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勇
- 作品数:19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54-2与5-Fu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 1992年
- 我院自1985~1989年间共收治96例急性胰腺炎。随机分为两组,除共性治疗外,分别应用654-2和5-Fu为主要辅助药物。通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的观察。认为654-2和5-Fu目前虽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但它们的药物动力学和特性不同,654-2药物平稳,能改善微循环,且副作用少,可长期应用。而5-Fu药物毒性大,能影响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长期应用副作用大,只限于早期应用。
- 马庆勇金全乐
- 关键词:胰腺炎山莨菪碱5-氟脲嘧啶
-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降低阑尾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方法将70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阑尾先切法和传统切除法手术治疗。先切除法是将阑尾先切除,再处理系膜和根部。对两种方法和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及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先切法组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及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组。结论阑尾先切法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加快患者康复,且易学、实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马庆勇李文翔
- 关键词:阑尾炎急性病传统阑尾切除术
- 哌替啶致急性腹膜炎休克1例
- 1999年
- 患者,男性,36岁,待业.于1998年1月2日因脐周及下腹部突发性绞痛伴恶心、频繁呕吐16h入院.病程中无畏寒、发热、腹泻,大便通畅,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发病5h曾在当地诊所肌注654-210mg,疼痛未缓解.患者既往有“胃病”史2年,奴夫卡因皮试阳性.查体;体温36℃,脉搏12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0kPa,神志淡漠,面色灰暗,体格消瘦。
- 马庆勇金全乐
- 关键词:哌替啶急性腹膜炎休克
- 下肢深静脉包窄大隐静脉结扎微小切口抽剥术治疗深静脉倒流性病变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大隐静脉结扎微小切口抽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静脉造影、压力测定等特殊检查 ,选择确诊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 度患肢 32条。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包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其属支、微小切口抽剥处理下肢曲张静脉。结果 疗效满意 (30 /32 )占93.8% ,病情好转 (2 /32 )占 6.3%。随访 2 4例 ,平均随访 10个月 ,溃疡面完全愈合 ,无 1例复发 ,腿部无明显疤痕 ,外型美观。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是理想的包窄材料 ,隐股静脉汇合处是做到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属支的关键 ,微小切口抽剥术后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
- 马庆勇金全乐王汉清王明智夏群
- 关键词: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瓣膜包窄术抽剥术
- 急性胰腺炎患者进食时机的选择被引量:1
- 2006年
- 为探讨急性胰腺炎(AP)恢复期患者进食时机和饮食的选择。笔者将临床症状、体征已消失,血、尿淀粉酶值已基本恢复正常的1 1 6例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 7例)和观察组(5 9例)。对照组仅根据临床表现和血、尿淀粉酶值以及自我感觉决定进食时间和饮食种类;观察组除上述条件外,主要依据胰腺的CT或B超影像学变化决定进食时间和种类。结果示:(1)腹痛再发率对照组为2 4.6%,观察组为5.1%(P<0.0 5);对照组出现的腹痛再发和AP反跳绝大多数(9 6%)处于进食后2周内。(2)AP反跳率对照组为1 7.5%,观察组为0(P<0.0 1)。(3)胰腺及胰周影像学变化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尿淀粉酶变化不尽一致。(4)对照组重症胰腺炎(SAP)的腹痛再发率和AP反跳率均高于轻症胰腺炎(MAP)(均P<0.0 5)。提示胰腺影像学的变化可作为AP患者选择最佳进食时机的依据。
- 马庆勇
- 关键词:肠营养
- ACST86例诊治体会
- 1992年
- 重症急性阻管炎(ACST)是良性胆道疾患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其能造成全身各个脏器的功能损害,死亡率高达50%以上,现就诊治中的体会分析讨论如下。
- 金全乐马庆勇
- 关键词:手术方式
- B超应用于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临床研究
- 1992年
- 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B型超声影像学的研究,发现有52.6%患者出现胆道扩张、胆总管增厚及胆总管内出现回声或胆泥沉着的特征性改变。胆囊、肝脏和门静脉是本病最易受累的脏器,其中以胆囊病变最突出占86.3%,余分别为16.8%和8.4%。指出邻近脏器的异常超声图象动态观察在AOSC的早期诊断、监测,提供预后及活疗措施上具有重要意义。
- 马庆勇金全乐张宝珏
- 关键词:B超检查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 肝脏合并胆囊贯通伤一例
- 1991年
- 患者男,25岁,农民。右胸壁麻袋针刺伤伴剧烈腹痛4h,于1988年8月29日入院。查体:T36.5℃,P72次/min,R24次/minBP17.29/11.97kpa。痛苦面容,心肺阴性,右腋前线第八肋间侧胸壁可见0.7×0.8cm^2的针眼,全腹压痛,反跳痛伴有腹肌紧张,以右上腹压痛最明显。腹穿:淡红色胆汁样液体少许。诊断;肝脏贯通伤伴弥漫性腹膜炎。急诊手术,发现肝右叶脏面及胆囊体部各有一孔,分别流淌血液和胆汁,其大小与胸壁针孔一致。胆囊约有10×5×6cm^3。缝合肝脏裂口并行胆囊摘除术。
- 马庆勇刘董胜
- 关键词:手术治疗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B型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 1995年
- 本文通过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B超影像学研究,发现52.6%出现胆道扩张、胆总管壁增厚及胆总管内出现回声或胆泥沉着的特征性改变。胆囊、肝脏和门静脉是受累脏器,其中以阻囊影响最突出,并阐述邻近脏器的异常超声图像动态改变在AOSC的早期诊断、监测、提示预后及治疗措施上具有重要意义。
- 马庆勇
- 关键词: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超声波诊断
- 肝脏合并胆囊贯通伤一例
- 1990年
- 患者男,25岁,农民。因右胸壁被麻袋针刺入伴剧烈腹痛4小时,于1988年8月29日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7.29/11.97Kpa(130/90mmHg)。痛苦面容,心肺阴性,右腋前线第八肋间侧胸壁可见-0.7×0.8cm的针眼,全腹压痛,
- 马庆勇刘董胜
- 关键词:手术治疗