨于氏头针对中风的预防意义。 方法:38例研究对象分别选自哈尔滨市第一福...
马力颖
关键词:治未病中风同型半胱氨酸
文献传递
腹部电针结合灸法治疗虚证中心性肥胖30例被引量:5
2012年
1一般资料选择2010-04—2011—10本院专科病房与门诊符合2004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代谢综合征会议关于中心性肥胖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43例;年龄18..60岁之间;中医辨证属脾虚湿阻型39例,脾肾两虚型21例。排除继发性肥胖症及其他严重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具有可比性。
霍金韩数马力颖高维滨
关键词:中心性肥胖虚证灸法电针腹部脾虚湿阻型
针刺结合五苓散治疗中风后尿潴留36例被引量:2
2012年
1临床资料36例病人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所有患者在中风前均可自主排尿,在中风后发生尿潴留,并排出其他原因(如前列腺病变、膀胱病变等)引起的尿潴留者。其中脑梗死25例,脑出血11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6岁,平均53岁;病程最短为7天,
马力颖孙忠人宫树丰马政涛
关键词:中风后尿潴留五苓散针刺中脑梗死MRI检查前列腺病变
于氏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观察于氏头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于氏头针的额区结合中医辨证组成相应的穴位配方,对照组口服西药百忧解。所有患者均进行中风的基础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分别进行HAMD(24项)评分以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AMD评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HAMD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于氏头针能明显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
马力颖宫树丰霍金
关键词:中风抑郁
近20年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实验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实验研究的文献特征、研究情况等,并加以分析,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和科学研究。方法: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1991~2011年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实验研究的全部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基金资助研究情况、发表文献的单位分布、文献中所观察的神经类型、造模方法、实验动物使用情况、取穴方法、刺灸方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拟定的检索策略,共纳入符合本文要求的文献96篇,其中2000年以后的文献数量约为1991~2000年的2倍,研究单位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居首,动物模型以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最多,穴位按"循经取穴"原则以局部为主,研究最多的针灸方法是电针。结论:近20年国内学者围绕"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进行了一定数量的实验研究,重点在于寻求最佳的刺灸方案,为针灸临床规范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但研究尚有不足之处需要规范,以提高研究质量。
马力颖宫树丰
关键词:针灸周围神经损伤文献计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